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观察(8) | 亲爱的,你想多了!
很少人的痛苦是因为活得太惨,例如钢筋砸破了脑袋,或者海啸夺走了爱人。
多数人的烦恼是因为想得太多,例如我们读过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小公务员之死》,那个小公务员不是被骂死的,是被骂了一句之后想得太多,把自己想死了。
如果你想的是关于喂马劈柴检车缴费这些实际的事情,即使一天不睡想了25小时,也不算是想得太多。但是如果你想问题的时候,头脑里那一串串关键词里抽象词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就有一点危险了。
低等动物,能形成关于自然界的想法,例如哪里有草或者水;而高等动物,能形成“关于'想法’的想法”,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关于表征的表征”,也被叫做元表征。
例如猩猩在捕食猴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的时候,会派几只猩猩到树上假装追赶(体大的猩猩知道自己在树梢上占不到灵活猴子的便宜),他们猜到猴子会跑向某个方向然后下地面,于是提前安排另外几只猩猩在地面目标处埋伏好,最终抓到猴子掰碎了大口吃。这些猩猩头脑里已经形成了元表征:关于“猴子头脑里想法”的想法。
人类的元表征能力比猩猩更为强大,嵌套的层级无穷无尽。这种能力是一种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好处,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麻烦。
我们先说好处。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用一层又一层的套娃来代表头脑里一层又一层的想法。
比如说二战中指挥诺曼底登陆的艾森豪威尔将军。
假设用套娃中最小的第1层来代表诺曼底,这不是一个想法,这是一个地方,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地方,有形状、有面积,这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事实。
接下来艾森豪威尔脑子里开始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打算登录诺曼底”。这个想法是关于诺曼底的,我们用套娃的第2层来代表这个想法,它把代表诺曼底的第1层套在里面。这个第二层是一个打算,它已经不是一个实际东西了,而是一个想法。
再接下来艾森豪威尔脑子里就会跳出第3层想法:担心德军指挥部猜出来我的打算。我们往回捋一下,第1层是个地方诺曼底,第2层是个打算,现在第3层是个担忧,担忧德军指挥部猜出来我要登陆诺曼底。
下面艾森豪威尔开始在脑子里建造套娃第4层:我计划如何迷惑敌军,让他们误以为我要登陆加莱,我打算派一些通讯兵到加莱对岸,故意密密麻麻地发通讯电报的信号,让敌军误以为加莱方向通讯密度增加,并且往那儿布置了很多假的军用设备等。
接着他脑子里还可能建造第五层想法:敌军的情报人员会不会识破这个诱导计划。
然后还可以套第6层:怎么样做才能误导那些间谍?……
这一层一层嵌套下去,艾森豪威尔的伟大脑力就体现在这里,成就了1944年6月6日伟大的诺曼底登陆。
这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一种伟大的能力。用心理学专业的名词来讲叫表征,用更复杂的专业名词讲这叫元表征,就是对表征的表征。
哲学家这种能力特别强,我们读哲学之所以难,最大的困难因为他是表征之表征之表征之表征……比如:这个桌子,张三对于这个桌子的看法如何如何,李四对张三的看法有何批评,王五是怎么样发现了李四的瑕疵,杨六怎么样改进了王五的意见,这样一层套一层,嵌套的层数太多了,以致于我们未受过足够训练的普通人有时候读着读着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谈论第几层里的观念。
元表征是人类的一种伟大的能力。可是有很多人把这种进化来的伟大能力用于自我折磨。
我们下面来展示第二种用法:病态用法,自我折磨的用法。
有一个大学生,他现在的主要苦恼是同学、朋友都躲着他。躲着他的原因是,谁只要跟他互动一次,无论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他都会去想一想,在刚才沟通中我是不是有表现得不合适的地方,别人会怎么想?我得给人家微信写几句话解释一下,七八行字就发过去了。有时对方回复说:“我没那么想”。他就觉得那坏了,原来我猜错了,于是就会再给人家发10段去猜测人家的想法,这会导致每一个和他打交道的人都觉得无比辛苦,尽量地躲开,尽量地不和他发生联系。所以他就挺难过,为什么大家都躲着我。于是头脑里猜测出更多的一层套一层的新想法。
他给我讲的一个亲身例子,我把这个例子画成了下面的套娃:
套娃第1层是他们宿舍的门,这门不是一个想法,不是头脑里的东西,是世界上一个真实的东西,木头门。几米长几米宽,这是事实,这没问题。
他早晨的时候偶尔会比别人早一点醒,早起的时候就会纠结半天,我要不要开门出去?这是一个打算。这是套娃的第2层。如果不开门出去呢,我醒了,在这躺着难受;如果开门出去呢,可能会干扰同学们睡觉。
接下来关于这个打算。就会又产生一层想法,同学会嫌弃我开门弄出来的噪音吗?这是套娃的第3层,是对同学们感受的猜测和担心。
下面是套娃第4层,我得如何解释,才能减少他们对我的不满呢。
然后第5层,我如果这么说,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然后又第6层,他们那么想的话,我又应该怎么说呢?
