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丫山多妩媚
赣南多福地,青山亦多情。
昌赣高铁即将开进赣州,带动大余这座赣南小城走出大山环绕,走入人们的视野。
其实,千百年来,大余一直没有离开世人的关注。她低调,却并不沉默。
明嘉靖七年(1528年)秋,王阳明在广西梧州平定思恩、田州之乱。十月,王阳明因“炎毒所中遂患咳痢之疾”益重,上疏请告乡养病。未等朝廷获准,就将广西政务交由郧阳巡抚林富代管,自带亲兵数人急急忙忙就往家乡余姚赶。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王阳明从广西梧州出发,带着病体一路慢行,病情日益加重。他在给弟子钱德洪的信中写道:“区区病势日狼狈,自至广城又增水泻,日夜数行不得止,至今遂两足不能坐立。”
十一月二十五日,王阳明自广东南雄越梅岭到达南安府(今大余县)。王阳明在南安所待时间仅有5天,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5天。其实,王阳明对自己的病情早有预见,他怕客死他乡,随行准备了棺材。《王阳明年谱》记载,“先是先生出广,布政使门人王大用备美材随舟。”
二十八日,王阳明登舟离开南安城,他的学生南安府推官周积前来拜见,王阳明尽管咳喘不已,仍起坐接见。周积关心师长的身体,王阳明说:“病势危亟,所未死者,元气耳。”由此可见,王阳明已病入膏肓。
是日晚,船泊时,王阳明问:“何地?”侍者答:“青龙铺。”第二日早八九点时,王阳明见了周积,很久才睁开眼睛说:“吾去矣。”
周积听了泪如雨下,问有什么遗言留下,王阳明用细微之声说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说完即闭目而逝。
来到大余,不得不提丫山。
丫山位于大余县城东10公里处,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形而得名,地处北纬25度世界公认的黄金生态带,森林覆盖率高达92.6%,集山、林、泉、湖、瀑、洞等自然风光于一体,景色怡人,宛如仙境。
丫山历史悠远,古时即以游览胜地闻名遐迩,张九龄、苏东坡、周敦颐、程颢、程颐、张九成、朱熹、王明阳等名人大家都在此流连忘返,创作名篇,镌于此山。
理学宗师周敦颐在这里感悟了“无极而太极”的理学至理,书就《太极图说》和《通书》,为理学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丫山追梦,于千年古寺中探寻府衙小姐杜丽娘焚香求神的传说,缔造了“人为情死、人为情生”这感天动地的忠贞爱情故事原型,成就传世名剧《牡丹亭》。
章江之水在丫山脚下蜿蜒而过,穿越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承载了多少中华优秀文化、名优特产和外域文明的穿梭。
如今,高铁以贴地飞行的姿势,一路疾行驶进赣南,揭开养在深闺的青山绿水,演绎多少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织。
在宁静的丫山里,即便什么也不干,只是独坐农家蓑衣编造的休闲长廊或半山上的怀云茶亭,亦或任何一个养生平台上小憩,都是一种惬意——将凡尘俗事都付与浮云吧。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颜值的丫山,无论你横看还是侧观,都呈现一幅自然的山水画卷,让你静心、静思、静享。
我见丫山多妩媚,料丫山见我应如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