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与机器人“小冰”不一样的诗歌?

       这对极少数诗人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不少"著名"诗人来说就是大问题!而对于近几年在网上呼朋唤友的庞大的诗歌爱好者们,"小冰"的出现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小冰的强项是什么?通过陈词滥调的无限组合可以创造出一行行似是而非充满"诗意"的分行排列文字。据传,小冰学习了近100年500多位中国诗人数万首诗歌,通过对这些诗歌语言规律的总结分析,然后开始"创作"。从目前在媒体报道上所呈现的局部"作品",有点近似林徽因时代的调性,从词汇的组合上看有点当年李金发的套路。它的"诗意"往往是通过反逻辑的意像造就的陌生化来实现的。需要值得强调的是,"小冰"还在以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学习提高中。另外,由软件开发者提供"它"学习这几万首诗歌的选择往往体现了开发者自身的诗歌审美倾向,对它"作品"的选择也同样被编程者文学修养水平所局限。当然,如果"小冰"进一步学习一些当代诗人的优秀作品,甚至一些翻译水平较高的当代外国诗人的作品,那么"小冰"又会写出什么让人爆掉眼球的东东呢?
       其实,"小冰"学习和写作的方式与不少"著名"诗人一脉相承。这些"著名"诗人广泛吸纳外国诗人因翻译造成的倒通不通的文字,然后写出一些不似人话的著名"诗作"---这些文字,我一向称为"翻译体",然后经过诗评家们牵强附会的解读和无限拔高的评价,再经历一些权威刊物的传播推广,于是乎,这些文字就堆成了当代汉语诗歌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毒瘤进一步扩散,让语文能力还处于造句阶段的诗歌爱好者跟风模仿,形成了当下汉语诗歌相当比例的"不说人话"的流弊。我相信这一流弊同样影响了"小冰"的编程者的诗歌审美倾向。他们和小冰的审美共性就是通过词语反逻辑搭配形成的陌生感来营造所谓的"诗意"。但他们与"小冰"的文字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没有灵魂,读者感觉不到体温。
        我相信,凭着"小冰"强大的内存和学习能力,如果吸纳了他们同样的危险,小冰一定会"创作"出秒杀他们的"作品"。从这个意义讲,"小冰"其实是一面诗歌界的照妖镜,让很多人原形毕露。
        只有那些不需要通过意像陌生化、词语陌生化刻意营造"诗意",而是将个体的人生体验、对世界独到的观察、通过自我日常语言系统进行表达的诗人将无法被"小冰"模仿,即使"小冰"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创作"水平,也仅仅只能模仿其皮毛而无法探及灵魂。所以说,要想写出不与"小冰"不一样的诗,你必须首先做到"真"。这个"真"字,是你最真实的自我,你的文字所传达的是完全真实的自我而非其它。只有真不能被模仿,模仿也是"仿真"。
        为此,我们要感谢"小冰"的到来,它将让一些"诗人"羞死(当然很多人会假装不知羞),去伪存真,让诗歌回到"真正"的诗歌中来。
关注本公号,只可被模仿无法被超越
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