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路 金寿山教授谈治学经验
金寿山教授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说均有较深的研究,从事医疗临床、教学等工作均有突出成就,是当代中医大家。金老从医之道却颇为坎坷,虽然其父是一个颇有学问的医生,但在金老十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金老的医学知识还是启蒙阶段,但金老认为路是人走出来的,中医也可以自学成功的,他走的就是自学之路。
现将他治学的经验,摘记如下:
一、须苦学,无捷径
金老认为当苦学养成习惯,则不以为苦,而以为乐。苦学也需做到“三勤”
1、口勤:指读书,必读的书,还是要背熟,特别是年轻人,记忆力强,读过的书到老也不会忘记;金老强调要反复背诵,忘记了再反复多读几次,就记得牢固了。另外,学问,学问,学就要问,而且不耻下问,不懂就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2、手勤:指勤翻书,勤查文献。临证遇到疑难病例,就要去翻书,查文献,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提高古文水平,提高临床实践水平,只能靠点点滴滴的积累,这就要刻苦读书。
3、笔勤:笔勤就是要写,见到资料一定要摘卡片;读书,一定要写眉批;教书,一定要自己写讲稿。
二、要博学,亦要专
金老认为做医生知识面要广,特别是中医师,一定要多读古书,因为医学从来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在古代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古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阅读古代医书,才有可能真正通晓其义理;另外,金老也提倡学习现代医学和现代自然科学,但学了不能忘了中医这个根本。
博,也是为了专,读书不能局限一家之言,而是要融会贯通。“专读仲景书,不读后贤书,比之井田封建,周礼周官,不可以治汉唐之天下也;仅读后贤书,不读仲景书,比之五言七律,昆体宫词,不可以代三百之雅颂也。”
三、要活学,才顿悟
医生读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治病,学过的东西,一定要到临床中去检验,看它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补充修改;有些理论,必须接触到临床,才体会得真切。
金老认为学医,在没有学通的时候,尽管苦学,不通的地方还是很多,会陷入困境,一定要熬过这个关;只要功夫深,终有一日会豁然贯通,这以后,一通百通,左右逢源,学起来便容易了,这叫做“顿悟”,这是从苦学中生出来的“巧”,但没有苦便没有巧,没有“渐悟”便没有“顿悟”。
最后,金老指出不学《内经》而治学,犹如无根之萍,历代医家,特别是宋以后的各家学说,无不渊源于《内经》而又各有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