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哥雷语】落水者的自救与反思
今天送走了老刘,这样的场景,每年要经历几次。而这一次,更加凄凄惨惨。妻子迎着送别的亲友,止不住的痛哭,特别是那个10岁的孩子,哭倒在姨妈的怀里,不敢也不想面对这个现实。他的身体,看似平静地躺在那里,消瘦的已经看不到往昔的模样。而他渐渐离去的灵魂,肯定在回望着这一切,该有多么的不甘心,多么的不舍。
每一个中年离开的人,都会留下诸多的不舍。
离世之人的不舍,不舍的有自己的家庭。年近半百的妻子,身体还有些病患,是需要丈夫的呵护与照顾的,而更不舍的是年幼的孩子,在一个本该父亲时刻陪伴的年龄,少了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不舍的还有自己的事业,作为一名专家、教授,50岁是事业的黄金年龄,项目、论文,多年的积累,更多的成果该喷涌而出了,还有本科生、研究生,上过课的,手把手带起来的,能舍得吗?
在世之人的不舍。这样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和,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父亲、好丈夫,好老师,好教授,谁又会舍得他离开?未来的日子,在他的人生经历过的人群中,如果关于他的回忆来袭,带来的至少是阵痛,更可能是一生的思念与折磨。
每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都会唏嘘不已。然而这样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在我们的单位,在我们的身边。生命如一颗星,有的人亮一些,有的人黯淡一些,但总会有一些的光,照亮某一个范围。或许我们平时未曾留意,等注意到他的时候,是他化为流星时的光芒。不久以后,我们也许会忘记这颗星星原先的模样,更不会记得,他是如何从一颗恒星变为一颗流星。
我们会试图去寻找这样的悲剧发生的原因。还是在《跑步与面子》一文中,我讲到,我们处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不会变得更好,压力会持续增大。我们能改变的,也许只有我们自己。
老刘面对的环境是什么样子?工作上的压力也不小,学校学院持续的改革,政策的调整改变,让他多干了不少的活儿。而一手创办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停办,给了他不小的打击,虽有抗争,但无奈接受。这都是压垮他身体与精神的石头。家庭情况呢?昨天与他的大舅哥聊起,说他的家庭情况确实比较困难,爱人身体不好,有过严重的关节疾病,有一段时间还需要他的照顾。孩子要得较晚,才刚刚10岁。这是来自生活的压力,他躲不过。而在生活习惯上,除了不抽烟,不喝酒,知识分子所有的不好的的习惯他都有。第一是对待吃饭不认真,因为早起赶班车的缘故,早餐一直是凑合的,没有正餐,经常是燕麦片泡牛奶打发了事。午餐吃学校餐厅。还经常靠小点心、可乐作为打发饿肚子的餐点。而甚于他人的是,他的肠胃不好,一直消受,遇到这种疾病,很难抵抗。第二是工作上拼命,熬夜是家常便饭,天天写不完的材料。而又十分要强,明明身体撑不住了,还不主动退让。就在这个学期,还硬撑着去菏泽上课。第三,不锻炼身体,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习惯。第四,参与的社交很少,很少有朋友一起聚聚出去放松放松,聊聊天,更多的时间是待在自己的书房,忙自己的业务,如果心理有压力的话,也难以得到释放。
前天,我写了篇文章《谁是上帝?谁是船员?谁又是落水者》。是因老刘的事儿有感而发。按照文章中提出的逻辑,这样的环境和习惯持续下来,老刘就变成了一个落水者。初始的时候,水尚且不深,他的体力也好,还能坚持不溺。这个过程中,或许也有船从他身边驶过,也会有船员提醒他要注意危险,抓紧上岸,还会有人熟悉他的船员严肃地提示他。或许提示未得到他的重视,或许提示已经太晚。老刘渐渐沉下去,这时只能是医师身份的船员来救她。而辗转地求医问药似乎变得越来越糟,他终于未能上岸。
这里,落水者首先要有自己的觉醒。要充分认知自己所处的环境,平静的水面不意味着永远的太平。要预见到水面暴涨等危险因素的存在,意识到了,就要留意到你身边经过的每一条船,看看有没有船员能帮你。如果没有意识到,也该留意过往的船员给你的提示。要知道那些路过你的船员,有的未必能注意到你,有的注意到你,但未必知道你的所处的险境,需要你自知并呼救。而有的船员是有经验的,在你未察觉的时候,他可能就发现你可能处于危险之中了,这时他可能给你的只是一个温柔的提醒,而非严厉的提示,因为于他而言,如果他不是救生员,他是没有责任与义务来救助你的。收到陌生人的提示,往往就说明你处的环境已经极度危险。而如果是我们熟悉的人,他会严厉的提示,如果你假装没听见,他可能给你苦口婆心的劝告。这时,我们不应该盲从于自己的判断,需要认真地对待这些提示与劝告。
