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福:长夏湿重,湿热症名方之 “甘露消毒丹”】
中医里有一个湿热证,外感内伤均可见,治疗起来比较麻烦,什么三仁汤啦,龙胆泻肝汤啦,也都是治疗此类证的名方,但是从临床实践上来看,还有一个更好用的方子,这就是清朝著名温病学家王士雄的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出自王士雄《温热经纬·方论》第九十五方,组成为:
飞滑石十五两,绵茵陈十一两,淡黄芩十两,石菖蒲六两,川贝母、木通各五两,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四两。
各药晒燥,生研细末(见火则药性变热),每服三钱,开水调服,日二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
甘露消毒丹主治: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尿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等;并主水土不服诸病证。
其辨方证要点为:舌红、苔黄腻、咽喉不利、咳喘、胸闷腹胀。
02
分析甘露消毒丹可知:
藿香芳香化浊,宣透上焦之湿;
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宣化中焦之湿;
茵陈、滑石、木通渗利下焦之湿;从而三焦分消以治湿。
另用薄荷、连翘、射干、黄芩、川贝母清热解毒、清利咽喉、清热化痰以治热。
此方过去一直比较局限于外感中的温温证,亦可称为西医的肠伤寒,但自氯霉素发明以后,此病已大大减少,几乎不见。
但是病不多见了,并非英雄无用武之地,中医治病讲究证候,只要温热的病证存在,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湿热一证临床不仅外感易见,杂证更多。
诸如口疮、口臭、咽痛、咳喘、胃炎、肝炎、黄疸、脱发、淋浊、疮疡、风湿等等,只要是表现为湿热证,我都会以方为主加减运用,效果显著。
临床上治湿热,我喜欢用二个方子,一是甘露消毒丹,一是龙胆泻肝汤。
表现为中上焦湿热证的用甘露消毒丹,表现为中下焦湿热证的用龙胆泻肝汤,表现为中焦湿热证的用甘草泻心汤。
03
这里重点说甘露消毒丹,其辨证要点很简单,一是舌红苔腻,二是脉滑或数,不管证多复杂,多么繁多都可以用。重点中上焦。
气管炎
我曾治一男性老者,70岁,先是感冒引起咳嗽痰多,粘稠且带血,胸闷气短。
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气管炎,医院输液治疗一月,病无减轻,求治中医于我处;
刻诊:除了上症外,察舌红苔腻厚,脉滑数,饮食尚可,大便粘臭。
辨证:痰热壅肺,热盛伤阴。
处方:甘露消毒饮:
藿香6g 白叩6g 石菖蒲15g 茵陈50g 生薏米60g 冬瓜子30g 黄芩30g 魚腥草30g 金荞麦30g 连翘45g 浙贝30g 射干15g 薄荷10g 北沙参50g 麦冬30g 桔梗12g 生甘草10g
五付,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复诊:咳嗽减轻,痰少,已不胸闷气短,效不更方,又续服十剂,诸症消失,返回青海西宁。
按:此证实际上一个上焦湿热证,郁久伤阴,故在芳化湿邪,清热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北沙参、麦冬之类,方证相对,故收速效。
转氨酶高
患者:席某某,男,45岁。乙肝病史,近期胁右部胀痛,失眠多梦,大便粘溏。肝功化验,转氨酶高达230。
曾在某专科肝病中医医院吃中药一月有余,仍是诸证不减,转求诊我处;
刻诊:除上述证外,察舌红苔粘腻,脉弦滑有力。
辨证:湿热蕴郁中焦,上冲扰神;
处方:甘露消毒丹:
藿香10g 草果10g 石菖蒲15g 茵陈50g 滑石30g 川木通12g 浙贝30g 黄芩30g 连翘45g 射干15g 薄荷10g 虎杖30g 丹参50g 珍珠母50g 清法半夏各30g,同时配服联脂双苯。
七付,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已能入睡,还有梦,胁部已不疼了,舌仍红苔已不厚腻;
效不更方,加白薇15g,续服十五剂,能吃能睡,化验转氨酶37,已正常。停药。
按:此案前医之所以用药不效,我观病历,满脑子西医概念,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和活血祛瘀再加垂盆草田基黄等药,不管中医的湿热病机,南辕北辙,故而不效;
所以用中医一定不要离开病机,有是证用是药,这个证一定是反映病机的证候,学中医的同志一定不要忘了这一点,切记!切记
古道瘦马按:
甘露消毒丹是一个很好很实用的方子,治温热无有出其右者;
我临床上用此方治过很多病,诸如口腔溃疡,口中异味、头汗、胃炎、阳痿、带下等等;
一句话,只要掌握其病机和辨证要点,舌红苔腻,脉滑或数,大便粘臭即可,不管它是西医何病,尽管去用,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前辈王士雄创造了这么一个好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