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色倾国,一笑千金,此乃书法中的“第一美人”,美了上千年!
书法中的“天下第一”美人,其实指的是一本拓帖——《董美人墓志》,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刻,墓志楷书21行,行23字。原石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为上海陆君庆官陕西兴平时所得,旋归上海徐渭仁。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会农民起义战争期间,原石毁佚。徐氏拓本流传甚少,出土初拓本尤为难得。在书法圈里大家都简称此拓帖为《董美人》。
董美人(公元578年--公元597年),隋文帝四子蜀王杨秀的妃妾,汴州人士,名、字不详。董氏于开皇十七年病逝,年仅十九岁。杨秀对其感情颇深,遂撰文哀悼,刻为墓志随葬。
隋人书法,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董美人墓志》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的上品,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但是部分地可以看到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的感觉。清罗振玉对其评价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备,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张贵男》三志石,尤称绝诣。”学习此志者,可祛尘俗气也。
日本三井文库藏本
......................................................................................................................
美人姓董,汴州恤宜县人也。祖佛子,齐凉州刺史。敦仁愽洽,标誉乡间。父後进,俶傥英雄,声驰河渷。
美人体质闲华,天情婉嫕,恭以接上,顺以乘亲,含华吐艳,竜章凤采 ,砌炳瑾瑜,庭芳兰蕙,既而来仪鲁殿,出事梁台,摇环佩於芳林, 袨绮缋於春景,投壶工鹤飞
..............................................................
之巧,弹棊穷巾角之妙,妖容倾国,冶咲千金,妆映池莲,镜澄窓月;态转回眸之艳,香飘曳裾之风;飒洒委迤,吹花回雪。以开皇十七年二月感
..............................................................
疾。至七月十四日戊子终于仁夀宫山。苐春秋一十有九,农皇上药,竟无救於秦医;老君灵醮,徒有望於山士怨此瑶华。忽焉雕悴,伤兹桂蘂,
...........................................................
摧芳上年,以其年十月十二日葬於龙首原,寂寂幽夜, 茫茫荒陇,埋故爱于重泉,沉余娇于玄隧。惟镫设而神见,空想文成之术,弦管奏而泉
濆,弥念姑舒之魂。触感兴悲,乃为铭曰:
高唐独绝,阳台可怜。花耀芳囿,霞绮遥天。波惊洛浦,芝茂琼田。嗟乎颓日,还随湲川。比翼孤栖,
同心只寝。风卷愁慔,氷寒泪枕。悠悠长暝,杳杳无春。落鬟摧榇,故黛凝尘。昔新悲故,今故悲新。余心留想,有念无人。去岁花台,临欢陪践。今兹
.........................................................
秋夜,思人潜泫。游神真宅,归骨玄房。依依泉路,萧萧白杨。坟孤山静,松疏月凉。瘗兹玉匣,传此余芳。
惟开皇十七年岁次丁
巳十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卯
上柱国益州总管蜀王制
唐初的一些著名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人)多取法于隋代墓志书体。清代中叶以来,更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垂爱,视为学习楷书书法范本之一。
石碑不存,流传在人间的便只有拓本。《董美人》的拓本大约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初出土时在关中的拓本。这种拓本多以淡墨轻拓,所谓“蝉翼”本,就是指拓本的墨色极淡,薄如蝉翼,非常准确地拓出了原碑的字迹。这类拓本,流传极少,也极为珍贵。上海图书馆藏有陈景陶(悫斋)题字藏本,即为此类最佳本。第二类是徐渭仁把石碑搬运到上海之后的拓本。据说这种拓本用墨过浓,也许是拓手不精的缘故,拓本的墨色把原碑上的字迹浸染覆盖了许多,笔画变得细小模糊,一些专家说,上海时期的拓本与关中时期的拓本相比较,“疑非一石所出,细细勘之,石花字画均合,乃同出一石无疑。”这种拓本数量多一些,价值也相对低一些。第三类拓本是碑毁之后重刻的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原文简释
美人姓董,汴州恤宜县人。祖父叫董佛子,是北齐朝的凉州刺史,敦厚仁慈博学、与人相处融洽,他的名誉在地方广为流传。他的父亲是董后进,风流倜傥、有英雄气概,他的声名在黄河与渷水一带广为流传。董美人体质文雅优美,天性柔顺和美,对待长辈很恭敬,对亲人很温顺,谈吐与作文,都很有文采。就像台阶上的美玉,庭院里的兰蕙芳草,来仪(入宫)于鲁殿,又出宫到梁台去侍奉,她的环佩在芳林里回响,她的衣服在春光里耀目。她作投壶的游戏时,有飞鹤那般的巧妙;在弹棋时能尽巾角的巧妙。她美丽的容颜能倾国倾城,她妩媚的笑貌可值千金。她的靓妆就像池上的莲花,她照镜的时候,就像是月亮挂在窗上(均指其花容月貌)。她回眸时的神态很美丽,她的裙裾散发的清香如细风,她走路时,头发就像是吹过了花,又像是雪轻柔地飘过(用《洛神赋》的典故)。
她在开皇十七年二月时得病,到七月十四日戊子,在仁寿宫逝世,去世时才19岁。用神农、羲皇氏的药去救她,也无济于事;太上老君的灵丹,也回天乏术,只能对着山中的道士埋怨,叹惜她的大好年华。忽然就像花一样凋谢了,令人很伤感。在那一年十月十二日,葬于龙首原,那个坟上很荒凉,晚上她必将很寂寞,夜也很长。将令人爱慕的人埋于九泉。只有在设灯时见到她的精魂,想文成这个方士来作法,让我在梦里见到她,也没有办法。音乐响起,希望能令你的魂愉悦。很伤感,于是刻了这篇铭文:
高唐神女走了之后,阳台这里就很凄凉。花在充满芳草的园子里,云霞飘到了遥远的天边。洛水边的波浪太大惊动了洛神,琼田里的灵芝还是很茂盛。在日落时嗟叹,在流逝的河水旁感喟。比翼鸟要单飞了,同心人只能孤枕独眠。风扫过愁苦的黄昏,枕边的泪水就像冰一样寒冷。夜晚很长睡不着觉,四季里仿佛没有了春天。掉下的发髻在棺木里,眉黛和尘土长在。以前是活着的人哀悼逝去的人,现在却是曾经哀悼的人,变成被别人哀悼的人(就像《兰亭序》里说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余下的人只留下想念,却再也见不到思念的对象。去年游玩花台,与喜欢的人一起散步,现在的秋天凉夜,思念故欢,不禁泪下湿襟。她的元神回到了本来的宅所,她的仙骨返回了玄房。黄泉的路上她依依不舍,留恋阳界,白杨树发出萧萧的哀鸣,孤单的坟冢在静寂的山中很凄苦,松树的枝杈疏疏落落,扫着如水的凉月。现在把这方墓志装在玉箱子里,愿她的余风流韵得以永续。
建议点击左下
▍素材来源:书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