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怎么治降得快?医生权威解答:按两步走,效率更高
尿蛋白的发展对肾功能无疑是一枚“定时炸弹”,时刻危害着肾脏的安全。降低尿蛋白水平,减缓肾小球持续恶化的速度,关键一点是控制肾脏内的炎症反应。
目前应对肾脏炎症,最常规有效的方法是服用抗生素或激素药物,发挥消除炎症、调节免疫力的作用,来增强免疫抗体,阻止对肾小球的破坏。但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药物主要发挥的是抑制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肾脏细胞受损的问题,如果激素应用不好,蛋白尿反复的风险比较高。
解决蛋白尿反复的问题,需要从根源上入手,长期稳定肾功能是关键。
找准蛋白漏出部位,对症治疗
尿蛋白漏出除了大分子蛋白,具体的还有很多类型蛋白质,如果盲目只重视肾小球治疗,可能会漏到其他肾脏损伤的情况。因此尿蛋白反复不愈时,一般会建议大家进一步做尿蛋白组分检查,对纠正蛋白尿更有利。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以了解肾脏漏出蛋白的多少,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及肾小球受损的情况,来针对修复肾小球进行降蛋白治疗。但有些患者,坚持用药治疗,虽然尿蛋白量下降到1g以下,但就是不能完全恢复。
一些肾友可能选择增加药量,或者换药治疗,来提高疗效。但却忽视了从肾脏本身入手找问题。
漏出的大分子蛋白往往包含多类蛋白,不同类型的蛋白预示着受损的部位不同。进一步做尿蛋白组分的分析,更有利针对性治疗。
尿蛋白所含有的蛋白成分包括如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白蛋白的主要提示损害在肾小球,如果同时也存着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则提示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细胞等都存在损伤,比较严重。就不能只重视修复肾小球治疗,也要改善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避免肾间质细胞的进一步受损。
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别被指标骗了
检查蛋白尿的情况,通常会分析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肌酐比这几项指标。但有时候这些指标也会“蒙人”,和你看到的不一样,千万别被骗了,否则耽误治疗,小心肾功能。这几种情况大家要重视:
尿蛋白加号不一定准
尿蛋白加号代表阳性,可以说明有蛋白漏出,但是否是肾小球损伤造成的,仍需进一步检查。有些肾友尿蛋白3 或4 不一定准确,主要是这项检查只能表明当天的情况,而不能反应肾功能长期的情况。且受外在因素影响多。比如检查当天如果出现发热、感冒、疲劳、腹泻等情况,结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复查时至少要查尿蛋白和定量两项指标。
尿蛋白定量有时候也会“忽悠”人
从肾病整体发展过程来看,尿蛋白定量越高对肾功能越不利,尿毒症风险越高。但有部分是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复杂,早期就存在大量蛋白尿,常见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主,包括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IgA肾病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肾病。但多数肾病早期预后较高,尤其膜性肾病早期自我缓解率高达20%。
所以大家别一看尿蛋白定量非常高,就被吓到了。首先明确病理类型,其次受损部分,同时注意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感冒感染、药物应用、饮食管理等,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蛋白尿对肾功能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