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入附录的中风病鼻祖方(收藏)

I导读:侯氏黑散和风引汤,是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历代医家的医案治验中每每有奇效。但在目前,应用者少,留言中看见读者们对这两首方剂的呼唤,小编找来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益。(编辑/小谢)

谈侯氏黑散和风引汤的实用价值

作者/丁光迪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的侯氏黑散和风引汤,是两首好方剂。它们是平肝祛风和镇肝熄风的方祖,为中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这在历代医家的医案和当代名老中医的治验中,是有很多资料可寻而值得借鉴的。

但在目前,《金匮要略选读》已经把它们贬入“附录”,《内科学讲义》亦不推荐应用了。兹就管窥所及,谈几点浅见。

一、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全方十四味药:菊花、防风、芎䓖、细辛、桂枝、当归、白术、人参、干姜、茯苓、黄芩、牡蛎、矾石、桔梗。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本方功能平肝祛风,健脾化痰。

方中运用大量风药,配伍健脾药,说明治疗重点是在肝脾两经。例如菊花用至四十分,《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称其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出,泪出、皮肤死肌”。

防风用至十分,《本经》谓其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这两味显然是主药。

芎䓖亦治风,《本经》谓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名医别录》(以下简称《别录》)谓其“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细辛善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世医得效方》);《本经》谓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久服明目利九窍”。

桂枝祛风,开腠理,温经通脉,更为张仲景所推崇。集合诸药而用之,是集中祛风、搜风和熄风各方面力量,使其发挥协同作用,充分发挥治风的疗效,重点是很突出的,所以能治“大风四肢烦重”。

同时,风气通于肝,风邪中人,首先由于肝气肝血的不足,所谓体虚易招感,所以又配当归。当归亦能够治“中风,汗不出”(《别录》),“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大明》),同菊花、芎䓖合用,更能加强调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的作用。风从上受,肝阳必然僭逆;风邪速变,挟寒,亦能挟热,因此配伍黄芩、牡蛎。

黄芩能清上热,亦是杂寒于温;牡蛎能够潜阳,亦是寓降于升。这样,对肝风之邪,可以说是极尽擒纵敛散之能事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白术、人参、干姜、茯苓一组药,补脾和胃。白术用至十分,守中补脾,温胃化痰。在风邪浮越,一身之气动乱之际,守住中焦,使中流有个砥柱,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无论肝风之上越,或外风之相袭,皆由于营卫失调,清浊升降乖常,而后为病的。其为痰涎,或寒或热,亦由此而变。虽云卒中为病,实际是本实先虚。而营卫和谐,清升浊降,亦正是中焦脾胃之所主。

所以在未病之前,或大风为病之后,健运中焦,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百病以胃气为本”,在此更值得注意。所以这一组药,是治风而顾本,具有制肝补脾,培土宁风的意义。

至于矾石一味,《别录》谓其“除固热在骨髓”,《大明》谓其“除风去热、消痰止渴”,在风痰之病是较为常用的。

桔梗一味,盖属舟楫,既能开通气机而利五脏,亦似为“心中恶寒不足”的引药。合而成方,功专平肝祛风,健脾化痰。

此方粗一看去,似乎用药很杂,不可理解,但仔细琢磨,思路清楚,富有启迪意义。   

或者认为此方用药,内外不分,寒热杂陈,补泻兼用,抓不到一个重点,所以后人少用。

这种认识是可商的,病为中风、大风,哪有纯内风,纯外风、纯寒纯热、纯虚纯实,可以截然分清,特别在急骤发作,或在发作之前及其以后,往往是寒热虚实错杂出现的。

在治疗之时,急救用的通关散、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等,有哪一张方子是纯寒纯热、纯补、纯泻的?

又如人参再造丸的用药,就更复杂了,大家不是习用的吗?

