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李晓亮丨散文/队里的女人们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晓亮:笔名夏天,生于1984年,山西省永济市实验小学教师。工作之余,爱好写作,所写教学论文多次获得省市表彰,并在当地的教育报刊发表作品数篇。
闹 笑
“哎呀,快点,新媳妇进门了!”
“快,快点!”
此时,村里萍婶家院子里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气氛。今天萍婶的儿子结婚,这会儿,新娘子已经进到院子里,在厨房帮忙的同一个队组的女人们都急着冲到了新娘子的周围,她们可都是“有备而来”的。
此时,结婚典礼已经进行中,只听主婚人宣布:“婚礼第一项,新人登场,鸣炮奏乐; 婚礼第二项:拜天地;最后一项,新郎、新娘共入洞房!”
主婚人话音刚落,只听一声“赶快上,挡住她!”
这群帮忙的女人已经动作麻利地放倒了新娘子,抓手的抓手,逮脚的逮脚,想要脱下她的新鞋。谁知新娘那头早有准备,鞋带打了个死结,没等女人们解开新娘子的鞋带,伴娘们早把新娘子“救起”,带到新房里了。
这短短几分钟的抢新鞋场面,可谓是“惊险”“刺激”,又不失逗趣,围观的乡亲们看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
结婚典礼一下子被推向了高潮,这也是我们当地的婚礼风俗,俗称“闹笑”。
婚礼上帮忙的女人们对新娘子“闹笑”讨红包,既是图个好彩头,又是为婚礼增添喜庆的热闹。别看“闹笑”环节好玩,这个度也要把握好,既动口又动手的“闹笑”,闹的太过了容易产生不悦地冲突,因此让闹笑的和被闹的人都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也是门学问。
典礼上没有抢到新娘鞋子的女人们十分惋惜,但她们并不气馁,继续第二轮的“闹笑”。
几个人跑到厨房端出早准备好的大红油漆方盘,木盘里放着两个用瓷碗扣着的盘子,外加两根剥洗干净的大葱。领头的凤婵婶子端上木盘,女人们簇拥着进了新房,新娘此时已盘膝坐在了喜床上,凤婵婶子把木盘放在新娘子面前,大家围拢过来。凤婵婶子开始讲一番“为人媳,为人妻的大道理”,她讲得是眉飞色舞,加上夸张的表情、幽默风趣的语言,逗得在场的宾客,个个笑红了脸。道理讲罢,紧接着问新娘子要“端盘钱”,新娘子倒也大方,直接从喜袋里掏出一个红包放进了木盘中。
凤婵婶子依旧乐呵呵地讨红包:“新娘子,这么多人,就一个红包,说不过去啊!”
“就是嘛,刚才鞋子没弄到手,这次还不给多些!”
大家喜滋滋地跟着起哄。
“就是,大方点!再给些!”
哄闹中,新娘子又掏了一个红包放在盘里,女人们却不罢休,坚持让新娘子再掏一个才作数。
这时候伴娘说话了:“哎呀,算了吧。我们进门时红包都掏没了,这会就少几个吧!”
女人们多少有些不甘,继续和伴娘讨价还价。
这时兰婶打圆场了:“姐妹们,算啦,快开席了!这笔帐回头找她婆婆妈算去!叫新媳妇赶紧揭碗!”
原来,木盘中的碗扣下面,分别是两个软硬大馄饨馍,软的馄饨馍是蒸出来的,硬的则是烤出来的。新媳妇需要自己选择揭开哪个碗扣,并把里面的馄饨馍亲手掰成小块。选软馄饨馍的寓意以后温柔持家,选硬馄饨馍则是严厉持家。两根大葱同样也要掰成小段,寓意新媳妇持家要聪明伶俐。这也算是对新媳妇的入门考验。
只见新娘子同时揭开两个扣碗,把一软一硬的馄饨馍,叠放在一起,同时掰小份。
女人们见状,不禁打趣:“看咱这新媳妇多有劲,以后干活肯定是好手!
新娘子在大家的哄闹中把掰好的馍块放回木盘里,如此,寓意以后持家是又柔又刚。女人们把新娘子掰好的馍块分发给在场的孩童们吃,说是“吃福气”。
这天的婚礼,热热闹闹,一切都进行地很顺利,全是帮忙女人们的功劳!
