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如何度过一个有古意的春节?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第一次听到“猫冬”这个词就觉得太形象了。“猫”如果作为动词,不管方言的本义如何,望文生义的我读出了对于寒冷的畏畏缩缩,也品出了生活态度的慵懒自得。打字到这里,看了一眼自家的小胖猫,刚还睡着,可能是感受到了我的目光,强撑起眼皮开始舔毛了,这就是它的“猫冬”。
每次聊春节的话题,猫都没有份儿。现有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文献见于东汉的《论衡》,不过当时中国如今的家猫还没有传入,所以“迟到”的猫咪就没能在生肖里占得一席之地。愧对主子的铲屎官(就是我本人),就借着《观复猫—钻进古画说文化》这个系列聊聊猫要怎么过春节,画师依然是老熟人檀仁!
鼠年说猫,完全没毛病!
“闲鱼”战利品大会
古人和猫咪一样,冬天也不爱出门,大家围着暖炉一起品(唠)鉴(嗑)才是正经事。品(唠)鉴(嗑)啥呢?那就是文房古玩啥的,换算成现在大概就是“闲鱼”的战利品了。
△ 观复猫 《月曼清游图·围炉博古》 / 檀仁
古色古香的房间内,暖炉将屋子烘得温暖陶醉,将各色珍宝摆开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唠)鉴(嗑)。观复猫黄枪枪坐在椅子上观画;李对称站立一旁,和黄枪枪谈画;莫小奈手持画杆,撑起画卷。猫咪毛绒绒的脑袋上,戴上精美可爱的花簪,莫小奈的衣裙穿起来虽然有点显胖,但也富态可爱,就是桌子上还缺点小鱼干什么的。
原画是人类陈枚所作的《月曼清游图·围炉博古》。
△ 月曼清游图·围炉博古 / 陈枚
《月曼清游图》在本号的推送里算是常客了,他受到明代仕女画与西洋技法的印象,笔下的仕女形象细腻而又轻盈,我个人觉得几乎是最符合如今大众审美的的仕女画了。这一页“围炉博古”绘制的是理想中贵族女性“猫冬”时的生活,文雅而悠闲。
陈枚笔下的仕女服饰上可见仕女图里常见的虚实结合。图中李对称穿着的相对写实些,也是这一时期清宫古装容像最常见的装束,里面是立领长衣,外面是直领披风,脖子上还戴着璎珞项圈。
△ 观复猫 《月曼清游图·围炉博古》局部 / 檀仁
△ 观复猫 《乾隆妃古装像》 / 檀仁
△ 观复猫 《十二美人图·立持如意》 / 檀仁
如果我们再看观复猫版《乾隆妃古装像》里的苏格格、和《十二美人图·立持如意》里的黄小仙,就会发现,这类装束的里立领长衣外面其实还扎了一条浅色的长裙,如果再去掉披风是不是就更接近我们常见的仕女服饰了?陈枚笔下许多看起来虚构的仕女服饰,都可以用当时的戏服、汉装进行小范围的“换算”。所以尽管有虚构色彩,但是在画家的设定里并不算完全的“空中楼阁”,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我们说仕女图的服饰不可信但依然会在分析一些服饰的时候引用仕女图的形象。
她们发髻低矮,脑后可以看到汉装女性标志性的燕尾,簪钗如果少,但是看得出十分精美,似是点翠、烧蓝之类并配以珍珠璎珞,走动之时与曳地的裙裾一起摆动生辉。猫咪的脑袋比例要比人类大,加上花色繁多,所以画师就用一些花簪来丰富原本相对统一的发饰。
△ 月曼清游图·围炉博古 / 陈枚
△ 观复猫 《月曼清游图·围炉博古》局部 / 檀仁
“簪花迎春”也是古代春节比较常见的服饰习俗,这里的春日就是立春日,一般在公历每年的2月3-5日。清宫留下了不少以花为主题的簪钗,像绢花、通草花、绒花材质相对亲民,并且相比鲜花常开不败。
△ 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用丝绒、纱、绢等做成的头饰
文中与文末广告是平台提供给公众号创作者的变现方式,根据浏览和点击会产生分成补贴给作者。显示内容是由系统根据大数据自动匹配,每个人都不同,我也无预计大家能看到的。如有打扰,请多包容。
堆雪狮子大赛
没有雪景的春节是不完整的,而我就没有过完整的春节,每次刷抖音看到人家的小猫咪享受雪景的奇妙,就觉得自家的小胖喵白白浪费了这一身天生的皮草大衣。而如今的我们喜欢堆雪“人”,而清宫绘画里可以看出古人更喜欢堆雪“狮子”,四舍五入就是堆了雪“(大)猫”。
