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内瘀积形成的原理和清理办法
身体内瘀积形成的原理和清理办法
牛人杨神经
我认为,中医相比较而言最科学,虽然在中医理论上还存在着很多错误的东西,但是,长期以来,中医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发现的一些规律是比较科学的。比如阴阳转换学说,反映出物质变化的规律,这是很科学的。中医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中医提出一个重要理念,十病九瘀,非常符合客观实际的。几千年来,很多中医在大量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疾病都与身体内存在的瘀积有关,所以,才总结出以上结论。
那么,瘀积是怎样形成的呢?怎么造成疾病的呢?现有书籍中没有阐明,或者说讲解的不够细致。根据本人的研究,提出一些猜想,在这里与大家共同讨论。
首先指明,在人体中,体液是在不停地流动着的,这些体液是指器官和皮肉组织上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流动的那部分液体。体液的流动,与中医概念中气血流动的概念相同。顺便说一下,中医概念中气是包括三个概念:1,气是指体液,2,气是指能量,3,气是指细微神经(植物神经)。所谓的植物神经是指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的细小神经,中医与西医在一些概念上是不同的。
为了确认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在讲解人体内部变化之前,我们先来讲解一下天气变化。
一,天人合一中的天况:
我们先来看看云团的变化,以此理解身体内淤积的变化。
在潮湿的地面上,或者海面上,当温度突然升高后,海面上或者地面上,就会形成大雾。大雾是弥漫着的,是稀松的水汽颗粒组成的散漫体。我们不能把地面上或者海面上的大雾叫做云团,但是,它们与云团只是密度上存在着差别和空间位置上的差别而已。
大雾在太阳升高后,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逐渐散去。我们说它们散去了,实际上是这些气体升腾了,不是重新回到水里了,或者回到土壤中了,而是升空了。
大雾升空后,弥漫在空中,这个时候的上空不是云团,而是白茫茫的天空。这些雾气由于密度稀薄,有很大的透明度,我们依旧可以看到高空中的一些太阳和月亮。
当这些雾气随着升腾过程中与外界交换能量,温度逐渐降低,雾气逐渐浓缩,进而变成了稀淡的薄云。在这个变化中,雾气团中不断结核,结核过程是随着雾气团逐渐降温在某个空间为中心水汽凝结的过程。在雾气团结核和浓缩过程中,形成了云彩。这个时候的云彩是片状的,层状的,在气流流动下(风),云彩发生形状上的变化,变成一缕一缕的,或者变成卷状的云团,但是,这个时候云团都是白色的。这时一缕一缕的絮状物好像蚂蟥的形状一样,严格来说还不叫云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类物质具有互相吸引的性质,这些蚂蟥状的一缕一缕的云在空中流动过程中,如果互相靠近了,就会合并,变成一个大云团,好像很多蚂蟥变成了海参一样,体积增大了。大云团遇到低温后,进一步浓缩,水汽分子之间的距离更加靠近,变成黑云了。我们看到空中象山一样的沉积云和大黑云团,再进一步降温后就凝结成水,变成雨水,就下雨啦。
人工降雨就是在即将凝结的云团的结核过程,当干冰和碘化银进入云团后,立即造成以干冰或者碘化银颗粒为核心的结核凝结,马上形成水滴,变成雨水降落下来,就是人工降雨了。
无论白云或者黑云,只要没有风,云团只会上下移动,不会前后移动的。
总之,地面或者水面受热后,水汽升腾变成云团,云团受冷后变成雨水降到水面和地面上,这是自然界水汽的变化。
水汽升空后不是变成一朵云彩,会变成很多大小不一的云彩。空中的云彩是不均匀的,地面上下雨也是不均匀的。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雾气在升腾过程中,当它们遇到空中尘埃层的时候,水汽颗粒穿过尘埃层,继续上升,不会沾染尘埃的,不会变成雨滴的。即大雾散开时候不会下雨的,原因是水汽颗粒非常稀疏,遇到尘埃绕道上升了。但是,一旦高空云团遇到低温后浓缩成黑云,继续降温后,变成了雨滴,雨滴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空中的尘埃层,就会把部分尘埃粘在雨滴上,变成酸雨或者变成黑雪。所以,雨水是不干净的水,黑雪也是含有大量的杂质。下雾不能净化空气,下雨或者下雪是可以净化空气的。雨滴或者雪花在尘埃层中穿梭的时候,碰到一些尘埃会吸附上来的,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我们如果把雨滴比如成活蚂蟥的话,那么雨滴在穿越尘埃层之后,蚂蟥就变成了死海参,除了体积增大之外,腔肠壳体上由滑溜变成坚硬和粗糙,因为它的外表沾满了尘埃,好像死海参身上沾满了沙子一样。