闹红火
腊月里的日子特别快,忙完萍婶家的喜事,再过一周就是新年了。
村委会里,队里的男人和女人们开始讨论正月里“闹红火”的事情。一年一度的”“闹红火”,可以说是辛苦劳作一整年的乡亲们真正可以撒欢闹腾的节日,所以大家都格外看重。
今年村里要求每队组拿出三个节目表演,最后还要在全村进行评比排队。队长只安排给女人们一个节目,剩下两个节目给队里的男人们,原因是女人们:“头发长,见识短,没啥新点子,最主要还不会敲锣鼓”。
一听这话,女人们不乐意了:“凭什么这样说我们,门缝里看人!”
“不就是个敲锣打鼓,谁不会呀!”
“就是嘛,节目有啥弄的,我们两下就搞定!”
女人们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地反驳,越说越激动。
“好了,姐妹们别吵了,我说两句!”领头的兰婶站了出来。
“队长同志,你让我们先准备节目,三天后拿出来让你瞧瞧,到时候,你再下结论也不迟!”这话一出,大家都表示赞成。
队长当即宣布散会,唯独女人们留了下来,围在一起商量“对策”。
三天的时间,女人们一刻也没闲着,从早到晚聚在麦场上苦练节目,队里有名的“锣鼓一把手”——队长的老爹都被她们请来当教练。别看这些女人平日里不是围着灶台就是呆在庄稼地,练起节目来也是十足地用劲,毫不含糊!
到了约定的那天,早饭后太阳暖融融地照着,麦场上早早就守候着看热闹的乡亲,大伙儿对女人们的表演还真是充满期待。
女人们的第一个节目是“女子威风锣鼓”,只见指挥手彩霞婶一个漂亮的起姿,鼓声便响起来,先是缓缓的、沉沉的,接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响,紧接着威风的锣鼓全都响了起来,她们还不时地变换各种队形,把一场锣鼓表演地既威武又不失女性的柔美。
在大家的阵阵叫好声中,女人们又开始了第二个节目“丰收秧歌”,她们在广场舞的基础上,又加进了彩绸和花扇,翩翩起舞,围观的人群不断地鼓掌、喝彩!
表演结束,兰婶问队长:“怎么样?我们的队长同志!”
此时的队长早已是心服口服,竖起了大拇哥:“你们的节目真是精彩!我决定由你们妇女同志代表咱队组,参演两个节目,我们男同志再来个“神鞭拐子”助阵,怎么样?”
“这当然行!就这么说定了!”女人们拍手称赞。
“这回咱队组必得胜利啊!”
这话还真不假。那天的“社火”表演,队里的节目果然拿了个“第一名”。不用说,奖杯当然是由女人们捧回来的。
这群热情泼辣、幽默风趣的女人,既能下得田间灶头,吃苦耐劳,又能登上舞台演绎精彩,挥洒美丽。生活因她们而闪亮,日子因她们而光彩!
赶明儿,她们会做得更好,更棒的!难道不是吗?
买 瓜
初秋的晌午,太阳依旧毒辣。
老家屋子里,我和爷爷奶奶、大姑围坐在一起闲聊,村广播响起:村委会门口有西瓜卖,要买瓜的村民赶紧来买!
