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款虚不受补可用良药,出虚汗,手脚心发烫,阴阳双补的中成药

“虚不受补”即患者体虚,而不能接受补药。由于胃的消化与脾的运化功能差,而补品又多为滋腻之品,所以在服用后,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反而于事无补。

肾阴阳两虚是因为,肾本身就有阳虚,肾阳虚导致体内虚火,消耗阴津,肾阴虚的恶性循环。肾阴阳两虚,常见尿频、尿急、出虚汗,手脚心发烫。肾阴阳两虚要使用阴阳双补的药物治疗,吃药期间要忌吃辛辣以及油腻的食物,避免影响药效。

阴阳双补的补肾药

一、健脾益肾颗粒

成分:补骨脂(盐炙)、菟丝子、白术、女贞子、枸杞子、党参。

适应人群:适用于肿瘤病人,长期化疗的病人使用。

【功能主治】健脾益肾。用于减轻肿瘤病人术后放、化疗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脾肾虚弱所引起的疾病。

补肾,滋阴补阳,治疗因为长期消耗导致的阴阳双虚,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注意事项】

1、本品为补益之剂,外感表证及内有湿热证时慎用。

2、服药期间饮食宜选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之品。

二、参茸卫生丸

【成份】龙眼肉、鹿角、大枣、香附(醋制)、肉苁蓉(酒制)、杜仲(盐制)、当归、猪腰子、牛膝、琥珀、人参、鹿茸、莲子.白芍,牡蛎、枸杞子、龙骨、狗脊(沙烫)、乳香(醋制)、秋石、鹿尾、没药(醋制)、陈皮、白术(麸炒)、熟地黄、砂仁木香、黄芩、川芎、红花、沉香、续断、地黄、制何首乌、茯苓、紫河车、甘草、桑寄生、党参、酸枣仁(炒)、山茱萸(酒制)、木瓜、黄芪、清半夏、锁阳、肉豆蔻(煨)、补骨脂(盐制)、远志(制)、麦冬、苍术、猪脊髓。辅料为黄酒、白酒、牛乳,赋形剂蜂蜜。

【功能主治】补血益气,兴奋精神。

用于气血两亏,思虑过度所致的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筋骨无力、腰膝酸痛,自汗盗汗,头昏眼花,妇女白带量多,腰疼腹痛。

补肾,强筋骨,治疗因为久病大病导致的肾阴阳两虚,无力,气息微弱。

适应人群:适用于阴阳双虚导致的身体虚弱,呼吸无力,女性月经腰腹疼痛,月经量少。

【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本品宜饭前服用。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三、参茸延龄片

【成份】核桃仁、龟甲(制)、枸杞子、制何首乌、紫河车、乳香(炒)、黄芪、韭菜子(炒)、五味子、蛤蚧(去头足)、地龙、红参、淫羊霍(羊脂油制)、鹿茸(去毛)、鹿角霜、菟丝子(酒制)、巴戟天、黄精(蒸)、沉香、补骨脂(盐制)、仙茅、鹿角胶、没药(炒)。

【功能主治】滋阴壮阳,调补气血。用于身体虚瘦,耗神过度,肾亏阳痿,腰疼背痛,四肢倦怠。

肾阴阳两虚导致的虚弱,腰膝酸软背痛,疲惫的情况。

适应人群:适用于身体极度虚弱、羸弱的,经常用脑,过度消耗的使用。

四、防衰益寿丸

【成份】人参、党参、五味子(醋炙)、当归、远志(甘草炙)、黄芪(蜜炙)、白术(麸炒)、枸杞子、甘草(蜜炙)、山茱萸(酒炙)、玉竹、龙眼肉、白及、银耳、熟地黄、淡菜、松子仁、丹参、沉香、三七、鹿角、龟甲(砂烫醋淬)、莲子、核桃仁、淫羊藿(羊油炙)、山药、陈皮、砂仁、黄柏、黄连、沙苑子、黄芩、墨旱莲、枳实(炒)、石菖蒲、巴戟天(甘草炙)、鱼鳔、海参、何首乌(黑豆酒炙)、大枣、地黄、牛黄、肉桂、鹿筋、黄精(酒炙)、补骨脂(盐炙)、白芍、乌梅肉、菟丝子、柏子仁、冬虫夏草、阿胶、茯苓、诃子肉、女贞子(酒炙)、肉苁蓉(酒炙)、荜澄茄、柴胡、枳壳(麸炒)。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滋阴助阳,培元固本。用于气血阴阳亏虚所致的面色无华,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头目眩晕,食欲不振,便溏或便秘,月经不调,小便颇数或夜尿多。

