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波以五运六气论《伤寒论》之“方”

中医的“方” 我认为张仲景是真正懂中医的“方”的楷模。

至于方剂,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

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

君二臣四偶之制也,

君二臣三奇之制也,

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

释:现在我们先来分析:

(一)气有多少,病有盛衰 因气属阳,而春夏温暖属阳,秋冬寒冷属阴,故春夏之气多于秋冬之气。每年主气的三阴三阳次序排列是: 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一阳(少阳)→三阴(太阴)→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从上述的主气排列次序可以看出:厥阴气开始升,少阴气渐多,少阳气最盛,它们是气渐升的关系;而太阴气开始降,阳明气降,太阳气最少,它们是气渐降的关系。所以“气有多少”是指自然环境的三阴三阳的气。离太阳近气多则温,离太阳远气少则凉。

(二)方有大小 由于药物有性味,性味就代表了方位。如:白芍味酸性凉,得东方之味、秋令之气;黄连味苦性寒,得南方之味、冬令之气;甘草味甘性平,得中土之味、长夏之气;生姜味辛性热,得西方之味、夏天之气;附子味咸性热,得北方之味、夏天之气。所以“方有大小”的“方”是指方位、方向。

(三)“奇之制”、“偶之制” 由于药物有方位、方向,所以《内经》把方剂分为奇方(即奇之制) 与偶方(即偶之制)两类。其意思是:一个方剂里不管有多少种药物,只要其药物都是同一个方位(即同一种味)的称为奇方;若方剂内的药物是作用于两个方位及以上的,哪怕是一种药物,都称为偶方。如: 玉竹味甘、辛,附子味甘、咸,若单独使用都属偶方。

(四)“近者奇之,远者偶之” 这里的“近”是指病症只受一个气立的影响,只取一个方位的药物即可;“远”是指病症受多个气立的作用影响,需取多个方位的药

物治疗。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知道,在临床开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以提高疗效:

(1)“气有多少”。

(2)“治有缓急”即“气味厚则急,气味薄则缓”。 (3)“方有大小”。

(4)“奇制”与“偶制”。

(5)“近者奇之,远者偶之”。

为了使大家在临床上更好地运用“五运六气”,我们有必要学会判断客气致病,为此,我现以丙寅年为例,以图表法作一一解说。

丙寅年,少阳相火司天:“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如图

病症分析:上述“头痛,发热,恶寒而疟”主要是肝、胆与心的少阳气立太过而致;“热上皮肤痛”主要是肺的少阳气立太过引起;“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主要是由肾、脾的少阳气立太过所致;“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主要是由肺的少阳气立太过而引起;“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主要是脾、心、肺的少阳气立太过所致。由此可见,少阳司天则少阳气立太过,造成心、肝、脾、肺、肾的少阳气立都太过,而引起相关病症。

治疗分析:少阳气立太过则为“热淫所胜”,

治则是“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如图:

平以咸寒:犀牛角、羚羊角。 佐以苦甘:苦丁茶、生石膏、素馨花。

以酸收之:白芍、山楂、白矾。

提示:少阳相火司天引起头痛时要特别注意,多属西医的颅脑疾病。

丙寅年,厥阴风木在泉:“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欲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图49)

病症分析:上述病症均为“风淫于内”,即由五脏六腑的厥阴气立太过所造成。

提示:心痛支满—包括了中医的胃脘痛、心绞痛,西医仅指心绞痛。若主运为木太过之年,民众易患心脏病,而在主运为木太过之年出生的人也易患心脏病(冠心病)。

治疗分析:厥阴风木在泉为“风淫于内”,即“风淫所胜”,故治则是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现以治疗冠心病为例(图50): “平以辛凉”用薄荷、桑叶、菊花一类辛凉药。

“佐以苦甘”用丹参(苦凉)、麦冬(甘凉)、玉竹(甘兼辛凉)。(注意玉竹可作用于甘凉与辛凉的药用作用点)

“以甘缓之”用玉竹、麦冬一类甘凉药。

“以辛散之”用薄荷、桑叶、菊花、玉竹一类辛凉药。

以上是”风淫于内”引起心绞痛的治疗原则,而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是:薄荷10g,玉竹30~90g,丹参30~90g,麦冬45g以上,桑叶、菊花酌量。

