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湖北菜?(二)

上期,我們聊到了湖北菜/楚菜的前世今生,今天我們接著繼續聊下它的菜品。

01

楚菜起源於東周,經漢魏唐宋漸進發展,成熟於明清。基本特色為蒸,追求多汁、滾燙、入口即化,因此最能保存原味。調味多用豆醬與豆豉,甚少使用醬油,並且注重色香味的結合。口味以原汁、味濃、咸鮮、微辣為常見。其中「咸鮮」,是楚菜基本味型的根,是湖北人千百年味覺記憶的基調,如果用一個字提煉,就是「鮮」。

房縣(神農架)小花菇

▲房縣(神農架)小花菇  圖@房縣文旅

房縣小花菇是當地的土特產。1970年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成立時,林區三分之二面積由房縣划出,故神農架特產與房縣特產同源。房縣小花菇以「色澤好、外觀美、清香滑膩、質地純正、營養豐富」而聞名。據清代《房縣誌》記載,唐中宗李顯(廬陵王)曾被流放於房縣,回京後,欽點「房縣香菇」作貢品。

傳統楚菜以江漢平原為中心,形成漢沔風味、襄鄖風味、黃岡風味、東南風味、荊宜風味、西南風味六大流派。以烹制淡水魚鮮技藝見長,以「味」為本,講求鮮、嫩、柔、滑、爽,富有濃厚的江南水鄉屬性。側重蒸、煨、炸、燒、炒;特點是汁濃、芡稠、口重、味純,具有樸素的民間特色。

武昌魚

▲東湖賓館裡的武昌魚  圖@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武昌魚,絕對是湖北菜中最出名的一個。「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主席的這句詩,讓武昌魚享譽全國,成為湖北的一道招牌菜。武昌魚原產於鄂州梁子湖,古代鄂州稱「 武昌」,因而得名。武昌魚頭小體長,菱形的身子扁平,背部肉厚,脂肪較少,肉質較好,湯汁清香,營養價值高,是淡水魚中的佳品。

漢沔風味:位於鄂中,這一帶平厚坦蕩、湖泊較多,泛指武漢、沔陽(今仙桃)、孝感、廣水、麻城等地之菜系。它廣泛吸收國內外各種風味之所長,融會貫通,自成風格,為鄂菜之精華。漢沔孝風味注重刀工、造型與火候;擅長紅燒、黃燜、蒸及煨湯技術;咸鮮、咸鮮回甜及酸甜味菜突出;擅烹山珍海味,甲魚、鮰魚、鱖魚、長春鯿、武昌魚、青魚等高檔水產品,雞菜,野禽菜,魚、肉茸類菜。工藝大菜、花色冷拼、食療保健菜居全省領先水平。

代表菜有紅燒鮰魚、珊瑚鱖魚、清蒸武昌魚、沔陽三蒸、應山滑肉、明珠鱖魚、雙黃魚片、海參碗魚、空心魚圓、珍珠圓子、魚氽元子、泥鰍煨萵苣、螺絲蒸茼蒿、黃古蒿菜湯、毛嘴滷雞、沔城牛肉餅、紫菜苔炒臘肉、米酒蒸雞、翰林雞、瓦罐雞湯、八寶鴨子、母子大會、黃燜野鴨圓、黃陂燒三合、葵花豆腐、白雲黃鶴、糖醋麥啄、蟲草八卦湯、海參武昌魚等。

沔陽三蒸

▲沔陽三蒸  圖@遇見仙桃

▲仙桃夢里水鄉為傳承「沔陽三蒸」飲食文化而製作的天下第一蒸(九五至蒸)  圖@湖北文旅之聲

沔陽三蒸,鮮嫩軟糯、原汁原味、清淡綿軟,在湖北美食和中國名菜系中的地位很高,也是沔陽人民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當地「無菜不蒸」的說法就證明瞭沔陽蒸菜之鄉的美稱不是浪得虛名的。

所謂三蒸,包括蒸畜禽、蒸水產、蒸蔬菜,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搗細的米粉是粉蒸菜不可或缺的食材,菜香味融合大米的清香,非常好吃。蒸法中的「三」是一個概數,包括粉蒸、清蒸等各種蒸法。

襄鄖風味:位於鄂西北,包括襄陽、隨州、鄖陽、十堰、神農架等地。此區域為楚文化的萌生地,是先秦時楚人從中原進入湖北的第一站,加之物產因素,具有明顯的中原風味特色。以肉禽菜為主體,擅長炸、紅扒、燜、回鍋炒等烹調技術;口味偏重偏辣,乾香、酥脆、軟爛菜較突出;擅烹獐、鹿、野兔、香椿、銀耳等山珍野味,羊肉、搓頭鯿、獼猴桃、香菇等菜也很有特色。

