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荔枝核”
谈及荔枝,大家都会想起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正是因为她的偏爱荔枝,才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脍炙人口。在我国民间素有“荔枝上市,百果让位”之说。然而大多数人只知道荔枝甘甜好吃,却不知道荔枝核也是一味传统中药,通常很多人吃完后都把它随手扔进垃圾桶,这样实在是浪费!
荔枝核功效良多,应用广泛,是我临床使用率颇高的一味中药,常与橘核同用,或再加小茴香,对胃脘痛,腹疼、调节血脂代谢紊乱、高血脂等症状都有着很好的效果。而且,它对男生的“蛋疼”(睾丸肿痛)、女生的“经痛”也有着很好的止血与治疗作用,大家吃完荔枝不妨把荔枝核留下备用,以解决不时之需!
荔枝核,就是吃荔枝剩下的果核,多数人都把它当作废物扔掉了,至于它如何成为一味中药,还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传,一天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有位南方的诗友来看望他,还带来一些刚成熟的荔枝。于是两人一边研究诗稿,一边品尝鲜美可口的荔枝。这时,他的妻子春兰进来,看见桌子上摆着许多荔枝核,就包在一起,随手放在桌子的抽屉里。
一个月后,白居易因受凉得了疝气病,行动不便。春兰到郎中家取药,郎中问明病情后,把预先包好的中药给了春兰。春兰回到家,因为忙于做家务活儿,没有立刻煎药,就顺手放在原先放荔枝核的抽屉里。过了一会忙完后,春兰从抽屉里拿出郎中包好的中药,打开一看,是几粒荔枝核。她忽然想起了自己存放的荔枝核,以为是拿错了,于是打开另一纸包,一看也是荔枝核。她思索了一会儿,难道荔枝核能治疝气病?
为了慎重起见,春兰又到郎中家询问。郎中说处方就是荔枝核,是治疝气病的良药,他曾用荔枝核治愈不少疝气患者。春兰这才熬了荔枝核水,让白居易服用。没过几天,白居易的疝气病就好了。以后,白居易逢人就说荔枝核能治疝气病。后来,白居易到京城居住,又告诉了一个御医。御医在编修《唐本草》时,将荔枝核收入其中。就这样,荔枝核成为一味中药而流传下来。
中医上认为,荔枝核性温甘、微苦,归肝、肾经,具有温中,理气,止痛的功效。百病皆生于气,荔枝核具有行气散结的功效,对很多疾病都有好处。临床中常用于男子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女子痛经,乳腺增生所致的乳房肿痛;气滞胃痛,寒凝腹痛等。荔枝核,食用方法简单,可熬荔枝核水内服,也可研磨成散外敷,是一味效如桴鼓的良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气滞、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癞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荔枝核治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这里所记载的也是与中医以形补形传统医学的理念相一致,荔枝核与男性睾丸形似,对于因寒凝气导致的睾丸肿痛、疝气痛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荔枝核可行血中之气,祛湿、散寒、通滞,可治疗因寒而致的胃痛、痛经等。对于因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及产后腹痛,可在女生每月“朋友”来访的时候,用荔枝核(捣碎)熬水服下,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疼痛的作用。
●提示:下次吃荔枝时,大家不妨将荔枝核留着,晒干收藏起来,女生每个月那么几天说不定就刚好能用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