发现了问题,如果没有可以提供帮助的船员,也需要自救。对于老刘为代表的我们,变得糟糕的环境似乎很难靠个人的努力去改进,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对于我们还健在的人,老刘的不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一面镜子,对照一下,看看我们是否也有着同样的不良的生活方式。改进难吗?其实也不难:只需睡得早一些,早上就能早起一会儿,正儿八经的做一顿早餐。还可以来点儿体育锻炼,不管是走路、跑步,还是打球,总得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要达到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或者75分钟的大强度运动,这是世界健康协会给出的底线,这个时间,总能挤出来的。至于工作,提高一下效率,加强统筹,也可以减少一些时间,实在还是不行,说明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就不该再勉强,让正确的人去做吧,别耽误了工作。而在生活中,得有几个一起玩的朋友,跑友驴友最好,酒友也可以。大家一起出去玩一玩,吹吹牛,聊聊天,或者喝场小酒,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释放心里的压力。
前天的文章中,我自称为船员,做公益,带动别人追求健康。但最后的逻辑导出:我还是一名落水者。落水者自我救赎的第一步,是呼喊,要勇敢的呼喊。呼喊可能就会有回应,就可能出现你想要的船员。我把文章发到朋友圈里,就是自救的第一步,很快有一个同事宽慰我,说不要着急,她已经在默默地追随我的指引跑步,并努力带动身边的人去跑步,也相信氛围会好起来的。我获得了一些安慰,似乎搭上了救赎的船,但更想说,你早该让我知道你在行动,而且是用我想要的方式,而不是逼着我用落水者的无奈去呐喊。
一个200多人的跑团群里,每天只有十个八个在打卡,不足7%,我也知道有潜水打卡的,但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啊!我估计8成的不跑步,并没有准确的依据。但跑步的为什么不能站出来告诉我,告诉大家你在跑步呢?如果说知识分子的特点是含蓄、内敛、低调,很多场合这是一种很好的修养,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适用的,当前教育大环境变了,狼来了,只有争抢才有肉吃的大环境下,不能再低调了。特别是在健康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高调地做宣讲,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起那些已经接近溺水的人的注意,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从而追随我们的指引,摆脱险境。
如果没有我们几个这种高调的呼喊,我想我们跑友中的一些人,还会拖着臃肿的的身体,豢养着不正常的指标,承载着难于排解的心理压力。而一些人确实发生了改变,受益者中的一些人也从落水者变成了船员,但身份转变者数量还是太少,更多的受益者选择了默默无闻。这是不应该的,我们要人人争做船员,去发现和帮助更多的落水者,特别是那些即将的溺水者。
我觉得,一个跑团,应该就像一个大的充电桩。当我们能量不足的时候,就来这里充充电。当我们能量充足的时候,可以来当充电宝,适当放放电。在这里,充放电要达到一定的平衡,或者放电的稍微多一些,才能健康地向上运行,吸引更多的需要充电的人来。而一旦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就会走向衰落,很多跑团归于沉寂,就是这个原因。当你能量充足来放电,多种方式可以选择,晒跑步计划,晒打卡及跑量,晒跑步心得,晒跑步心得感悟,都是有效的放电方式,总会命中一些需要充电人的需求,特别是经常放电的人,会以此作为能量进行充电。反之,如果大家都是在默默的吸收着能量,单靠这几个经常在里面放电的人去维持,有朝一日,他们也会撑不住,也会逃离,跑团的能量真的会衰竭的。
我一直不理解,我们做的事儿,跑步写作,都是正能量的,带动师生的有意义的事儿,又不是见不得阳光的行为,为什么要藏着掖着?为什么要含蓄?为什么不能在太阳底下晒?反之,如果这些正能量的东西躲了起来,负能量的东西就会相应的就会来占位。于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沉湎于宿舍。课堂上的低效率,无效果,大面积的不及格,老师的叹息与无奈。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那就该告诉同学们什么是该有的状态。
生活在工大,细心地观察体验,总会有所收获。最近很活跃的嘉会读书,火热训练场上的教官示范团,那个献血屋读书的大男孩。见证了工大的正能量,然而这些东西,没有充分地被挖掘出来,没有充分地展示,真实的剧情与观众之间,总像有一层朦朦胧胧的纱,半隔半离,让人觉得不舒畅。
初秋,久而不见的蓝天已经持续了一个多周,难得的好日头,把好的东西搬出来晒晒吧!
晒晒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