代表菜有神農熊掌、武當猴頭、八寶甲魚、鍋貼鱖魚、夾沙肉、網油沙、三鑲盤、核桃腰、蜜棗羊肉、五味角鹿、五香野兔、太和雞、豆油皮菇卷、銀耳柑羹、拔絲獼猴桃等。

隨州水塔片老母雞湯

▲隨州水塔片老母雞湯  圖@武漢吃貨|Raveran

隨州水塔片是類似於饃饃的主食,吃水塔片喝老母雞湯,是隨州人日常喜愛的一種吃法。相傳,春秋初期的隨國大夫季梁路過隨州長崗鎮的小村莊時,被農戶邀請品嘗了這道菜,回味無窮,後回隨州城廣為傳頌,因而開始盛行。酥脆的水塔片浸潤在雞湯里,咬一口,唇齒留香。

鄖西馬頭羊肉

▲鄖西馬頭羊肉  圖@湖北文旅之聲

鄖西馬頭羊肉是十堰地區的特色名肴,馬頭羊肉顏色鮮紅,肉質細嫩,脂肪分布均勻,羶味小。冬日來臨,圍坐在炭火熊熊的火爐前,掛上吊罐,燉一鍋羊肉湯,蘸一蘸佐料,入口不腥不羶,鮮嫩可口,頓使人暖得渾身添勁。

黃岡風味:位於鄂東北。擅長燒、炸、煨等烹制技術;口味和色澤偏重;豬肉菜以及豆腐、蘿蔔、板栗等糧豆蔬果菜十分突出,五祖寺禪宗齋菜、東坡菜、板栗菜、大別山吊鍋頗有聲譽。整體上經濟實惠,鄉土味濃郁。

代表菜有黃州東坡肉、板栗燒仔雞、亮乾肉、豆腐盒、豆腐圓子等。

東坡肉

▲《豬肉頌》 東坡肉  圖@楚天交通廣播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文學家蘇軾(號東坡)謫居黃州時所創,其特點是湯肉交融,肉質酥爛如豆腐,吃起來肥而不膩,別有風味。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大詩人,遂取名為「東坡肉」,並加上冬筍和菠菜兩種食材,寓意「東坡」。

作為一名有文化的吃貨,蘇軾將烹制這道菜的經驗進行總結,一首《豬肉頌》傳遍大江南北: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羅田板栗燒仔雞

▲羅田板栗燒仔雞  圖@米食先生

羅田大粒板栗,芳香濃郁,鮮嫩爽滑的雞肉與粉糯的板栗同炒,味道交融在一起,雞肉也帶上一股淡淡的糯香味,香中帶甜、甜中帶鮮,風味極佳。

東南風味:泛指鄂東南丘陵地區,包括鄂州、黃石、咸寧等地。這裡果蔬種植較多,故以加工糧豆蔬果見長。擅長乾燒、炸、蒸、炒等烹制方法;與湘東贛西丘陵山地風味接近,咸鮮辣味突出;擅烹武昌魚、石雞、竹筍、豬肉、雞鴨等水產畜禽及山珍。

代表菜有鄂南石雞、梅花牛掌、三鮮千張皮、油烹銀魚干貝、金包銀、銀包金、桂花紅薯餅、春筍炒肉等。

鄂州石鍋巴泥鰍

▲鄂州石鍋巴泥鰍  圖@湖北文旅之聲

鄂州石鍋巴泥鰍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傳統名菜,白淨的泥鰍,滿滿當當地堆疊在鍋內咕嘟沸騰,湯汁充分融入泥鰍肉中。它與傳統牛油火鍋相比更具特色,辣而水燥,酥爛脫骨,鮮、香、嫩,老少皆可。吃完泥鰍,可像傳統火鍋一樣繼續燙食各種菜品,清香爽口,溫暖整個冬日。

賀勝雞湯

▲賀勝雞湯  圖@湖北文旅之聲

賀勝雞湯以當地農家土雞和無污染地下泉水小火燉制而成,湯清而味鮮醇厚,雞肉入口即化。湯中加入本地特有的苕粉條,一來爽口彈牙,二來粉條吸收湯中的油分,吃起來便不覺膩了。地道的咸寧賀勝雞湯色黃、味醇、湯鮮、肉嫩,肥而不膩,爛而不散,營養價值極高。

荊宜風味:位於鄂中南,包括荊州大部、宜昌等地。由於這幾處河流縱橫,湖泊交錯,水產資源極為豐富,故擅長製作各種水產菜。此地是楚文化和湖北菜的興盛地,擅長蒸、燉、熘、燒、燴等烹制方法;注重原汁原味,口味較淡雅,咸鮮、咸鮮酸甜味突出;質感多軟嫩、軟爛;擅烹野鴨、斑鳩、甲魚、魚肚、財魚(黑色)、鱔魚、蚌蛤、雞、鴨等野禽、小水產及畜禽、淡水魚鮮。

