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儒专栏向喜剧开炮:徐峥有局限性,香港无厘头喜剧不高级
李诚儒的首个视频专栏《戏儒人生》上线了第二期。这档专栏每期有一个主题,第一期谈影视里的爱情,第二期李诚儒则将矛头对准了喜剧。
相比第一期,这一期李诚儒明显更适应了在镜头前分享观点的这种表达方式,而且更有逻辑性、更强调观点。针对喜剧类型,他从卓别林的默片谈到小品的诞生,从《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聊到香港无厘头喜剧,以时间为轴,用一部部作品生动地表达他对喜剧的观点,同时也通过作品和影人找到切入点,输出自己对喜剧的审美和认知,并将之成功传递给观众,让我们重新思考对喜剧的打分标准。纵观这期节目,我梳理出了几个重要观点。
喜剧的创作理念和方法要跟上时代
谈到喜剧,李诚儒最先提到的就是卓别林。确实,谈到喜剧绕不开卓别林,他被赋予“默片之王”的桂冠,他的喜剧表达方式很难被模仿更无法被超越,也创作了《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经典隽永的作品。
但李诚儒的专栏,并不是肤浅地停留在经典电影的罗列和推荐,用心的观众能解读出他的态度和观点。介绍完卓别林之后,李成儒说:“1931年当有声片问世以后,很多默片演员都失去了市场,因为当时他们的声音以及他们夸张的表演就不被人们所接受了。”
以卓别林为例,《摩登时代》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他坚信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所以电影依然没有台词,只有配乐和少许音响。《摩登时代》之后,电影全面进入有声时代,默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之后产能锐减,没再创作过经典作品。
李诚儒的寥寥数语足以引起观众思考,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如今的数字,其实每一次技术变革,电影创作者都要改变创作方式和理念,要跟得上时代、能顺应主流观众的审美,固守一隅就会被时代淘汰,哪怕是卓别林也不例外。
小品不具备完整性
谈完卓别林,李诚儒话锋一转,将矛头指向了小品。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吃面条》开创小品先河,可以说,小品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篇幅不长,将幽默和喜剧最大程度地提炼在一起,用最短的时间悉数表达出来,既符合春晚舞台对节目时长的要求,也迎合春节欢乐、热闹的气氛。但即便《吃面条》已被广大观众奉为经典,李诚儒还是毫不客气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吃面条》虽然好笑,但只是一个小品,有局限性,他认为小品对于影视演员来说,它就是培训自己、锻炼自己的一个“小课文”,在专业院校里小品是最基础的训练形式,并不是非常完整的作品。
解读喜剧内核,让人发笑不容易
李诚儒认为,在正剧、悲剧、喜剧等类型中,喜剧的创作和表达是最难的。他说的很有道理,因为笑是没有准备的,哭则可以酝酿情绪,因此在表演上哭要比笑容易。谈到自己喜欢的戏剧作品,李诚儒认为《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是至今无法超越的经典,他还直接点出《武林外传》完全就是香港无厘头的翻版。
电影领域,也鲜有让李诚儒满意的作品,李诚儒的观点是靠语言冷幽默的喜剧没法适应市场,而高级的喜剧电影太少,主要是导演的才华和经历有局限性,创作多了难免与重复和雷同,冯小刚的《大腕》《私人订制》是这样,徐峥的“囧”系列也同样如此,身为导演很难不断地超越自己。
李诚儒的这一段点评,其实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他的观点不但可以让观众认同,其实导演本身也认同。之前我曾采访过徐峥,他其实能意识到自己在创作和表达上的局限性,所以在担任导演的同时,也不断发掘和扶持新导演,用新的视角和创作方法去探寻喜剧电影的未来。
港台喜剧不可乐也不高级
这一期的最后,李诚儒还表达了对港台喜剧的不认可,就如他前面提到《武林外传》是香港无厘头的翻版那样,他认为港台喜剧属于形体的放大,是故意“咯吱人”让你发笑,“我掐死你我让你乐”,没有指名道姓,但有心的观众都能明白他说的其实就是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喜剧。
李诚儒认为高级的喜剧离不开幽默,这个幽默很重要,其实就是要多在文本上下功夫,用形体和表情逗人笑,不应该算是喜剧,只能算是拙劣的、咯吱人的笑,不够高级。
看完这期《戏儒人生》,确实让我对喜剧有了新的评判标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