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更喜欢《三打白骨精》?

猴年春节贺岁档期,两部电影争得热火朝天。一部是《三打白骨精》,一部是《美人鱼》。

其实,这两部电影同质化严重,改编的都是经典名著,讲的都是亦人亦妖的故事,方向都是贺岁喜剧,排的都是万众关注的春节档期。差别的是导演的名气,演员的阵容,制作的班底。

有电影,就有影评,就有观众的评价。网下各大院线排班电光火石,网上两派粉丝齐声开撕,好一派热闹景象,给这个春节增添了许多欢乐。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果将对导演的情怀放下,光就电影讲述的故事和故事引申出的思考而言,我更喜欢《三打白骨精》。

回到最原始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影称得上是好电影?

有知乎网友从专业角度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制作层面,技术娴熟同时还有突破;内容层面,有情节还有情怀;灵魂层面,能激发内心最隐秘的欲望。这三个层面都到位了,就是一部好的电影。

拿我一俗人直白的概括,一部好的电影就是——“好看,好玩,好奇”。好看,场面精美震撼;好玩,故事跌宕起伏;好奇,主题引发思考。

从“好看”上看,《三打白骨精》和《美人鱼》都下足了血本,拼尽了力气,3D、特效、动画应有尽有,从服装到神态,从动作到音效,从现实到魔幻,为吸引眼球而费尽了心思。电影技术的运用和魔幻场景的制作,两者可谓不相伯仲。

从“好玩”上看,《西游记》妇孺皆知,《三打白骨精》人人知晓,要把《西游记》的冷饭炒热,要把这样一个传诵多年的经典故事讲出新意,考验编剧和导演的功力;《美人鱼》这个题材,此前在国内几乎没人碰过,要把这样一个童话故事讲得成人愿意听、乐意看,也考验着星爷的水准。一个是炒烂了的题材,一个是新开发的领域,看他们到底怎么“玩”,也是春节抢红包之外的一大乐事。

从“好奇”上看,《美人鱼》讲述的是人鱼族与人类的对抗、金钱与人性的较量,关注的是生态环境和海洋文化,特别是“一滴干净的水、一口新鲜的空气”,极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三打白骨精》表面看是人与妖对抗的故事,实际却是人度妖的境界。影片中唐僧试图打破善与恶的对立,就算他知道了白骨精的真面目,依然要度她。不管是孙悟空持有的“现实主义”惩恶扬善的真相,还是唐僧追求的“理想主义”以德报怨的心相,都能引发观众很多思考。

两部电影表现的都是大主题,弘扬的都是正能量,但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虽然都是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但这个“猜”的过程充满悬念,悬念埋得深浅,决定了电影的深度。按照逻辑,《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必败,因为妖毕竟是妖,人定胜妖;《美人鱼》中的美人鱼必胜,因为童话里都是美好的。但是,仅仅就是这么简单吗?

《美人鱼》中人与人鱼的相爱,表达的是爱之情感可以冲破界限、唤醒良知;若兰的因爱生恨、大开杀戮,是情感冲动之下的恶之花。这些情感,往往一眼能看出。

《三打白骨精》中的这三打,度了三个人:唐僧,孙悟空,白骨精。唐僧佛法度人,信奉众生平等,他度的是众生;孙悟空总是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头上的金箍好解,但是心中的箍难解,他找寻的是自度;白骨精最后在唐僧体内自尽,她已是满眼绝望:你度不了我的。卻将唐僧推了出去,不让唐僧牺牲自己,谁能说她这时不是已经得到度化呢?三打三度,层层递进,非得用心揣摩才能领悟。

比如,虽然都是看了电影能够引起思考,但这个“思考”的过程充满艰辛,思考外延的长短,决定了电影的厚度。《美人鱼》和《三打白骨精》都是喜剧,都有许多搞笑的桥段和语句,但是,谁更能让你笑中带泪?

《美人鱼》的环保话题,确实能够引起共鸣,但更多的是客观层面。我们关注水和空气,关注生态环境,关注世间万物,那是因为我们的生存发展需要它们。关注它们,更多的是为了我们自己。

而《三打白骨精》,打的是妖魔鬼怪,关照的是世相人心。孙悟空看到的是真相,唐僧看到的是心相。孙悟空有着看穿一切的火眼金睛,却看不透人心。世间的真相有千万种,每个人对世界都有独特认知和经验,就算是火眼金睛,焉能保证能突破局限,将整个世界尽收眼底?《三打》的魔幻映照现实,更显意蕴悠长。

好的电影,绝对应该源于生活。现在,很多电影里都有一个核心:真正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找到那条符合你心中构建的十万八千里,才是你愿意走下去的取经路。

也许,这就是我更喜欢《三打白骨精》的理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