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不定期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三百里竹竿河流经我的家乡,几千年来, 绵延不绝,竹竿镇因河而得名,竹竿中学因镇而得名其位于竹竿大桥北端,大家又情切得称她为“桥头中学”,这,就是我的母校。几十年来一批又一批, 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在此学习生活, 舞动青春, 孵化成才,成为国家之栋梁,民族之支柱。然而,那竹竿河畔的潺潺流水,曾经多么轻柔的洗涤着我们萌动的心灵,那桥头树林里琅琅的书声,留下了我们多么珍贵的青春记忆。浓浓的师生情,纯洁的同学情,在岁月的长河里不断的接受考验,历久弥坚,回想起来总让人无比温暖。
1981年秋季,全乡二十多所小学通过统一选拔考试,有100多名学生收到了竹竿中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年,我十三岁,拿着像收条一样的通知书和两元学费,背着一床母亲特意套好的新被子,与河口老街里几名录取的同学一起入校,从此,我离别家乡,到了二十里外的竹竿中学,开始和一群来自全乡各地南腔北调的新同学,和一群更有才华,更加富有青春活力的青年教师朝夕相处,我也到了更大的世界,更优美的校园开始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被分为7、8两个班,我在7班,班主任是姜胜昌老师,8班班主任是方伟老师,二年级也分别有两个班,自然是5、6班,三年级为3、4两个班,那时候编班都用数字,不像现在,一入校门就被编入什么“宏志班”、“院士班”、“尖子班”,以突出其重要性。据说,只有我们这一届的学生是全乡择优选拔的,乡教育部门决心举全乡教育资源,打造一所重点中学,所以说,我们这一批学生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尊师重教的好时代,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师范院校毕业生,担任了我们的各科老师,带来了全新的、系统的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我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当时,真是众心捧月般的天之骄子,被寄予厚望。在开学典礼上,胡忠托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学生,一定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为建设“四化”的主力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讲话给我们以很大的鼓励,多少年来,我们不忘嘱托,不忘使命,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停地奋斗,不断地前进。如果说小学时代是知识的启蒙时代,进入中学就真正遨游知识的海洋了,课程也多了起来,初一就开设了语文、代数、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体育、音乐等多门课程。初二,增加了物理课,初三又增加化学课。知识的覆盖面可谓很广了,过去的秀才也不过如此。一年级,姜老师不仅是班主任,还是语文老师,他上课很有趣儿,课堂随和,经常提问学生,并进行探讨,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他喝了点儿酒,醉意朦胧,抑扬顿挫地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嗬”,颇有点儿私塾先生的意思。冬天来了,在冰天雪地里,教我们背诵白居易《卖炭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那位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悲哀和无奈。方伟老师擅长引经据典,引人入胜,他讲解诗歌从古到今,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讲到《木兰辞》、《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以至于他后来也成了著名诗人。李玉宏老师善于论述,层层递进地论证事物的逻辑关系,从《史记陈涉世家》的揭竿而起,立鸿鹄之志,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和担当。可以说,初中三年,我们遇到了一批好语文老师,解读了大量的名人作品和人物传记,还掌握了一定的诗歌、古文知识。为我们以后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甚至社交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数学课多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好数学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还要有好的老师教育和引导,初一代数由付金陶老师主讲,他是科班出身,年轻气盛,嗓门洪亮,思维敏捷,大家都认为他课讲得好,只是遇到不求上进,调皮捣蛋的学生就不那么客气了,不是吃“栗子”,就是拧耳朵,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祝清明老师讲几何,上课总是带着画图设备,条理十分清楚,由浅入深,对表现好的同学,不吝赞美之词,表现差的,批得体无完肤。万国华和尹连学老师是幽默型的数学老师,万老师的幽默属于高级幽默,总是课堂一片笑声,他却瞪着眼睛,一副生气的模样,尹老师是老教师,同学们亲切的称他“老尹儿”,生活经历丰富,乡间俗语较多,语言诙谐,总能把复杂的问题化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每到课间休息,他不参与同学们的讨论,找一处安静的角落过烟瘾。英语有王道兰、闫祖德两位老师,我们小学期间虽然学过英语,但仅仅是启蒙教育,关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从初中才开始,因不会音标,学起来有些吃力,有些同学甚至把学习语文的方法运用到英语里,单词下面标满了密密麻麻的汉字,辅助解读和记忆单词的发音,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也是最蠢办法。有些同学,只会认 ,不会读,整整学了几年哑巴英语。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英语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特点,关于听和说的能力,直到上大学也没提高多少,这是时代的局限使然。地理课由两位张老师讲授,一位是老张老师,名字不记得了,他上课时总拿着地球仪,在课堂上来回走动,手里的地球仪转来转去,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地球,经线和纬线,两极和赤道,自转和公转,昼夜和四时。另一位是张传尧老师,他讲课,只带一张地图,讲地形、地势,气候与资源,他擅长的是全国铁路交通图,对铁路线、各省形状烂熟于心,说中国好地图像报晓的雄鸡,黑龙江省像一只天鹅等等,加深我们的记忆,还经常画图考我们。历史老师是邓铭先,他是个黑大个儿,讲课语速非常快,眨巴一双大眼睛,带领我们不断地穿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里领略着改朝换代,感受着百姓疾苦,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也。生物老师胡义强,他个子不高,一张娃娃脸,总留一抹小胡子,都德的《最后一课》里,有个“小佛朗斯”,同学们,私下也这样叫他,现在看来,真是不敬,其实,他课讲得真不错,也是中学里少有的大专生。有些同学偏以貌取人,以至于发生了课堂战争,像两个大男孩儿打架,其中一个就是胡老师,另一个胖子学生,与我是好朋友,后来做了公司老总,每每提及此事,我就问他:“你不觉得脸红吗?”,他只好笑笑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李登义老师讲生理卫生,人体八大系统讲得引人入胜,唯有避开生殖系统不讲,很含蓄的说,你们自己看看吧。物理课是初二开的,由我的堂哥喻文明代课,他是军队转业,自学成才,虽然不像师范生讲课那么规范,各个定律却也交代的清清楚楚。有一回,他讲参照物时,故意卖个关子,他离开讲台,问我们是什么原因,我们回答不上来,他又走到门口问我们有什么变化,仍无人回答,又走出教室,站在窗外发问,有人回答,老师不见了,同学们大笑,他回到讲台严肃地说,“这也是一个答案,但不准确,应该是我和讲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此时,讲台就是参照物”,他的课往往都是通俗易懂的道理,化繁为简,但板书不怎么样,还时常夹杂着繁体字。初三有了化学课,方思亮任化学老师,课堂要做很多实验,因此,每次上课,他都要带来类似试管、烧杯,酒精灯之类的器具,让同学吹石灰水,帮着做实验,看水是如何由清到浊的,然后解释说,这就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由于他教学方法得当,学生成绩都很好,他很快被提拔为校长,那年他只有二十六岁。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竹竿中学招收了全乡最好的学生,配备了最好的老师,教学相长,成绩十分突出,得到了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地位日益提高。本文作者:喻峰,男,1968年生,罗山竹竿河口寨人。1981年就读于竹竿中学。本科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后就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院。从事过法官、律师等职业,后从商,目前担任海川集团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