△ 观复猫 《雪景行乐图》 / 檀仁
画中马都督手执如意坐在交椅上,虽然没在画面的C位,但自带霸气,仿佛无冕之王。话虽这么说,其实马都督还是戴了一顶小冠的,形制如“紫金冠”。
△ 观复猫 《雪景行乐图》局部 / 檀仁
(这张特写做了我好久的头像)
之前就聊过很多次,清宫汉装行乐图,很大程度上穿的是清人的戏服,他们眼里的古装,而“紫金冠”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在戏台上出现了。戏台上的东西,与现实生活并不完全割裂,所以生活里也可以看到,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便是“紫金冠”最著名的拥有者。
△ 红楼梦 / 孙温
△ 弘历雪景行乐图 / 郎世宁等
紫金冠如束发冠大小,其实应该比束发冠要大一些,因为古人的束发冠真是超出想象的小(大家都是发量少的孩子啊)。但是相比被遮遮掩掩的束发冠,经常被藏在了巾帽里,紫金冠是露大大方方在外面的,所以装饰上也比较华丽,簪缨的小球球最有存在感了。
体现出戏服的地方还有穿圆领袍的那些喵子的腰带上。
△ 观复猫 《雪景行乐图》局部 / 檀仁
我们经常用腰带来识别古画的年代,因为画家是无法突破自己所处的年代。宋代的腰带很长,几乎绕了身体两圈,所以正面看腰带似乎有两根。宋代皇帝的画像里,露出来的弧度是上面那圈。具体系法可以看《孤城闭》放出来的海报,虽然和画像有差距,但是基本还原了这种古装剧里罕见的腰带。
△ 宋仁宗坐像
△ 《孤城闭》海报
明代时期的腰带已经简化了,它的进一步简化版本就是戏台上的“呼啦圈”,所以画师们对于以前绕两圈的腰带理解无能,往往就画成了上下异色的两根。清代的时候,连圆领袍都基本不穿了,腰带也只能跟着明代画。在戏台上,清朝人解决起来的方式也很粗暴,在戏服上直接钉一条假的,然后身上挂一个“呼啦圈”,视觉上就是两个腰带,以迎合他们所以为的古风腰带。
△ 《燕寝怡情》
△ 请光绪 财神衣
画面中很多地方还专门体现春节的仪式感。比如二哈亲王手里拿着的兵器“戟”,挂着乐器“磬”,下面还垂着两条鱼,寓意“吉庆有余”;还有放炮仗的蓝衣橘猫后面,红衣黑猫似乎是在捡柴火,实际上是在撒芝麻杆,据说踩上去会有清脆的声响可以吓跑小鬼,顺便可以当柴烧煮个饺子啥。此外,瓶插梅花、雪压翠竹,都是春节里非常美好的象征。
△ 观复猫 《雪景行乐图》局部 / 檀仁
古画的猫版同人
特意借《观复猫—钻进古画说文化》这个系列聊一下,除了猫和檀仁的画我都喜欢以外,还有就是古画的“同人”。
比如上面的《雪景行乐图》,清宫人类版有三幅大同小异的,并且可以明显看出来里面的人物是重复的,也就是说郎世宁对着乾隆帝父子们在不同时间画了三幅类似的行乐图。他们在现实生活里是不是真的做了画里面的这件事,我们不知道,可能他们仅仅是完成了“摆拍”,也可能像马都督一样只负责出一张“脸”。
△ 弘历的一堆同款行乐图
而这种鉴于虚拟与现实、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做法,可以降低了解知识的心理屏障,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可爱。
祝大家新的一年,更愉悦地学到更多!
观复博物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家私立博物馆。2003年,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先生收养了一只流浪的中国狸花猫,取名“花肥肥”。至今,由花肥肥带领的“观复猫”成为首批官方认可的猫馆长,在博物馆里各司其职,轻松有趣地推广文化与艺术,被称为“史上最有文化的猫”。
观复猫涉足新媒体、出版、文创、舞台剧、动画剧等领域,着力打造“文化萌宠”第一品牌,现已与诸多国内外品牌和机构进行深度授权合作。
观复猫倡导“用领养替代购买,让生命不再流浪”的公益理念,呼吁科学救助流浪小动物。
扫一扫,了解更多观复猫馆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