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如何从一个普通藩王,一步步成为元朝的缔造者? 2024-07-29 01:00:08 静悟权谋 权谋不是让你变坏,而是让你变强,只有静悟,方得其道。4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托雷的儿子,他最初仅仅是黄金家族内部的一个普通王爷,但历史的机缘巧合将他由幕后推到了前台,成就了疆域最为辽阔的元朝,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元世祖。但忽必烈的崛起之路并不顺利,甚至差点丧命,到底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呢?一自统一蒙古各部后,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东征西讨,不断开疆拓土,建立了蒙古帝国,成就了千秋伟业,但他有一个最大的敌人——时间,时间让他变老,让他终究会走向死亡。随着死亡的临近,成吉思汗不得不考虑帝国的继承人问题。终于,在一次出征前,也遂皇后提出了继承人问题,成吉思汗不得不确定下来。成吉思汗一共有四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以及四子托雷,在这四个人中,他最喜欢小儿子托雷,其次是窝阔台。小儿子托雷是个天生的军事家,带兵打仗无人能及,而窝阔台是典型的政治家,治国理政很有一套。摆在成吉思汗面前的是艰难的选择。如果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托雷是无可争议的继承人,而托雷也是自己最喜欢、最中意的人选,但庞大的帝国更需要一位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成吉思汗最终出于帝国稳定的长远考虑,不得不舍弃最爱的小儿子托雷,召集儿子和胞弟们前来,直接议定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在临死前,成吉思汗再次强调和重申了窝阔台继承汗位的遗命;当他归天后,汗位传给了窝阔台,但绝大多数的军队、百姓和财产留给了小儿子托雷。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异的局面,窝阔台是钦定的大汗,可实力最强的却是托雷,直至成吉思汗去世的2年间,窝阔台都无法顺利地继承,而是由小儿子托雷监国。在这2年间,除了托雷强大的实力外,很多蒙古贵族都倾向于托雷,试图按照蒙古的库里勒台制(部落议事会制度)来推选大汗,为此导致窝阔台并没有因其父亲的遗命而顺利继位。只有按照库里勒台制推选的大汗才会成为大家公认且正统的大汗。但最终在二哥察合台的支持下,托雷势孤,不得已也转而支持窝阔台,才使得窝阔台最终登上可汗之位,也算是结束了第一次权力交接的震荡。窝阔台成为大汗后,面对掌控蒙古80%军队的弟弟托雷,寝食难安,惟有除之则后快。后来,他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办法,自己借口病重,按照巫师的建议,只要最亲近的人喝下为自己治病的符水,自己就能康复。彼时,只有自己的弟弟托雷在旁边,托雷毫不犹豫地喝下符水,窝阔台立刻病愈,但没过几天托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托雷的死让自己的儿子们觉得非常奇怪,但又无可奈何,这也种下了窝阔台世系和托雷世系的矛盾。在清除自己最大的隐患后,窝阔台做了差不多12年的可汗就驾崩了,其长子贵由继位,可贵由当了2年可汗就去世了。蒙古帝国的可汗之争再次开启。在库里勒台大会召开之后,由于绝大部分的蒙古帝国诸王纷纷倒戈,推选了蒙哥继承汗王之位。而蒙哥是托雷的嫡长子,这意味着蒙古汗王一脉正式从窝阔台世系转移到了拖雷家族,而这也给了后来的忽必烈成为家族继承者很大的机会。 二 蒙哥成为大汗,这对托雷世系的子孙来讲是莫大的好事,对忽必烈来讲,拥有了家族继承者的机会。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和地位,蒙哥开始大封自己的弟弟,作为最年长的弟弟忽必烈自然也在其中。而忽必烈胸怀大志,早在只是普通藩王的时候,就在身边聚集了一批智谋之士。当蒙哥任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时,他大喜过望,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为此,他还大摆宴席,和自己的幕府谋士进行庆祝。这对忽必烈是天大的好事,所有人都忘乎所以,但这正是在埋下蒙哥猜忌的种子。好在有个明白人叫姚枢,他提醒忽必烈只接下军权,而交回行政权,提前规避与大汗蒙哥可能的冲突。忽必烈重用汉人,用心经营,逐渐在漠南汉地站稳了脚跟,声望也一天比一天高,而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蒙哥的猜忌。随着平定大理,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一下子使他的势力和威望又大大提高。彼时,蒙哥已经完全掌控了局面,而弟弟忽必烈的声望又有点过头了,在身边人的不断撺掇下,对亲弟弟起了疑心。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蒙哥指派自己的亲信阿蓝答儿到忽必烈封地,设置钩考局,以经济问题为突破口,专门找茬忽必烈的下属,这显然是打狗给主人看,直接冲着忽必烈来的。