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那片“苇子湾”

原创:张霈岳

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桃河里的冰在一早一晚的氤氲蒸腾里消融了。曾经踩上去棒硬的偌大的河滩一片一片的软和下来,小草们焦黄的嫩叶钻出了地面。

又过了些日子,三大娘四婶子们挎着篮子带着孩子互相招呼着“到家东掐野豆芽去呀!”

“家东”,是指我的家乡的村庄的东面,统称,可是听起来亲啊!因为有一个“家”字。人们见面问“吃了吗?”“吃了。”“揍(做)啥去?”“上家东拔几棵菜。”不过“挖野豆芽”的地方虽然也在“家东”,可是“东”的很远。那里是我们村远近闻名的“苇子湾”。遍地的野豆芽有的刚刚撑开豆瓣儿,有的刚刚把土拱起来。婶子大娘们说说笑笑的用手掐着,孩子们用“戗糊刀子(锅铲)”挖,一会儿就掐半竹篮。

然后把篮子放在桃河里轻轻的用手拨拉,把豆芽里的泥巴和土冲掉。回家后用葱花大油炒熟,卷到煎饼里越嚼越香。虽然吃着香,可是野豆子们对芦苇的生长不利。它们长起来就会死死地缠着芦苇。

再过去几天,苇子长出来了,无数的“芦笋”争先恐后的你拥我挤的往上窜。为了保护苇子湾,村里组织有经验的婶子大娘来这里挖芦笋,就和“间苗”一样,把芦笋“间”出来,然后按人口分到各家各户。到了做饭的时候村子里荡漾着炒肉和芦笋味道。七毛钱一斤的肉每家买个两毛三毛钱的,“解解馋”。

转眼之间芦苇长起来了,一人多高了。端午节将到,村里又组织有经验的人去苇子湾劈苇子叶。为什么要让有经验的人?一个是长的第八九个叶子才能劈,叶宽叶厚能包进米枣。二是如果乱劈,会伤了芦苇。三是要给鸟儿留着搭窝的合适的位置。有一种叫“砸你老光腚”的鸟(每到麦收季节,这种鸟早上四点多就在村子上面这样叫,让你早起收麦子去!这也是老辈人根据鸟叫的声音“翻译”出来的),它就在一人多高的苇叶底下衘草做窝。

阴历六七月间,桃河里的水涨了,河床宽了,肥了,临河的芦苇时不时的被泡在河水里,底下的芦苇叶成为小鱼儿们的庇护所,甚至因为发大水,一些大鱼也会留恋苇子湾,在一湾湾的水里静静的游弋。如果你扒拉着走过来会被大鱼受到惊吓“哗啦!”一声把你吓得扭头就跑。等到水慢慢下去,人们就可以“拾干鱼(就是不费吹灰之力)”了。

这个时候的苇子湾简直美极了:站在东岭上看,苇子湾是绿色的海洋,是镶嵌在桃河和村子中间的墨绿色的明珠。一阵风吹过,“海洋”的波浪翻卷,飒飒的芦苇叶就像波浪打在沙滩上的声响。晨曦和夕阳里,各种鸟儿鸣叫着此起彼伏。茂密的厚厚的青草在芦苇脚下铺得满满的,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初秋,在南北和中间搭起来三个“瞭望台”,由村里民兵轮流值班,一是防火二是防盗。这时候的防火台矗立在深邃的深绿色的海洋里,象一艘巨轮上的三根桅杆。待到芦苇絮变白,在风中芦苇絮就像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惟余莽莽!

我学会了吹唢呐,更学会了做唢呐的“哨子”。这时候去苇子湾挑选做唢呐哨子的芦苇。这是一种叫“棉芦苇”的。它们长在柳絮杆下面的第一二节,这种棉芦苇不光滑,有浅浅的竖纹,用手捏它的杆儿不会裂开。剪上几根回家,要阴干,还要蒸,再阴干以后用小刀慢慢地轻轻地刮,然后把筷子圆的位置削成尖锥形,把刮好的苇杆剪好,套在筷子圆锥体上,用细细的铜丝把尾部缠好,一次要做几十个,再在烙饼的平底锅上轻轻地烙,再细细的在细磨石上磨,再经过加工筛选,哨口厚了吹不响,薄了一吹就关闭,做几十个只能有几个可以用。自己做的哨子吹起来得心应手,很容易把高音拔起来把低音送出去。上滑音下滑音花舌音换气卡戏都很自如。吹《百鸟朝凤》能轻松地从唢呐里流淌出来!在66年我曾经被邀请吹着(我做的哨子)唢呐(全部是革命歌曲,象《朝阳沟》里《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老两口学毛选》等等)送走四位闺女出嫁,迎来三位嫁过来的新媳妇。

另外,把这种棉芦苇破开 里面的薄膜可以用做笛子的“笛膜”,这种“笛膜”吹出来的声音又“酥”又柔,尤其是给山东梆子豫剧伴奏格外合手。

冬天来了,“小雪”左右是割芦苇的时候。这个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两三米高的芦苇,壮劳力大镰刀一伸一收,一大把芦苇就撂倒了。老人负责把芦苇花絮剪掉,孩子们的活就是把芦苇的叶子扒去。客户和他们的解放车就在一边等着装货。称芦苇可是技术活,由青壮劳力把芦苇捆成大捆,再让捆绑起来的芦苇站到磅秤上,完了装车。棉芦苇单独割放,卖给南方人,他们做“凉蓆”。村里也要留一部分,打成“苇萡”用于各个生产队的“办公用房”和库房翻修。村里还有一个“草编”组,由秃婶负责留一部分做“编织”。我还跟着秃婶学会做“蓆夹帽子”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片“苇子湾”是我的乡愁的一个缩影,在我心里是那么的亲近,仿佛就在眼前,又是那么遥远,遥远的让人心痛,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隐隐作痛。那一颗颗桃河滩上含着铁色的沙粒,在眼睛里闪烁;一片片苇叶,仿佛聞到粽子飘香;一声声鸟儿的鸣叫,就在耳边清脆作响;“湾”里的鱼儿仿佛就在手里滑动,绿色的氤氲绿色的波浪绿色的青香就在眼前和沁入心脾……

我的故乡的“苇子湾”!