而且都有很好疗效。

侯氏黑散正是具有这种用药风格,而且是以上诸方之开其先河者,其可贵和有用价值正在于此。

唯一存在的问题,是主证讲得太简,几乎使人摸不到头脑;但问题不大,张仲景之书就告诉我们一个学习方法,叫做“从药测证”。按照这个方法,就完全可以知药善任。上文的探讨,意图是提出一个线索,但毕竟活用在人。

赵锡武老前辈是富有临床经验的,“半身不遂善后方,选用侯氏黑散,宜冷服”。“病愈后还可用侯氏黑散加六味地黄丸以巩固其疗效”(见《赵锡武医疗经验·中风的证治》)。

余在临床,亦用于肝风兼有脾虚症状,以及中风之前和轻度中风,见有同样病情的,获得一定效果。不过,对“常宜冷食”的机理,尚不大清楚。

二、风引汤   

风引汤全方十二味药: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大黄、龙骨、牡蛎、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桂枝、干姜。除热,去癫痫。

本方为镇心肝、熄风阳之剂。方中用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为有名的三石汤,用寒凉以清火,辛凉以散风热。

《本经》谓石膏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配伍大黄,则泻火通腑,协同三石,可以直折风火之势。龙骨、牡蛎,重镇潜阳。《本经》谓龙骨治小儿热气惊痫”,牡蛎治“惊恚怒气”,赤、白石脂除烦,疗惊悸,壮筋骨。紫石英“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别录》)。

诸石配合,共起“重以镇怯”“涩以固脱”之功。能使风阳不再僭逆,而真气亦不致于随风邪浮越。桂枝祛风,合于三石大黄,则是寓热于寒,寓守于攻,使寒不败胃,又守住中焦,不致寒下各趋极端。

合而成方,重镇心肝,则风引瘫痫可去;除去火热,则风阳亦能自去。因为惊痫、瘛瘲是由热而致,肝风掣引,亦从火而出,所以主治突出“除热”二字。张锡纯创制的镇肝熄风汤,其方意实渊源于此方。

至于“风引”二字,《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认为“风痫掣引之谓”。主治病证,原注补充较详。《外台秘要·风痫门》引崔氏说,“永嘉二年,大人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得发例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张思惟合此散,所疗皆愈”。这些资料,都有助于我们对病情用药的理解。

赵锡武更有阐论,他对半身不遂为主,兼血压高的,予潜阳通络,选用风引汤加磁石、龟板、鳖甲、生铁落,颇令人注目。

三、二方小议    

有人认为,这些方剂,是后人所加,不似仲景之方,因为条文用药,与其它方证不符,因此需另眼看待。这当然是一种见解,但亦非全面。这些方剂,是张仲景之方,有据可证。如《诸病源候论》卷六寒食散发候,引皇甫士安云:“仲景经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数种相出入,节度略同。”

并且指出,寒食散方,“出自仲景”。皇甫士安(公元215~282年)晚于张仲景(假定他在建安10年写《伤寒卒病论》,是公元205年),约隔十年,他是完全有可能看到这些方剂在张仲景的著作中的。北宋林亿等校正《外台秘要》紫石汤(即风引汤)时,亦注明“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古今录验》,范汪同,并出第六卷中”。这样,关于方源问题,可以明确了。

至于方证行文,是有问题的,当有脱简或错乱,

如《外台秘要》记载,即已不同。但更重要的,是方药内容问题。应该肯定,张仲景的处方用药,除了麻、桂、青龙、柴胡、泻心、承气汤一套用药方法外,还有寒食、紫石等一类处方用药。

而这些方药,与张仲景强调伤寒病为害最烈,亦是有一定关系的。

《金匮要略》书中除了侯氏黑散、风引汤而外,还有紫石寒石散。

这种用药方法,从历史考证,在东汉之末至魏、晋、隋、唐,是风行很长时间的。

尽管到了唐代孙思邈极力反对,提出“宁食野葛,不服五石”,并且要烧尽寒石散方(见《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解五石毒),以挽回风气。但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诸风门》中,仍然记载着蛮夷酒治八风偏枯,五补丸除热治风痱。其方药与侯氏黑散、风引汤是有近似之处的。

《外台秘要》除记载侯氏黑散、紫石汤外,更有寒水石煮散(较风引汤少紫石英,多犀角(现用水牛角代之)、深师除热方等,都是一个用药路子(均见《外台秘要》卷十四、十五)。可见其具有疗效,已影响深远了。