“这是邻村大军家的瓜,他媳妇经常来咱村卖瓜。”大姑听到后解释说。多年没去到过村委会的我,正想去看看,便撺掇大姑去买瓜。
奶奶指着门房里摆放成排的西瓜说:“好娃咧,家里瓜还这么多呢,吃不完。”我悄悄对大姑挤了挤眼睛,指向门外:“那就买点给我妈带去吧,正好让她尝尝咱们本地的瓜。”说话间,未等奶奶应声,我已经拉着大姑溜出了大门。
还没走到村委会,远远便望见卖瓜的工具车旁围满了前来买瓜的乡亲们,大家唧唧喳喳地说笑聊天,挑选西瓜,好不热闹。
人群中,一位看上去有40多岁年纪的卖瓜女人,盘着发髻的头发有些凌乱地散在脸上,黝黑的皮肤,胖胖的身材,穿着紧身打底裤,花花短衫,可能是因为太胖耐不住热,加上跑前跑后地忙碌,正在接听手机的她满头大汗,看到我们走过来,她快速挂了电话,把手机顺手从领口塞到花短衫里面的胸罩中。夏天的衣服又薄又透,黑色手机在胸脯上鼓鼓地撑着,十分显眼,她却丝毫不在意,倒是看得我目瞪口呆,不好意思,赶紧扭头看别处。
她双手叉腰,一副大嗓门对众人吆喝:“刚从地里摘下的瓜,又鲜又甜!要买就赶紧多买点啊,最后一茬瓜了,不买后悔去吧!”因为之前听大姑说,秋天的西瓜不会太甜,我下意识地问了句:“这瓜甜吗?”卖瓜的女人立刻拍着胸脯打包票:“放心吧!我的瓜保证甜!我现在是跟前没刀,有刀早切了瓜让你们尝啦!”说罢,怕我不信,又对正在挑瓜的隔壁诊所大夫说:“让这女女去你屋拿把刀,我切给你们都尝尝!”诊所大夫正忙着挑瓜,应声一会再去,她却要急于证明自己的瓜,一把拦下挑瓜的大夫,拽着人家不依不饶:“现在就去!先取刀,回来再买瓜!赶紧去吧!去吧!”架不住她连推带拽,大夫无奈放下已经挑好的西瓜,带我去诊所厨房取刀。我刚拿到切菜刀,转个身,卖瓜女人已经迫不及待跟了过来,没等我伸出手,直接夺过菜刀,大步流星就往瓜车跟前去,她走路时脚下好像生了风,走得又快又有劲,两只胳膊大幅度甩起,以至于身后的我差点被她握在手上的菜刀甩到,吓得我赶紧躲开一边。
她麻利地从瓜车上捡起一个大西瓜,手起刀落,两三下切好西瓜,依旧大嗓门吆喝众人:“大伙都赶紧过来吃瓜,尝尝我的瓜甜不甜,尝好了再买!”说完还不忘递给我一块“女女,你尝尝姨的瓜多甜!”。我接过西瓜,咬下一口,味道真不错,虽是秋季的西瓜,却也鲜美多汁,甜滋滋的。一口瓜还没咽下,卖瓜的女人已经着急问我:“怎么样,你说我的瓜甜不甜?”看她急切地眼神,我连连点头“甜!真好吃!”于是,她长出一口气,满脸笑容,嚷嚷地更欢了:“我就说嘛,我的瓜甜得很,都赶紧买了!”她站在磅秤前,招呼着大家称瓜,边过秤边吆喝:“都赶紧买了,这女女都说瓜甜哦!”那神情,仿佛得到乡亲眼中“文化人”的我肯定了的西瓜,一定不会差!
说话间,碰到前来买瓜的自家二叔,看到我很是欢喜:“晓晓,你多时候回来的?是要买瓜吗?”
“早上回来的,给奶奶买些瓜,再给我妈带几个尝尝,就是不会挑西瓜。”
“没事,二叔给你挑瓜!”
我俩正拉家常,卖瓜的女人凑了过来。
许是听到了二叔唤我的名字,直接大嗓门对着二叔:“你晓晓都说了,我这西瓜又甜又好吃,你赶紧买!”
二叔笑言:“没问题,晓晓说好吃,我肯定得买!”
因了卖瓜女人的这份热情,我让二叔帮我们挑了满满一大筐西瓜,并抢先付钱给卖瓜女人,叮嘱她,“筐子里的西瓜只装四个给我,剩下的都给二叔装袋。”
她也不含糊,见是我付钱,一边装袋,一边嚷嚷:“我先给晓晓装西瓜,大的都给晓晓装上!”
她的好意偏颇,一口一个我的乳名,亲昵地叫着,反倒让我羞红脸,颇不自在。随即和大姑搬上西瓜,打声招呼给二叔,赶紧离开。
临了,还听卖瓜女人在后面喊我:“晓晓,记着回去让你妈吃我的瓜,保准她说好吃噢!”
在她的吆喝声中,我和大姑满心欢喜,不约而同地都乐了。
乡音乡情,这份似火的热情让我回味悠长,久久攒在心头,难以忘怀……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1263482922@qq.com诗歌投稿:8913480@qq.com散文投稿:1549429346@qq.com
(关注ID:zgzjxgx)
正在浏览此文章
重要推荐:
特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