肾阴阳两虚导致的女性怕冷、疲惫、衰老异常,没有血色。里面有很多名贵药材。

适应人群:适用于中老年女性使用。

【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外感停服。

3.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4.口干舌燥,痔漏出血酌减服量。

5.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量应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规定剂量,以服药后无口干舌燥为准。春夏季节服量可减少5粒。

7.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五、十全大补丸

【成份】党参、白术(炒)、茯苓、灸甘草、灸黄芪、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黄、肉桂。辅料为炼蜜。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阴阳两虚导致的气血虚弱引起的女性月经不调。

适应人群:适用于月经色稀,量少的女性使用。

【禁忌】孕妇忌服。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外感风寒、风热,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3.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4.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赤石脂或其制剂。

5.本品中有肉桂,属温热药,因此有实热者忌用。

6.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六、六味地黄丸

【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治疗因为肾阴阳两虚,因为肾阳太过虚弱,滋阴助阳。

适应人群:适用于肾阳亏虚严重,虚不受补的情况。

【注意事项】

1.忌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服用感冒药。

3.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4.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孕妇、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关于六种阴阳双补的补肾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分辨自己病情,选择对症药物治疗。

(0)

相关推荐

  • 熟地黄常见药对的配伍应用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质地柔润,不仅 养血滋阴,而且生精填髓,为滋补肝肾之要药,功能补 血滋阴,益精填髓.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虚型肾炎, 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现将其常见药对及其配 ...

  • 常用抗肿瘤方剂  补益

    中医治疗肿瘤应以辨证论治为准绳,通过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结合辨病,选方配药,而非只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简单堆积.经典和传统方剂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 ...

  • 妇科常用中成药<2>

    9.八珍益母丸 [组成]益母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 [功能]补气养血.调经. [主治]妇女气血两亏,体弱无力,月经不调. 10.八宝坤顺丹 [组成]益母草.当归.生地黄 ...

  • 【胡秉超:妇科方】

    【胡秉超:妇科方】

  • 六款虚不受补可用良药,出虚汗,手脚心发烫,阴阳双补的最佳中成药

    "虚不受补"即患者体虚,而不能接受补药.由于胃的消化与脾的运化功能差,而补品又多为滋腻之品,所以在服用后,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反而于事 ...

  • 秘方来了:六款虚不受补可用良药,出虚汗,手脚心发烫,阴阳双补的中成药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 ...

  • 阴阳双补的药有哪些?六款虚不受补可用良药

    "虚不受补"即患者体虚,而不能接受补药.由于胃的消化与脾的运化功能差,而补品又多为滋腻之品,所以在服用后,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反而于事 ...

  • 肾阴肾阳双补的中成药 推荐3款阴阳双补的中成药

    注: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如果肾脏功能有问题,那么严重的影响生活作息,对健康大打折扣,还有的人同时患有肾阴肾阳两虚的现象.对生活的质量直线下滑,而且严重的影响 ...

  • 手脚心发烫不是阴虚火旺 2013年6月...

    手脚心发烫不是阴虚火旺 2013年6月20日,我在北京的四惠出诊,一位患者来电话咨询自己的病情.问题是这样的: "我读过您的书,了解您的温阳论.那么我迷惑的是,手心脚心发烧发烫,在我们当地看 ...

  • 百草君小知识:秋冬季手脚心发烫,内心烦躁,怎么回事?

    这种病症阴虚内热的人最常见,常常感到手脚心发热的人,如果还有舌红少苔.心烦.盗汗.睡眠不好等情况,很可能就是阴虚的表现.   而阴虚的人时常喜辛辣刺激的食物.有熬夜的习惯,这些因素都容易损耗阴液导致上 ...

  • 阴阳双补的补肾药、6款虚不受补的良药

    肾阴阳两虚是因为,肾本身就有阳虚,肾阳虚导致体内虚火,消耗阴津,肾阴虚的恶性循环.肾阴阳两虚,常见尿频.尿急.出虚汗,手脚心发烫.肾阴阳两虚要使用阴阳双补的药物治疗,吃药期间要忌吃辛辣以及油腻的食物, ...

  • 阴阳双补的补肾药有哪些?6款虚不受补的良药

    肾阴阳两虚是因为,肾本身就有阳虚,肾阳虚导致体内虚火,消耗阴津,肾阴虚的恶性循环.肾阴阳两虚,常见尿频.尿急.出虚汗,手脚心发烫.肾阴阳两虚要使用阴阳双补的药物治疗,吃药期间要忌吃辛辣以及油腻的食物, ...

  • 从古方子里,挑出三味药!阴阳双补,逆转白发,好方子与你分享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症状治疗学> 你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