忽必烈与蒙哥的关系顿时令人猜测万端,捉摸不透。在这关键的时刻,又是谋臣姚枢为忽必烈指了一条明路,核心就是向蒙哥低头,表忠心。具体就是,忽必烈要明白为臣的本分,将自己的妻子和世子送到首都和林,主动请求返回漠北,回到哥哥身边,长期定居,表面自己的忠心耿耿。果然,蒙哥谅解了亲弟弟忽必烈,下令撤销了钩考局,但依然趁势解除了其兵权,留在自己身边。可见,蒙哥只是不想将弟弟逼迫至死,但依然对他怀有防备之心。忽必烈走到了自己的人生谷底,估计在自己闲居的日子里,内心是充满了无奈与苦闷。但上天偏偏给了他再次崛起的机会。就在他闲居漠北一年后,蒙古东路军进攻南宋屡屡失利。在这种情况下,蒙哥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再次任命忽必烈率军南下。次年(公元1259年),蒙哥在亲征宋朝中,战死在钓鱼城。由于蒙哥死得太过于突然,并没有在生前指定继承人,这直接引起了蒙古诸王争夺汗位,属于忽必烈的机会就这样悄然到来。 三 蒙哥的意外死亡,重新让帝国陷入了汗位之争。当时,主要有两派人具有继承的优先权,一个是蒙哥自己的亲儿子斑秃等人,一个是自己的胞弟们,包括忽必烈等人。前面讲到,蒙古的继承制不同于子承父业或兄终弟及的传统,主要依靠的是库里勒台制,更进一步讲就是能者为王。显然,蒙哥那些尚未成才的儿子被排除在外了,剩下的就是蒙哥的弟弟们。而实际上有实力争位的只有3个人——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在蒙哥亲征之前,他让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留守首都和林,而忽必烈正在南征、旭烈兀正在西征,且多数蒙古贵族是很不喜欢亲近汉法的忽必烈。当时,旭烈兀在西征中占据了几乎整个西南亚洲,正准备挥鞭西奈半岛兵发埃及非洲时,得知蒙哥死讯,后来又听闻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因此他干脆放弃了争夺。所以,只剩下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竞争,而从当时牌面看,阿里不哥优势最大。但当时最先得到蒙哥死讯的是忽必烈,他正进逼鄂州,从被俘的宋军口中得知,不过以为是谣传,随后从密使蒙哥口中证实了消息。木哥与忽必烈关系非常亲密,是其乳母的儿子,也是掌握蒙哥大军北撤指挥权的人。可摆在忽必烈面前的难题是,尽管自己第一个知道消息,但因为没有什么功绩、名分,骤然返回漠北,也没有争夺汗位的资本。 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 在反复思考之下,忽必烈决定继续按照蒙哥的原定计划,攻打鄂州,以此来表现自己对蒙哥大汗遗志的坚定执行,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名望,进而增加自己争位的资本。于是,他继续进攻南宋,并多次获胜,在南宋遣使求和,承诺割地送岁币后,在大臣们的劝告下,决议撤兵返回争夺汗位。返回后,忽必烈积极联络诸王,以取得支持。为先发制人,他在公元1260年率先召开库里勒台大会,宣布即大汗位。而弟弟阿里不哥在预谋被打乱后,也在同年召集留守漠北的诸王宗戚,举行大会,并在会上被拥立为大汗。自此,蒙古帝国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两位汗王并立的局面。 四 按照蒙古的传统,只有在本土召开库里勒台大会的才会被尊奉为正统,显然阿里不哥是正统,虽然他的称汗的时间晚于忽必烈。事实上,蒙古四大汗国中,有3个是支持阿里不哥的,只有伊利汗国(弟弟旭烈兀)是支持忽必烈。其实到这一步,谁是正统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的拳头大,就谁说了算。蒙古帝国的内斗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关键的陕川争夺战在公元1260年爆发了,双方在六盘山展开争夺。最终,忽必烈取胜,将蒙哥南征大军中绝大部分的精锐收为己有,大大增强了自身实力。获胜后,忽必烈北上攻打首都和林,再次击败阿里不哥的大军。阿里不哥暂时投降,而忽必烈让移相哥驻守哈拉和林,自己折返开平。不久,得以喘息的阿里不哥,借口率众向移相哥投降,使移相哥疏于防备,成功突袭和林。很快忽必烈又率军北征,双方鏖战至夜仍不分胜负,不得以各自罢兵。形势看上去有所缓和,但阿里不哥内部发生了分裂,由于粮饷问题,原本支持他的察合台汗国大汗阿鲁忽不愿继续听从其安排,直接反叛投向了忽必烈。一气之下,阿里不哥带领余部西征阿鲁忽。在击败阿鲁忽后,他横行于伊犁河流域,肆意杀掠,又遭逢大饥,军心涣散。无奈之下,孤立无援的阿里不哥正式向忽必烈投降。1264年春,长达五年的汗位纠纷由此结束。1271年,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其尊号由蒙古大汗变为大元皇帝,元朝自此鼎定,忽必烈成为元朝建立者。 五 忽必烈从普通藩王一步步成长为元朝的缔造者,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是窝阔台的突然暴毙和儿子贵由过早地去世后,使得蒙古汗位悄然转移到托雷世系的手中,这在客观上使得忽必烈有了争夺汗位的身份和可能。但只有偶然并不能成功,如果没有谋略、没有实力,也就只能干瞪眼。而忽必烈早在做普通藩王的时候,就心怀大志,笼络汉族的才智之士,主动吸收中原先进的文化,也因此形成了其他藩王无法比拟的智囊团。