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期 | 古代的“士”今天就在我们身边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书中,经常会讲到“士”,比如 “侠士”“隐士”。
而金庸的小说中更是把“士”描写的惟妙惟肖。
那句“士为知己者死”的名句,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士”在古代指的是这样一种人。
他们高于庶民百姓,而低于大夫,虽无权无势,但在民间官场都有影响力。
他们志向高远,心中装着天下,有治国的雄韬大略。
他们有的文采飞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的武艺高强,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只斗笠、一柄宝剑走天下。
这些古代的“士”们,没有随着农业文明的消失而绝迹,在信息时代他们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有的一个群体。
今天的“士”,不像祖辈那样“视金钱如粪土”了。
他们一手拿钱,一手拿笔,武能创办公司,在商场上纵横捭阖,文能著书立说,行走在时代思想的最前沿。
他们喜欢挑战,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矛盾中高屋建瓴,他们会用多个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在理性和感性思维的交织中,用先进的思想武器去打败对手。
他们不像一般老百姓那样对司空见惯的事情熟视无睹,而是敢问为什么,敢于用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所谓的权威。
他们始终行走在科技和思想的最前沿,视野宽阔喜欢创新。
“士”一定是一个新概念的理解者,敢于摒弃那些人云亦云的伪概念,在一个人前行的路上有信心,不害怕孤独。
他们少有刁民意识和农民的狡猾,能在纷繁的事务中,让自己不陷入个人的偏见,更不会在失控和狂躁中做出荒诞的决定。
今天的“士”和古代的“士”一样,仍旧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心里装着天下大事,努力行动,不在那里喝酒清谈。
“士”一生都在自我修行当中。
在我所采访的人当中,柳传志、马云有这种“士”的风骨。
不仅在江湖上他们像“士”,就是他们的收官也很像“士”。
如同当年的陶渊明、范蠡那样,在功成名就之后转身飘然而去,给人们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背影。
在今天,古代的“士”们,不仅是停留在电影和小说中的英雄,他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那种有情怀、有智慧、心地善良、又敢于前行的人群中。
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士”从实验室里、从商场中、从朗朗书声的学校中成长起来,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续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说,从古至今“士”并没有灭绝,他们以一种新的面貌在历经磨难之后存活下来,并在这样一个难得的好时代繁衍生息,发扬光大。
古代的士今天没有灭绝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孔子的《论语》。
书中这样写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