西夏国力不如辽金和北宋南宋,为什么却能存在190年?
西夏的历史一般是从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算起,但其实要更早。早在唐末,从松潘草原迁徙到陕北的党项就参加了镇压黄巢起义的战争,从而获得唐朝的承认,其首领拓跋思恭也被唐朝赐姓李氏。之后,在唐末到五代时期军阀割军混战的局面下,逐步建立了以今天的宁夏和陕北为核心的地盘,但名义上始终保持对中原王朝的臣服,宋朝建立后也对宋朝称臣。
宋太宗消灭北汉之后,全国核心区基本上都已经统一,只剩下西北的李继迁和东北方向的燕云十六州尚未纳入版图。所以,太宗一度试图以军事压力迫使李继迁入朝,或者派遣任子,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从而逐步将其彻底控制起来。但李继迁不服,被宋军击败后,向北进入今天的鄂尔多斯一带,依附于辽国。后来和北宋的关系时好时坏,叛服无常,更多的时候是在宋辽之间搞平衡。
到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建国,与宋朝全面开战,初期形势一度非常好,宋廷内部甚至有人提议彻底放弃西北,将防线后撤到潼关一线,乃至有人干脆建议迁都金陵,或者迁都四川,以避其锋。但之后,宋朝逐步稳住阵线,与西夏处于相持状态,宋军的防线大体以环庆、秦凤、延安一线稳定下来。之后,宋朝与西夏和谈,最后达成的协议是西夏同意对北宋称臣,但北宋要以赏赐的名义给西夏岁赐。
这之后,西夏同时对北宋和辽国称臣。而这一时期的主线是辽宋对峙,辽国更希望从宋朝获得更大的利益,北宋也把主要兵力用于防备辽国。因为从辽国的角度看,西夏所占的地区都很贫瘠,没有必要去打,打了也得不偿失。而从宋朝的角度看,西夏称臣之后也没有能力对北宋形成太过强大的威胁,所以也没有将西夏当作主要敌人。因此,这一时期,西夏基本上比较安定。
从宋神宗时期开始,王安石变法因为在朝廷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为了证明自己的改革的成效,王安石支持王韶、李宪等人发动对西夏的战争,之后逐步向河湟地区延伸,号称拓地千里,并一度成立了陇右都护府。但之后北宋因为朝廷政治斗争,司马光上台后,废除新法。因为河湟一带经过唐末以来被游牧民族占领,所以人口较少,控制起来也比较困难,造成比较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放弃了河湟一带,西夏的形势又稳定下来。
金国崛起后,在进攻辽国时,一边与北宋达成海上之盟,约定共同夹击辽国,一边也联络西夏,约定灭辽之后分一部分原属辽国的通知区域给西夏,西夏遂与金国夹击辽国。这一时期,大体上形成了北宋、金与西夏围攻辽国的态势。辽国灭亡后,很快也消灭了北宋,南宋南渡后,逐步失去关中地区,与西夏脱离接触,西夏转而依附于金。和之前一样,这一时期以宋金斗争为主线,西夏并不是主角,所以西夏只要对金国比较顺从,就能够继续存在。
蒙古崛起后,逐步进攻金国,同时也和金国崛起时一样,与南宋和西夏相约,共同夹击金国,灭金之后瓜分其领土。西夏与金国之间的盟友关系遂告结束,主动配合蒙古,进攻金国统治下的关中地区,南宋则主动出兵北伐。不过,金国此时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对付蒙古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对付南宋和西夏仍然是绰绰有余的,所以西夏和南宋并未在金国身上占到多少便宜。
蒙古从东北崛起,之后逐步将金国压迫到华北地区,完全离开其长城以北的领土,再逐步西征,统一了蒙古草原。之后,蒙古就开始不断进攻金国和西夏,而西夏失去了金国的支持,也无力独自抵挡蒙古。后来,蒙古在长期无法突破金国北部防线的情况下,选择了大迂回战略,也就是先消灭西夏,然后夺取关中,再从关中绕道穿越南宋领土,出南阳,进入金国腹地。在这个过程中,西夏于1227年被蒙古彻底消灭,比金国还早了几年灭亡。
总的来看,西夏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因为,西夏所占领的地区并不是核心区,而是边缘地区,无论是和辽国、金国统治下的辽东、燕云一带相比,还是和宋朝相比,都是比较贫瘠的地区,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费钱费力去进攻。而且,西夏也没有能力威胁这些更加强大的政权,所以他们能够允许西夏单独存在。尤其是从辽国和金国的角度看,进攻西夏需要消耗钱粮,但能够得到的补偿有限,远不如直接进攻北宋和南宋的收益大。从这个角度说,西夏之所以能存在这么长时间,主要还是地缘战略位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