(0)

相关推荐

  • 又见故乡芦花白

    国外游学三年,今年重阳节回家给父亲上坟,看到家乡池塘里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花,心情非常的激动.它勾起了我这个多年离家的游子对家乡和父亲的眷恋之情.正是家乡的芦苇和父亲的艰苦劳作,支撑了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 ...

  • 盘旋在太行山村的天籁之音——唢呐声声

    唢呐是乡村的灵魂,当有人无遮无拦地吹响唢呐时,足以在近在咫尺的观众面前立一道音墙,声音直逼入耳,提醒台下正襟危坐的观众,他们曾经生生不息的地方,是辽阔的江湖草野.那高亢的乐音,每次都让我忍不住有流泪的 ...

  • 民国刀客们到盘锦割苇子,如果没有备齐“三件套”,基本没法干活

    我国幅员辽阔,在广袤的土地上各种作物生机勃勃,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着坚实的保障.除了熟悉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外,芦苇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而且民国时期刀客收割芦苇还是一场艰苦的生产劳动.刀客们在 ...

  • 荡漾在心中的芦苇

    我的家乡在黄河南岸,那里盛产芦苇.每到秋天,整个村庄淹没在芦苇的海洋中,一片片的芦苇随着秋风摇曳生姿,哗拉拉的摆动很是壮观.芦花飘飘的季节是我们老家最美的时候. 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常常钻到芦苇地里 ...

  • 立岳||【散文】唢呐声声

              唢呐声声                          文/立岳   唢呐乡村的灵魂.   虽说它是"舶来品",看似简约.其貌不扬,但它一踏入东土便稳稳地扎 ...

  • 教案集|孙小冬:“家乡的风俗”(六下)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课前准备 向长辈.邻居.书本了解家乡的习俗,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风俗,搜集整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 ...

  • 儿时的苇子湾

    五十年前在老家的村南,有一片六七亩大小的苇子湾.每年的春天会飞来不少的鸟儿,比如麻雀是常客,燕子是过客,喜鹊是稀客,还有不少是无名之客,在上年干枯的老苇子被新生长的新苇子替代逐渐由黄变绿的苇荡上空盘旋 ...

  • 辽河口,割苇子的时候——辽河那道湾之七十五

    芦   苇     郭小峰 春风送来一缕缕牵挂 一遍遍抚摸坚硬的苇茬 阳光垂下一根根丝线 一点点钓出细弱的嫩芽 你吮吸滩涂的精华 在遥看近看中长大 长成蕴藉诗意的浅草 却没有马蹄敢来践踏 攀附着季节从 ...

  • 【我的乡情138】 陈宝欣:家乡的浪琴湾/墨西哥华侨给祖国人民拜年啦!

    家乡的浪琴湾   尤卡坦半岛华侨中文学校 陈宝欣 我的家乡在广东台山,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回过家乡,爸爸妈妈最爱带我去浪琴湾玩,那是一个风景迷人的地方.位于台山市南部海湾,是一个还没有怎么开发的地方. ...

  • 最美中国-家乡武汉的风景-黄陂大余湾

    朋友喜欢摄影,她跟我说,武汉没有什么很好的风景,值得一拍的地方,应该就是大余村了 尽管去深圳生活了十几年,但我还真是老武汉了,但大余湾还真没有听说过,于是我立刻来了兴趣,她说,大余湾十年前就开始售票了 ...

  • 那湾那水那桥 那条家乡的河

    家乡的老宅紧紧的和一条河联在一起. 说是"联",实际隔两条街,一条二马路,一条华昌街.去河边,要么由西走青年街,一条道直上一号码头:要么东去中山街,跨二马路.华昌街,也是由一号码头 ...

  • 散文||家乡的“花溪湾”

    家乡的"花溪湾" 十月二号,一家人回滦平县城看望了岳父,回来时,取道回了老家虎什哈,其实,主要是想看看老家的"花溪湾". 几天前,家乡同学的朋友圈不停转发&qu ...

  • 【远方•夜读】北京《家乡那湾芦苇花》作者•李凤晟 主播•小梅

    家乡那湾芦苇花 文/李凤晟 在这收获与酝酿的季节,和着清净淳朴的风,家乡的芦苇花,俏丽的芦苇花,以其特有的美丽,点亮了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朴实,大方,素雅,舒畅,爽朗,好像家乡父老乡亲特有的品质与气 ...

  • 情系桑梓,心系家乡——记湖北黄梅商子湾商小刚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

    情系桑梓,心系家乡 --记湖北黄梅商子湾商小刚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 供稿/湖北黄梅 商建明 天涯不改游子心,海角无泯故乡情.春节将至,湖北黄梅传统古村商子湾青年企业家商小刚,为家乡八十岁以上高龄老人及特 ...

  • 春到家乡五台,桃红唐家湾水库

    作者简介:踏雪无痕,五台人,台中任职. 水库桃花相映红   碧波依旧笑春风 坝外桃花始盛开  不知转入此中来 心,在一抹阳光中翩飞:春,在姹紫嫣红中着色,我在时光的素笺上,用明媚的笔调,将春的美好临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