直至北宋《和剂局方》,如其中的紫雪(即紫雪丹),治积热惊痫。金代刘河间,揭举六气皆从火化之论,其治风病防风通圣散等,犹然是受侯氏黑散、风引汤等用药的影响,除热镇心,寒温相杂,石药与草药同用。

即在目前,人们还是常用,而且很有疗效。从而可知,侯氏黑散、风引汤等,既反映它的时代用药风貌,更具真实疗效,如其能够不拘一格,不把张仲景的成就局限化,从临床效果出发,则这些方剂,还是值得很好研究,加以推广运用的。

(0)

相关推荐

  • 中风指南:治疗中风最全攻略

    病因 一是情志失调,情欲改变,多以怒.喜为主,怒则气激,气逆而血亦逆,上升于脑. 二是饮食失常,多以膏粱美食为主,膏者肥脂,肥能充填腠理,促使腠理致密,阳气不得宣泄于外而为热,血得热则沸于上,或食咸多 ...

  • 治疗风痰的中药处方半夏杏仁汤中药方剂

    风痰的特征是痰清稀而多有泡沫,主要临床表现是头晕目眩.胁肋胀痛.四肢满闷.面色青.烦躁易怒,脉主要为弦脉.那么,风痰怎么治疗?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治疗风痰的中药处方 半夏杏仁汤中药方剂,感 ...

  • 天麻的作用,对特发性震颤有什么用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它是一种很常见.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历来被认为是"天赐良药.治风圣药". 编辑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 ...

  • 被贬入附录的中风病方祖

    中医书友会第162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侯氏黑散和风引汤,是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历代医家的医案治验中每每有奇效.但在目前,应用者少,留言中看见读者们对这两首方剂的呼唤,小编找 ...

  • 中风病方祖竟被贬入附录?!

    谈侯氏黑散和风引汤的实用价值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的侯氏黑散和风引汤,是两首好方剂.它们是平肝祛风和镇肝熄风的方祖,为中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这在历代医家的医案和当代名老中医的治验中, ...

  • 中风病专方:柴牡三角汤

    柴牡三角汤组成 北柴胡9-12g,生牡蛎30-40g,山羊角15-24g,水牛角15-24g,生鹿角6-9g. 临床加减法 根据不同需要,父亲常伴用香附.乌药以调气活血:苍术.川朴以健胃宽肠,郁金散瘀 ...

  • 【郭子光:久病入络,通络固定方】

    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倡"久病入络"之说及其通络治法,是对前人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法的发展. 叶氏认为"经主气,络主血","初则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qu ...

  • 睡觉咬牙,就是“痰浊入齿”!一张方,五味药,解决问题,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 ...

  • 补肾鼻祖方

    天医堂推荐搜索 补肾 腰痛 冻疮 导读:"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作者评价,仲景先师将这句话的含义在金匮肾气丸方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你都用金匮肾气丸治过什么 ...

  • 《和汉药百科图鉴》附录:实用汉方治疗(处方的应用)

    外科疾病 跌打症(打扑症):跌打引起的皮下出血,中医学认为属瘀血证之一而使用驱瘀血剂. 一般的跌打用桂枝茯苓丸料(75).跌打后肿痛剧烈,又有便秘倾向者用桃核承气汤(209)或鸡鸣散(81).因跌打引 ...

  • 天蓬元帅调戏嫦娥被贬入凡间,如果二郎神调戏嫦娥呢?

    猪八戒和二郎神当然不是一个层次的,没有可比性.如果简单比照的话,二郎神在天庭的地位,大概和成为斗战胜佛之后的孙悟空在佛教的地位差不多,而猪八戒只是净坛使者,这就意味着他和孙悟空的能力,贡献都不在一个层 ...

  • 别吹上天,莫贬入地,乡镇市场三轮车的真正实力亮相!

    商情,专注行业21年 金九银十,三轮车的销售旺季已悄然而至.今年的市场怎么样?每一个经销商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大企业来说,数据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增长,但是对于经销商来说,旺季该如何应对? 三轮车多数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