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阿根 | 堆草堆
【往期回读】
堆草堆
大桥镇 卞阿根
过去在农村中,村民们一年要堆两次草堆。夏收结束后,堆麦草堆,秋收结束后堆玉米秸秆、豆秸、高粱秸、粟子秸、花生藤、稻草,以及不好用于打窝集芦席的芦柴堆。堆草堆前,先把草晒干,再捆成一个个草把,这样堆起草堆来既方便也省工。
村民们家中所堆的草堆,一般都在3米多高。在堆草堆前,先用碎砖瓦砾、碎草和麦稳子,加些白洋灰做一个高于地面五寸来高的长方形草堆基脚,防止地面潮湿和下雨积水,造成草堆“烂脚”,损失烧草。
堆草堆看上去是件简单的活儿,其实要把草堆堆得有模有样,让人看着舒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堆草堆,至少要两人配合,一人负责拉草把,一人负责堆。草堆堆到一米来高后,堆草堆的人就要爬上去堆,在下面拉草把的人,把草把递上去。草堆堆到一米七八时,就要用铁叉将草把叉上去,递给堆草堆的人。秋季堆草堆,主要的柴草是玉米秸秆、豆秸、高粱秸、粟子秸、花生藤、稻草和芦柴,相对来说要好堆些,因为这类柴草毛糙,不打滑。夏季堆草堆,主要的柴草是麦秸,堆麦秸的草堆,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麦秸打滑,每堆上一捆麦秸把,就要在上面抓一把折横,将接着堆的麦秸把压在上面,草堆堆到2米多高后就要封顶了。草堆封顶是堆草堆的关键一环,这时候把草把堆在上面要成人字形,然后用麦稳子和碎杂草铺上四五寸高拍实,覆盖上事前编织好的草帘子,防止雨水入侵,把草烂掉。接着在人字头草帘的两边各拉上两个根草绳,在草绳两头上各绑上一根60公分长短的木棍,先将木棍的一头插进草堆中,贴着草帘拽紧,再将另一头的木棍插进草堆拉紧,防止大风掀翻堆顶。
在堆麦草堆时,常有村民们由于没有将麦草把踩实,草堆刚堆好,准备封顶时,草堆就坍塌了,堆草堆的人也草堆上随着滑落于地。我们这些在一旁玩耍的孩子们见了,就会起哄,大声地嚷起来:“草堆堆不好,跌了个大癩宝。草堆堆得高,跌得屎冒冒。”取笑堆草堆的大人。有的村民家中堆得草堆,当时看上去是堆好了,要不了两天就向一边倾斜,为怕草堆倒塌,再费时间重堆,不得不用几根木棍顶撑住倾斜的一面。
农户人家堆草堆,最普遍的是上下垂直,成长方形堆体。我家的邻居大伯,是庄上堆草堆的能手,他家堆得麦草堆别具一格,用方言土语说,这草堆不仅堆得翘波波的,而且基脚占地面积也小。说它别具一格,主要是堆起的草堆在长度左右的两则,慢慢地向外秀,形成了一个倒立的棱台状,人见人夸,这草堆堆得好。邻居大伯除草堆堆得好外,更是个热心人,邻里人家要堆草堆,请他帮忙,他二话不说,穿上日常劳动的衣服就去。庄上的人只要在庄上走一遭,就知道某家某家的草堆是他帮助堆得。有时候,邻里过意不去,要和他“换工”,帮他家中干一些农活,他坚决不肯:“这点小事,没什么,没什么。”充分体现了邻里情。
昔日村民们堆草堆的往事,在我们的脑海里是挥之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