冰雹比雨滴的个头大,原因是冰雹在下降过程中碰到很多雨滴后逐渐凝固造成的,这个过程符合物以类聚的特性。
另外还有一个道理大家应该明白:一碗纯净水在零下20摄氏度会结成冰块,然后在10摄氏度的空气中10分钟又会化解成纯净水。一碗稠面汤在零下20摄氏度也会变成冰块,在10摄氏度的空气中20分钟还不能化解成原来面汤的状态,即使完全化解成面汤了,也不是原来面汤的状况了,里面可能会析出一些水分,还出现絮状面粉结构物,不再是原来冷冻之前面汤的均匀结构了。少年身体中的体液好像纯净水,中老年人的体液浓稠了,医学上说血脂稠,好像面汤一样了。在同样受到外界温度的作用下,比如受凉后,体液的受冷后凝固和后来加温后化解后的状况如同上述情况。
二,天人合一中的人况:
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来看看人体内体液的变化。
一般的老中医都知道,身体内的淤积是气血受凉后凝固而成的,但是,这种认识很粗浅,还没有从微观上详尽地阐明其中的道理。这里本人愿意与大家讨论一下其中的道理,这种猜想未必正确,这里是采用一个抛砖引玉的手法而已。
我们说受凉了,是指大脑控制能力非常低下时候发生的。都是那些地方受凉了呢?一般都是裸露在空气中的头部、手脚、腿和胳膊以及脖子等部位,除了少数时候是遇到冷水或者穿衣单薄之外,基本上都是遇到冷空气逐渐受凉的。
我们到了冬季经常出现手脚冻僵啦,有时冻得皮肤乌青一块,有时冻得皮肤发紫,那是皮下的体液凝固造成的。
男女到三十岁之后,尤其是过了五十岁之后,身体内的体液浓度非常浓稠,这些浓稠的体液流动在皮下组织间,遇到低温后,开始凝固,变得更加浓稠,甚至变成类似果冻一样的糊状液体。但是,这些糊状的体液,仅仅是皮下一个薄层,深层组织并没有变成这样浓稠。
受凉总是短时间发生的,不可能很长时间大脑控制能力都不能恢复,身体总不可能一直在受凉,过了一会大脑控制能力恢复了,受凉过程结束了,身体内部的热量传递到皮下表层,这里形成果冻一样的薄层体液就开始散开,好像雾气散开一样,雾气来到高空遇到冷空气开始结核形成一缕一缕的云彩,果冻一样的皮下体液凝固薄层在散开的过程中,也会结核,变成一缕一缕的絮状物,或者是块状物,掺杂在体液中流动。
严重受冻后,皮下的体液凝固之后,在后来开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絮状物,这个时候这些絮状物体积小,比较滑溜,我们如果把它们比喻成蚂蟥的话,蚂蟥的特点是个头小,比较滑溜,非常软乎,在体液中便于流动,不容易发生堵塞。老年人的体液中垃圾比较多,杂质比较多,蚂蟥在这样的体液中在爬行的过程中,外表就会沾染上很多垃圾和杂质,变成了死海参一样的絮状物,海参的特点是,体积比较大,腔肠外壳比较坚硬和粗糙,虽然也能在体液中流动,但是,一旦遇到网眼狭窄的时候,容易发生堵塞。
可见,受凉总是在身体外表进行的,因此,外表皮下的蚂蟥和海参比较多,内脏器官受凉比较少,内表皮肤和内脏器官上的蚂蟥和海参就比较少一些。
头皮屑、洗澡搓掉的死皮和洗脚搓掉的死皮,都是蚂蟥和海参的尸体。好像池塘中的水和鱼一样,一旦干旱之后,池塘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干涸的池塘底上都是死鱼一样。人们在出汗的时候,体液从毛孔中渗透出来,那是体液中的水分和蚂蟥海参一起出来的,水分蒸发跑掉啦,蚂蟥和海参停留在外表皮肤上变成了死皮了。另外,耳屎、眼屎以及体表其他各种各样的污垢,都是蚂蟥和海参的尸体。
江河湖泊中的漂流物总是停留在海湾或者河边静水区,那里水流速度慢,便于停留。地面上的垃圾在风的作用下,总是停留在大街旁边的旮旯里,凡是死角的地方,都是垃圾停留的地方。
体液中存在了絮状物和块状物之后,它们虽然可以随着体液流动而流动,但是,遇到一些体液流速很慢的地方,就停留在这里了。
所有的人体软器官的细胞之间,体液流速都很快,肌肉和皮肤组织的细胞之间的体液流速也比较快,只有肌肉与骨头连接处的韧带附近的软组织,由于里侧是骨膜,外侧是肌肉或者皮肤组织,这些交界处的体液流速相对来说比较慢,当体液中带有很多的絮状物流到这里时候,絮状物就有可能挂靠到软组织中的网线上,停留在这里,后续来的絮状物由于物以类聚的道理就粘连上了,使得这些絮状物越来越多,堵塞网眼,造成体液聚积,天长日久,变成了淤积。所以,一般中老年人的腰腿疼,关节疼,都是这里产生了淤积造成的。
这些淤积,好像空样,一旦骨头关节缝隙被这种凝固的固体物质填满后,就发生骨质增生或者关节强直现象。如果这些淤积没有固化,粘稠的淤积也会造成局部疼痛。
这里强调一下:骨质增生的概念误导了人们,给人们的理解是骨头上长出来一些骨质,其实不是骨质,而是体液中的物质停靠在骨头上造成的。好像茶壶里的水垢,不是茶壶内壁长出来的水垢,茶壶是金属的,金属只能长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金属不会长水垢,而是水中絮状物质停靠在金属内壁上形成了水垢!
