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很厉害吗?——传统文化反思系列四 | 教育评论59

作者:黄铭松

人类学博士

清华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首任院长葛兆光认为,中国文化的第四个典型特点,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学说。该学说在古代是中国人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葛教授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在科学的冲击下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已经不能完整地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现在基本只在中医、风水、食补等领域里面还保存着。在整个现代的知识系统里面,它已经到了很边缘的地方。(葛兆光,2015)

然而,阴阳五行学说及其背后的《易经》,真的已经到了“很边缘的地方”了吗?在今天“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养生热”的背景下,在教育培训领域,《易经》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人挟《易经》大行其道,大赚其钱。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阴阳五行学说和《易经》。

阴阳五行曾经是中国人行为的总原则

“阴阳”最早见于《易经》,侧重于解释自然的运动变化;“五行”最早见于《尚书》,侧重于解释自然的结构组成。先秦时期,二者并行不悖;战国时期,二者逐渐合流;战国末期,阴阳五行的基本体系建立;到了汉代,刘安、董仲舒等人相继对阴阳五行思想加以系统化的整合,形成一套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尹达,2020;朱昱坤,2021)

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可以说是中国人方方面面行为的总原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随着西学兴起,阴阳五行学说日益受到强烈的挑战,中国知识界基本否定了该学说。

严复生平最厌恶阴阳五行,他认为阴阳五行缺乏实际的观察和逻辑推理,和风水、星象算命同属一类;梁启超则认为“阴阳五行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章太炎、梁漱溟、鲁迅、丁文江等学界领袖也都对阴阳五行持否定态度。(朱昱坤,2021)

可见,早在上世纪初,阴阳五行学说基本已经被否定了。然而,随着近年“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养生热”的兴起,阴阳五行有死灰复燃之势。2016年出台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将“阴阳五行”学说纳入科学素质,引起不少争议。

《易经》占卜算命是无稽之谈

2017年,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引力波的热潮。借此机会,我邀请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到怀众开讲《引力波、精神与人生》。周教授说是因为看到我命的题不错,值得一讲,所以他才决定来。

讲座非常精彩,最后提问不断,其中一个听众请周教授谈谈对《易经》的看法。周教授直截了当地说:《易经》不值得看,因为《易经》主要是算命的,算命可能感觉非常“准”,但大部分都是废话。因为中国的语言可以随便乱解释的,所以算命没风险,永远是对的。

对于这个话题的展开,周教授推荐大家看他的博客《厦门大学周昌乐》,里面有一篇文章说明算命为什么会“灵验”(周昌乐,2013),非常详细、清楚,因此我摘一些字句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  世界范围内,中国人迷信人群的比例是最高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依然会相信占卜算命的灵验。特别是眼下,随着国学热的不断红火,风水八字、周易算卦、星象手相等迷信算命现象也随之越来越风靡。”

👉  对于百姓而言,算命如同表演魔术,惊奇的表演底下不过是运用了一些障眼之法,超出了百姓们的常规思维,于是就视算命者为神奇,甚至顶礼膜拜起来了。

👉  人生是非线性的,因此人生的命运从根本上讲是不可预测的。由于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以及环境的动态变化性,任何对未来命运的预测都是不可能有确定性预言的。

👉  “灵验”的占卜算命底下到底有哪些玄机呢?为了破除大众迷信,不再相信各种形形色色的算命伎俩,下面就从科学解说角度来加以揭示,以正视听。

揭示占卜算命“灵验”底下的玄机

首先,算命者充分利用语言的弹性,给出定性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的断言,并总是留有解释的余地,从而在任何情况下总可以“翻手为云覆手雨”。善于运用语言而不露破绽,是算命者的第一伎俩。

第二,就是借用“预言的自行实现”机制来保障预言的“灵验”。要知道,许多预言本身无所谓灵验不灵验的,但如果接受者坚定不移地相信了给定的预言,那么该预言就会影响接受者的心身状态(比如心理暗示效应),甚至听信预言而采取行为,结果真的导致了该预言的达成。这种现象就叫做“自行实现的预言”。这就是为什么算命者一直喜欢强调“心诚则灵”和努力提高自身权威性的原因。因为,一个占卜算命者越有权威、接受者越是膜拜迷信,预言自行实现可能性的几率就越大。

第三,就是务必记住“小概率事件是经常发生的”。常规上,人们会以为小概率事件是稀有发生的,因此能够预见其发生就是了不起的神奇能力。其实大家忽略了这样一个前提,当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基数非常大的时候,小概率事件就会经常发生。因此,在某些条件下预言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并不需要“神奇”能力。

第四,就是算命者利用“巴钠姆效应”。所谓“巴钠姆效应”指的是“普适预言+主观理解”。也就是说算命者在进行预言时只需讲述一些每个人普遍适用的预言,接受者会自动将这些预言主观性地理解到自身所处的境遇中,从而导致预言的“灵验”。比如,十二星座的解说词就属于普适预言,每个人主观套用,都会很“灵验”。

第五,就是利用一定迷信文化催眠下的过敏性侦测机制。在有长期迷信文化氛围熏陶下,人们会具有倾向性相信算命预言的过敏性侦测机制,而侦测到的“事实”从而进一步证实了“预言”的“灵验”。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侦测到“事实”都是捕风捉影或被随意夸大的。过敏性侦测机制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能力,经一定文化催眠,就会被算命者所利用,结果导致预言的“灵验”。

最后,算命者的预言之所以都很“灵验”,也是信息传播不对称性的结果。人们喜欢传播“灵验”事件,而忽略失败的“预言”,结果发现传播中的算命预言都是灵验的,给人造成一种算命都很准的错觉。这也意味着,算命者尽可以胡乱算命,凭借概率总会有对有错,但错误的预言会被人们遗忘;但一旦重大的预言算对了,就会被到处传播,于是神算的美誉就会接踵而至,这样根据自行实现预言机制,其预言的灵验性又会不断提高,算命者便进入良性循环,成为真正的预言家!

《易经》哲学思想不过是掉书袋

有人或许会认同《易经》算命是迷信,是文化糟粕。但是《易经》的哲学思想则深不可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啥的,多厉害啊,值得肯定。周昌乐教授也持这个观点。

《百度百科》称:“《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听起来很厉害有没有?但我严重怀疑本词条的撰写者是靠《易经》吃饭的。另外,词条罗列的参考资料共有三条,分别来自凤凰网、古诗文网、安阳网,显然学术研究的成分不多。

事实上,《易经》的所谓哲学思想,也是文化糟粕。里面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基本都是废话,不仅没用,而且有害。

杨振宁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易经》的精神,都是归纳法,是向上求整体'象’的方法。”与此相关,他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法有缺陷:“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 “中华文化

没有发展出推演法……中国传统对于逻辑不注意,说理次序不注意,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最后的结论。”

缺乏演绎推理方法的传统,进一步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不注重理论层面的研究。归纳法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演绎法建立的理论体系则直接决定人的认识高度或深度;一个缺乏理论高度的民族只能在低级的认识水准徘徊。(厚宇徳、王鑫,2020)

结  论

《易经》,无论就其占卜算命而言,还是就其哲学思想而言,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不符合逻辑,亦不可证伪,用于给自己脸上贴金可以,用于经世致用或者科学研究,则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浪费时间而已。如果阴阳五行学说及《易经》那么厉害,我们在科学上,特别是物理学、化学上,怎么会一无所成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