他整个一早上都在那里纠结这个问题,这就是苦恼人的天赋。第一层是个门,它是个东西,后面的5层全不再是实际的东西,全是头脑里的想法,就是表征,就是一层一层的表征纠缠起来,想个没完,我称之为表征缠绕。
如果用我们东北话说,就是你想的多了,你想那么多层干什么呢?你开就开,不开就不开,开也不是问题,不开也不是问题,只有在这想半天才是问题。
这样的烦恼太常见了。例如一个失恋的女孩,又想给前男友打电话,但是已经分手了,又想不应该给他打电话。我说你打就打,不打就不打,打也不是问题,不打也不是问题,只有想半天才是毛病。
强迫症的患者,脑子里先冒出一个古怪想法,然后再冒出来一个与之对抗的想法,然后这样一层层嵌套下去无穷无尽;抑郁症的患者,脑子里不太琢磨眼前实际事情如何处置,经常缠绕于往事的感受;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明显,有人要害我,他会是什么动机,哪些线索证明了他的动机,我该如何防卫,完全陷入了想法的世界。
心理学家Nolen-Hoeksema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叫反刍思维(rumination)。意思是,我们的大脑,本来该去吃入自然世界,然后变成想法。可是有些人,却把想法拿过来再吃一遍,变成了关于想法的想法……。就像牛本来该去吃外面的草,变成胃里的料,可是却又把胃里的料倒出来继续咀嚼反刍。
思维反刍是指重复地、被动地思考,不能自拔。包括强迫思考和过度反思,有时不可遏止地去比较当前状况和不能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有时过度反思一个没可能解决的抽象问题。进行反刍思维的人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地想某一件事情,试图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断地思考问题的来由、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权衡这些方法直接的利弊。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失控,思考者就会像陷入泥潭一样。某个人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想中反过来又会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增加悲伤,焦虑和沮丧的感觉。
当人陷入了想法的世界,就远离了真实的花花草草,柴米油盐的世界。诗人特别容易陷入到想法的世界,不深陷到想法世界里的诗人写不出来好诗。
有一天诗人海子突然想通了这个道理,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过得不快乐。在他想明白这个道理的一瞬间,他写下了那首非常有哲理的诗,决定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弄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都很健康,因为这些都是真实世界里的东西和事情。并且他说,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那幸福闪电告诉他:逃离一层又一层想法嵌套的世界,走进一个柴米油盐、喂马、劈柴,真山真水的真实的生活。逃离想法,进入生活,是人类心灵自我救赎的道路。可惜海子也只是一瞬间受到了幸福灵感的启示,过了不久他就去山海关的火车道上自杀了,并没有坚持这个启示。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不那么容易得心理疾病,因为他们不容易陷入想法表征层层缠绕的世界里。有一年,老家一个自少年时期就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朋友来大学里找我玩。我说不行啊,我得上课,你去教室里听我讲会儿课吧。他安静地听我讲了三个小时的心理学。下课后,我走过去问他:“感觉咋样?能听懂不?”他沉吟了片刻,说:“我就是不知道,你们说了那么多话,到底要干啥去?” 不用再问了,人家工地上句句话都跟搬钢筋拌水泥的实际行动相对应,根本就没有废话。所以,他的意思肯定是在说,你们当老师的这些人,关于没用的事,想的太多了。
有个哥们,前不久家里刚买了跃层的房子37、38层。那天他老婆在37层阳台炒菜,他在38层阳台晾衣服时一不小心摔了出去。下落过程中经过37层的时候,他望着老婆只喊了一句:“今天晚饭少做一份吧!”不用问,这哥们心理健康得很,根本就没废话!
希望大家从明天起,都去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走出层层缠绕的想法,进入生动真实的生活。拿老盖演心堂告诉你的,去告诉每一个人。
END
(版权所有,转发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