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徐灵胎,独特的中医自学方法
清代著名医家徐灵胎,生于江苏吴江松陵镇书香门第世家,七岁进私塾读书,十四岁学习八股文,开始研学《易经》等经典著作。因徐灵肽的父亲希望其学习水利,日后学成可以造福于民,于是徐灵胎一边用心学习治水,一边积累学习心得,很快便在水利方面学有所成,后期徐灵胎几次提出的水利方案,更是在朝廷实施治水工程时做出重要贡献。徐灵胎人如其名,爱好广泛,学习过武术,音律,星象等多种不相干的学问,并且在多个领域学者中拔得头筹,著得多个领域多本学术著作,属难得奇才。
徐灵胎之所以作为一个多面手,可以领悟到诸家经典中精髓,并可将多种方面的学问吸收消化,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主要是因为徐灵胎拥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我觉得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徐灵胎不只是爱好学习,而且能做到学中有问,学有所悟,据说徐灵胎真正做到了读书破万卷,他独特的学习习惯,是先选择一本自己认为有难度,又感兴趣的经典著作,在学习这本著作之前,先对这本书中所述的学问产生好奇和疑问,带着疑问开卷学习,而且每研读一部分,就撰写这一部分自己的思想所得,最后闭卷后总结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学得思维笔记。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现代的灌输式学习,把书本上别人的文字思维,生搬到自己脑子里,没有在心中感悟理解。前几日看到一个访谈节目中讲到,几年前有位西藏活佛,,他在传授给周围学生知识的时候,就是采用他坐在中间,学生们站在他的周围,将他围成一个圈,由活佛讲述当日要学习的知识,大家边慢慢走路,边提出自己的疑问,再由活佛回答,这种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因为融入了学生对学问的思考,所以成果异常的好,学生中大部分考取了一类学府。
徐灵胎作为一名专业的水利研发人员,真正的开始学习中医,是源于家里的一场灾难。徐灵胎有兄弟五人,在少年时三弟,四弟,五弟三人先后得病去世,父亲也因丧子之痛重病不起,使得徐灵胎对中医学感到质疑和忧心,心想世上这么多诊不明病因,又治不好病的庸医,得有多少家庭和他一样痛失亲人。于是,徐灵胎带着辩伪存真的心态,正式对中医学开始了研究。
学习的路上只有方法没有捷径,徐灵胎通宵达旦的研读中医著作,每读一部分,都会认真思考后写出心得,徐灵胎学习中医不同于其它大家偏钟于那一派别,而是吸收多家经典医理,针对病患全面考虑诊断,三十多岁便在中医学中有所建树。
徐灵胎医术精湛,却是站在水利专业,而非中医圈内人的立场上,以旁观者的视角,客观的评价当时的中医学界,而且徐灵胎为人正直敢言,多次褒扬和批判当时名医大家的著作,成为中医历史上,难得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评论家。在徐灵胎一次为一位患“痰核”的患者诊治过程中,他发现患者患“痰核”原因,竟是因许多大夫为其开方含有大量人参补益,造成患者体内形成大量不正常粘性体液,这种“痰核”并非感冒产生的“痰”,而属误用人参所得。而且当时中医界,不论患者还是医者,都流行着一股“用参热”,大夫开方喜爱用参,富贵人家患者服药剂中含有人参才会安心。对于这些不正常的医治氛围,徐灵胎不与苟同,敢于公开批评圈内不良风气,并因此著《人参论》,以正世人错庸观念。
徐灵胎一生在多项研究领域大放溢彩,尤其在中医学界,著成《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伤寒类方》等诸多经典,徐灵胎才华横溢,人品正直,医术高超,多次为皇室诊病,在年近八十岁时,第二次进京入宫前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