正是智囊团的存在,忽必烈很快在漠南汉地站稳脚跟,积蓄力量,逐渐形成对南宋的包围和压倒之势,有了自己争权夺位的根基;在蒙哥汗猜忌之际,智囊团提出的韬晦之计,又让他化险为夷,保住性命,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在蒙哥汗南征宋朝屡次失利的情况,忽必烈抓住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取得对宋作战的胜利,赢得了争夺汗位的名望和声势,进而在智囊团的辅佐下,返回草原争雄,积极联络蒙古诸王,取得不少支持,并先声夺人,率先称汗,打破弟弟阿里不哥的预谋,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取得争汗的声势,最后靠实力打败占有正统优势的弟弟阿里不哥。这是忽必烈崛起一环扣一环的事情,而这一切除了天时之外的偶然,在智囊团的谋划下,一步步占有先机,成为忽必烈走向巅峰的必然。静悟权谋 权谋不是让你变坏,而是让你变强,只有静悟,方得其道。4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赞 (0) 相关推荐 忽必烈最早只是个普通王爷,为何最终能脱颖而出建立元朝? 忽必烈能够上位,真的是阴差阳错.以忽必烈的身份,原本是绝对没有上位的.后来之所以能够上位,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大汗,并开创了元朝.除了忽必烈本人确实优秀之外,也是因为当时蒙古帝国内部,内斗实在是太严重了. ... 痛失皇后宝座的女子,却培养了四个皇帝,坐拥半个亚洲的疆域 成吉思汗在席卷天下的时候,也遇到了幸福的烦恼,那就是如何选择继承人,继续他的事业.在汉文化的理念看来,这并不是个问题,嫡长子就是理所应当的继承者.但是,草原游牧民族奉行强者为尊的真理,谁的拳头大,谁就 ... 朱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一个“运气爆棚”的男人 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屡见不鲜,成功的几乎没有,在中央政府的强势镇压下,都逃不过失败的命运, 汉朝的七国之战,西晋的八王之乱,都差点儿颠覆了政权,还差那么一点儿, 历史上藩王造反成功夺得帝位的就只有一 ... 清朝初期分封四个藩王,为何后来只有三藩之乱,还有一个藩王呢? 引读:在清朝建立的初期,由于朝廷的管理能力有限,再加上许多建国有功的汉朝降将需要安置,为此清朝的统治者决定把南方的一些省份分封给这些人.当时清朝分封了4位藩王,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藩王跃跃欲试准备取 ... 明朝封地洛阳藩王,有一个净干坏事谥号“厉王”,还有个最享福的福王 公元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建国号大明.公元1370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这一制度被明朝历代皇帝奉为万世不变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明太祖在全国各地封了包括自己二十 ... 清朝四个藩王,为何后来只有三藩之乱,另外一个藩王呢? 清朝初年"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由于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和原先明朝疆域的广大,利用投降的明朝将领 ... 这个朝代的藩王谋反,总要杀掉一个下属祭旗,否则不敢起兵 东晋被刘裕灭掉后,中国就进入了南北朝时期.这是一段混乱不堪的历史,北方先后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而南方也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朝代的频繁更替,意味着国家的不稳定,很多藩王 ... 清初明明四大藩王,却只有三藩造反,为何吴三桂不找另外一个? 三藩之乱我们都熟悉,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他们在康熙年间联合起来反清,不过结果被镇压了.他们都是明朝的降将,自从投靠了满清后,都被委以重任.而他们也都是满清入主中原的马前 ... 三藩之乱,康熙帝惩处藩王们,为何只对自己的姑父耿精忠凌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康熙帝下旨将耿精忠及其心腹白显忠.王世瑜.徐文耀等人以谋逆君主.负恩谋反罪凌迟处死,其肉被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分割祭墓.耿精忠的这一死法用的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靖南王耿 ... 江西明代藩王墓出土文物精华展(1)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普及高古瓷器知识,提供宋元8大窑系.唐代6大窑口系统资料. 发文2:提供 ... 江西明代藩王墓出土文物精华展(2)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普及高古瓷器知识,提供宋元8大窑系.唐代6大窑口系统资料. 发文2: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