提示:今年(1986年,丙寅)的冠心病可用此方。

注意:胃寒者单用丹参可致吐,因丹参苦凉伤胃阳,厥阴有热者用之佳。

而“丹参一味,功同四物”的说法是片面的,据研究,大量麦冬可以扩张血管。 下面为丙寅年客气致病的图表解。

为了更好地表述,就必须用运气时相密码框架的技术来表达丙寅年各间气的时相情况,以分析其客气致病的原因及治疗原则。

(一)丙寅年初之气(客气)致病少阴 主运为水太过(39∧),司天为少阳相火(17),在泉为厥阴风木(410),初之气为厥阴风木(410),客气为少阴君火(115)。

注:以下各间气时相框架直接用时相密码框架代之。

解释:气怫于上—血压高属于此症;血崩—由于脾的少阳气立太过所致。

病症分析:从丙寅年初之气的时相框架可见,司天为少阳相火为火,在泉为厥阴风木为木,主气为厥阴风木为木,客气为少阴君火为火,呈火木太过,即少阳、少阴、厥阴的气立太过,故此时温病多,即风热型感冒多(皆因风火交加造成)。

至于血崩的原因,我们知道,太阴统血,太阴为开,而太阴开有定时,故月经有潮,血崩就是由于太阴开得太过所致(火生土,火太过则土也太过;木能疏土,若木不疏土则闭经,而木太过疏土则血崩)。

那么太阴为什么开得太过呢?其原因就是其时相框架所示:一是火太过,而此火是少阳、少阴,同属枢纽(调节开与合的枢);

二是木太过,而此木属厥阴主合。

木能疏土,若肝气太旺,即木太过使土疏得太过,则使脾太阴开得太过。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清热柔肝来止血,因厥阴主合。

血崩药症分析:宜用酸寒、酸凉药来合厥阴以治血崩,以甘平药补脾,以苦寒药泻少阳、少阴火,使其能正常调节开、合,以加强厥阴的合来止血崩。

(注意:苦寒药炭化可加强止血效果)

方药:白芍120g(酸凉)、山楂120g(酸凉)、阿胶30g(甘平)、人参15g(甘平)、黄芩炭12g、大黄炭12g。

提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注意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开、合、枢。

(二)丙寅年二之气(客气)致病太阴。

释:二之气为每年的公历3月22日至5月

22日这个时段,即少阴主气时段,气温热。丙寅年二之气致病太阴,上述的病症“昏愦”(昏迷),为此时头上有湿邪,难治。

正如历代医家所述的“痰迷心窍”,又因“脾为生痰之源”,所以治疗头上有湿邪而造成的昏迷单用苦寒药无效,应改用苦温发散之药,如苍术、菖蒲(注意:现在全国卖的石菖蒲都是假的,宜用水菖蒲代之),配以大、小承气汤,也可用新鲜水菖蒲的根捣烂取汁滴鼻。

提示:今年(1986年,丙寅)二之气肝坏死(“疮发于中”)病症多,若在临床上碰到此病可用偏方:刚会啼的公鸡开膛去内脏不去头,敷于胸膛膻中穴处,以刺激人的胸腺再生而产生大量的激素来修复肝细胞或对抗细胞坏死。

(三)丙寅年三之气(客气)致病少阳

病症分析:丙寅年为少阳相火司天,而三之气的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也是少阳相火,故“民病热中”,为少阳之气太过。

此时为阑尾炎多发时段,所以在今年(1986年,丙寅)公历5~7月间阑尾炎患者多。在临床上,碰上急腹症,若见其发热严重、脉数,又排除了疟疾者,应首先考虑阑尾炎。

阑尾炎治则: (1)脉数:不能用桂枝、生姜,宜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药,即苦凉药,如大黄。

(2)若用辛凉药或轻剂量的苦凉药则无济于事。

(四)丙寅年四之气(客气)致病阳明释:每年7~9月是气渐降的阶段,而此时又遇客气阳明加临,阳明主降,使体内阳明之气降得太过,阳明亦主合,其降得太过亦合得太过,造成“病满身重”。服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效果佳。

(五)丙寅年五之气(客气)致病太阳

释:丙寅年是水运太过为主运,在9~11月间阳明燥金为主气,此时气已开始凉、燥,由于太阳寒水的加临,引发了主运寒水太过的气立,使气变寒,故“民避寒邪”,提示人们此时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即寒邪突显),注意保暖以防“寒邪”侵体。

(六)丙寅年终之气(客气)致病厥阴

释:关闭不禁—大小便失禁;心痛—胃痛、心绞痛。 以上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气为最少,气少时又碰到上客气厥阴风木的加临,况且丙寅年的在泉也是厥阴风木,故厥阴风木太过,所以丙寅年终之气应是冠心病患者的难关。

“五运六气”暂讲授到此,希望大家拿3倍时间来探讨其他年的客气致病情况,并刻印在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