珊瑚礁可能生长在礁石上,但是,珊瑚礁不是礁石生长出来的石头,而是海水中死亡的珊瑚虫和珊瑚虫分泌物混合之后以物以类聚的方式长成的。骨质增生的增生部分,不是骨头上的物质变化来的,是体液中死海参的尸体及其部分体液成分以物以类聚的形式堆积成的。
雨滴在空中的尘埃层穿梭过程中会沾染上一些尘埃,受凉后凝固的体液在散开之后形成的絮状体或者块状体,在随着体液流动的过程中,可以把体液中部分垃圾块和杂质沾染上去,逐渐增加了它们的体积或者块头。当运行到某些收缩的网眼附近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堵塞。
我们吃的食物颗粒,医学上叫做蛋白质,都是经过肠胃内壁上检验孔检验的,达不到最小尺寸是不可能进入血液中去的,是不可能吸收的,凡是被肠胃吸收的物质颗粒,无论食物颗粒,还是杂质,包括药物颗粒以及致癌物质等等,都不会堵塞网眼的,只有体液中这种絮状体沾染一些杂质和垃圾后,好像活蚂蟥不容易堵塞网眼,蚂蟥变成死海参后才会造成堵塞网眼。
青少年也会受冻,也会产生活蚂蟥,中老年人受冻后,活蚂蟥容易变成死海参。
皮肤瘙痒是单个蚂蟥或者海参轻微地堵塞了网眼了,挠痒就是拨动网线之后,网眼变大后蚂蟥或者海参爬走了,就不感到瘙痒了,所以人们皮肤瘙痒后就挠痒。如果蚂蟥和海参严重堵塞了网眼,或者堵塞的很紧,体液在局部聚积,就出现一个红点。如果用手挠挠不能解除堵塞,体液就堵塞更加厉害,红点就变成红疙瘩,或者一片红肿,那叫神经性皮炎。吃点过敏药物或者涂抹一些药物,刺激一些局部的网线,网线松动后,蚂蟥和海参爬走了,神经性皮炎就暂时好了。
很多疾病都与蚂蟥和海参有关,十病九淤嘛,这里不一一叙述了。
三,清除淤积的建议:
天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变化,体液成分在变化,网眼和网线在变化,所以,淤积的产生和淤积堵塞也随着天气和情绪在变化。
清除淤积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养生的方法。
注意防冻是防止淤积产生的根本措施,但是,四季的变化,人们在无神的状态下,防止淤积是防不胜防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液中和血液中蚂蟥和海参逐渐增多。大小便是排泄蚂蟥和海参的一种途径,但是,上述中谈到,人体内表皮肤下的蚂蟥和海参比较少,依靠自然排便是不能有效地清除这些体内蚂蟥和海参的。而多喝水,多运动,多出汗才是有效地排出蚂蟥和海参的主要措施。
中医传统技术中有一种刺血拔罐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来养生,对体内的体液进行定期更换,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经常拍打外表皮肤,使得皮下组织的网线松软,也是防止淤积的一种措施。
洗热水澡可以缓解淤积造成的疼痛,但是,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
刮痧也可以稍微清除一些蚂蟥和海参,但是,效果不太明显。
按摩仅仅是暂时把成堆的蚂蟥和海参驱散了,没有彻底地把它们驱赶到体外,也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