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120:女孩多次反复报警,割腕自残背后的心理动因!/应激的心理变化

                应激的情绪改变
成功地应对应激源常给个体带来愉快和高兴的情绪体验。
焦虑是最常见的情绪反应,其指向于未来,有不确定感,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时,所表现的紧张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焦虑水平低时,个体应对环境的行为,表现为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不高。
焦虑水平过度,则个体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降,且这种焦虑有泛化的危险,影响有效应对。
适度的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提高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恐惧是极度的焦虑反应,此时个体的意识、认知和行为均会发生改变,同时伴随有强烈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行为的有效性几乎丧失。少数可出现焦虑性障碍。
抑郁是个体面临无法应对的环境或严重后果的情绪反应。常使人产生无助和无望感。进一步影响个体对环境和自身认知评价,消极的评价反过来可加重抑郁。
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相关的情绪反应,并多伴有攻击性行为。
由于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障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成龙女儿吴卓琳,与母亲吴绮莉的恩怨情仇已持续多年,曾多次报警,并割腕自残。
近日,吴绮莉报警称,被反锁家中并担心被害。女儿解释说,因两人争吵,已有半个多月没有联系了,她认为母亲有心理问题。
四年前,吴卓琳在学校报警,称被母亲虐待,吴绮莉被警方以涉嫌虐待传唤。最后女儿却说是想让警方帮助母亲戒酒。
两年前,又报警称遭到母亲言语恐吓,吴绮莉再次被警方传唤。
同年七月,吴绮莉报警称,家中失窃,并怀疑是女儿所为。
十年前,母女关系密切。吃饭都是母亲喂食,15岁之前,起床前都是母亲帮其把衣服穿好。
母亲一方面极度溺爱,另一方面又控制着女儿的一切。只要稍有不满,就会施以家暴。有时让女儿头顶书本,罚站数小时,只要放下就继续打。
面对如此喜怒无常的母亲,女儿不断以自残的方式反抗和唤醒母亲,一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
当女儿割腕自残住院时,母亲轻蔑地说,可能小朋友之间流行割腕,他这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二十多年来,她得不到父亲的认可,也得不到母亲的温暖的爱,长期如此,导致女儿的性格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
父爱母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不仅给予孩子生命,将他们养育成人,更重要的是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永远在后面作为支撑。
近年来,发生的上海少年跳海等青少年自杀事件,多与长期缺乏父爱母爱有关。更与中国式父母的恶言恶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有关。
           (前文有专题论述)
更有甚者,在语言暴力的同时,还施以严重的家暴行为,导致孩子童年的记忆中,只有难过,没有快乐,只有阴影,没有幸福。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抚平童年的心理创伤。
溺爱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怨和恨。北大才子,高考状元,留美研究生,却几年不回家,拉黑父母六年,并写下万言书控诉父母的“过度关爱”。
母亲一直把他关在家中,完全按照自己喜好,包办所有的事情。这种极度控制使他变得内向敏感,缺少交流,父母从不关心他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只是一味地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孩子成绩的确很好,但却失去了很多行动能力和爱的能力。
忍无可忍的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消失了。正所谓,我们在用一辈子,等待父母的道歉,父母却花一辈子,等待我们的感谢。但道歉和感谢,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和父母都能够说出来的。
家中有爱,但不能支配控制,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能为所欲为。
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父母不过是陪孩子走一段路而已。不要以为你能决定他们的人生,不要让孩子的心灵,淹没在父母的毒舌之下,更不要让孩子的前途毁在不当的教育之中。
世上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孩子要去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双方要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互谅互让,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真正做到,我养你长大,你陪我慢慢变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