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揭秘!一元钱上的女拖拉机手!

百件企业“传家宝”,致敬百年风华!

5月11日起,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各自企业的“传家宝”带到演播室现场,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

今日第二十集为您讲述“'东方红’拖拉机

信物名称:一元钱上的“东方红”拖拉机

信物传承者:中国机械工业集团

信物年代:1959年

信物印迹: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辆拖拉机

信物讲述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张晓仑

1958年3月6日,中南海丰泽园的办公桌前,毛主席正在伏案批阅公文,在毛主席面前的,是第一拖拉机厂发送过来的一份关于生产规划的电报。毛主席看着电报,眉头微皱,提笔写下“拖拉机型号名称不要用洋名”,然后摇了摇头,将“不要”划掉,改成“不宜”,后又觉得这二字不妥,最后改成了“不可”。单是命名就让主席在一个字上字斟句酌,这台拖拉机有什么特殊呢?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刚刚诞生的人民政府财力非常的有限,而各行各业都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着人力物力的大量关照,就在资金如此匮乏的时候,中央政府咬紧牙关拿出了4亿多元,从苏联进口了近3万台拖拉机,首先供给东北等地的国营农场使用。

但是,这些大家伙对于新中国80多万个农村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刚刚当家作主的农民,和刚刚获得解放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渴望迎来“耕地不用牛”的伟大时代。

1953年,时任河南省南阳市地委书记的杨立功接到了中央的一纸调令,前往洛阳市筹备造拖拉机事宜。为了保密,第一拖拉机厂对外代号是081工厂。

据《一拖厂志》记载,第一拖拉机厂从全国各地招来近万名工人。但是,大部分工人都来自农村,连拖拉机都没有见过,经过半天的安全培训,就直接进入生产线当起了工人。于是杨立功决定,让技术人员手把手带徒弟,一个技术人员管理一个班组,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对这些工人进行培训。

当时大家都没有装配拖拉机的经验,就把仅有的两台苏联进口拖拉机拆了装,装了拆,每个人轮流拆装五六次,总算掌握了一些装配的本领。在装配中,哪个零件不会装了,大家就把那两台样机拆开看看,学习琢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忙得中午饭都顾不上吃。

第一拖拉机厂建厂的消息很快传到祖国的各个角落,工厂先后收到慰问信2600多封。除此之外,河南南阳的群众将近30吨的木炭背下山,解决工厂能源不足的燃眉之急;黑龙江桦川县一个村子筹集了1000多斤节省的大米不远万里送到了洛阳;江苏徐州地区无偿送来了1万多吨耐火土和大量砖石块……

经过上万人的努力,眼看着第一辆拖拉机就要下线了,但谁也没想到,给拖拉机取名成了个难题。

于是一个给拖拉机取名的热潮在厂里兴起,首先是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提名“铁牛”, 经过讨论后一拖厂党委对该名称不甚满意,后来将这个名称送给了天津拖拉机厂生产的27马力轮式拖拉机。还有考虑到洛阳的地方特色,叫“龙门”的,还有叫“白马”的,但是大家都觉得代表不了一拖。终于有一天,厂里有人在唱陕北民歌《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了个毛泽东……”一下子,“东方红”这个名字得到了厂里职工的一致认同。从此,“东方红”这个名字传遍了中国的农村,改变了中国的农业。

1959年11月,第一拖拉机厂生产的第一批13台“东方红54式履带式拖拉机”运抵黑龙江省的北大荒军垦农场,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辽阔田野。当时还专门举办了一个欢迎仪式,在场还有一位女拖拉机手尤为兴奋,一马当先地跳上一台开在了最前面,神气得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她就是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这个画面被当时一位在场的记者拍了下来,这张定格下来的一瞬间,也成为我国第三套人民币一元钱上面的图案来源。

从那个时候开始,上百万台东方红拖拉机从洛阳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第一拖拉机厂此后又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压路机、第一台军用越野载重汽车。在60多年的发展中,累计生产了350多万台各种样式的东方红拖拉机和270余万台动力机械,为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上世纪50年代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台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到如今的动力换挡拖拉机、无级变速拖拉机、智能拖拉机,“东方红”精神始终引领着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发展,不断推动中国农机行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