代表菜有雞茸筆架魚肚、鴿蛋魚肚、冬瓜鱉裙羹、粉蒸石頭魚、橘瓣魚氽、黃如魚氽豆腐、玉帶財魚卷、二回頭、皮條鱔魚、酥鱔、五彩義河蚶、沈湖明珠、千張肉、蟠龍菜、小籠粉蒸牛肉、琵琶雞、紅燒野鴨、元蔥炒斑鳩、散燴八寶、龍鳳配、網油雞腿等。

荊州甲魚

▲荊州甲魚  圖@楚天交通廣播

荊州甲魚是荊州傳統名菜,取洞庭湖的野生龜為主料,精心烹制而成。荊州龜這道菜源遠流長,戰國末年,《楚辭·大招》中開列的宴席單,列有較多的水鮮菜式,其中尤以荊沙龜最具風味。

荊州甲魚咸鮮濃醇、滑嫩爽口,野生鱉肉中,含有多種特殊長壽因子和活性免疫物質,可增強人體免疫力,被人們稱為大補元氣的滋補營養佳品。荊州甲魚多以紅燒為主,食用時放入火鍋中,加千張等配料,邊吃邊煮,人間美味。

宜昌乾燒銅魚

▲宜昌乾燒銅魚  圖@湖北文旅之聲

宜昌以上長江干支流中盛產的銅魚與鯿魴齊名。魚身呈古銅色,身體圓,頭小肉厚,肉質特別細嫩,味道異常鮮美。乾燒銅魚是將一斤多重的銅魚配以肉丁、辣椒、蒜、姜、醬油、高湯、白糖等佐料製作,色澤紅亮,紅油包汁,味香鮮嫩。

西南風味:位於鄂西南的土家族苗族聚住地區,包括恩施、建始、巴東、宣恩、來鳳、鶴峰等地。風味古樸、粗放、自然;擅長醃魚、醃肉、醃菜製作,多采用蒸、煮、烤、燒、炒法制菜;口味厚重,以酸辣最突出;以醃酸魚、肉、菜,山珍野味與雜糧山菜為特色,雞菜及糯米糍粑也很有特色。

代表菜有坑土豆、小米年肉、辣骨湯、醃酸魚、血豆腐、坨子肉等。

恩施臘豬蹄

▲恩施臘豬蹄  圖@余勤

恩施土家族,奇山逶迤,風情萬物。就在這靈秀之地,有一道聞名在外的美食——臘豬蹄。每年農歷十一月,在冬至前後,恩施鄉村各地開始殺年豬,殺了年豬留下豬蹄,先用鹽巴醃制一至兩天,然後吊在廚房或者烤火房的房梁上,做飯、烤火時,通過煙火自然熏制。

大約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後,豬蹄肉變得緊實、乾爽,臘豬蹄就熏好了。經過風乾醃制的臘蹄子,浸染了鹽巴和時光的味道,色澤油亮,香氣醇厚悠長。臘豬蹄可以搭配多種食材烹制,但主要還是做成火鍋,當地人叫「煨個鍋兒」。冬季到鄂西旅遊時,來一鍋臘豬蹄,美味又溫暖,令人流連難忘。

02

為了有利於地方標誌產品與地域文化相結合,挖掘湖北菜文化,豐富湖北菜的風味特色,2018年7月,湖北省政府辦公廳規範湖北菜簡稱為「楚菜」。

並於同年,推出的《中國楚菜大典》。其中《大典》指出:楚菜經過近3000年的傳承與發展,並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大量吸收全國多個菜系的不同特點,逐漸形成了自成一體的湖北地方菜系,目前具有「選料嚴謹,刀工精細,注意火候,講究調料,裝盤自然」的工藝特點,「原汁、味濃、咸鮮、微辣」的基本味型特點,「魚米之鄉,蒸煨擅長,鮮香為本,融和四方」的綜合特點。

2020年12月,第三屆楚菜美食博覽會開幕,同步舉辦的楚菜產業發展大會上,發佈21道楚菜及其對應《楚菜標準》。

清蒸武昌魚 荊沙甲魚 潛江油燜小龍蝦

沔陽三蒸 鐘祥蟠龍菜 黃州東坡肉

紅燒鮰魚 排骨藕湯 臘肉炒菜薹

油燜小香菇 簰洲灣魚圓 洪湖鴨燜蓮藕

黃燜圓子 香煎翹嘴鮊 白花菜扣肉

雞茸筆架魚肚 紅燒魚橋 羅田板栗燒仔雞

襄陽纏蹄 瓦罐雞湯 恩施炕土豆

《標準》規定了21道楚菜的主要原輔料、製作工藝、感官、衛生、出品溫度與時間等方面的要求,並將原料配方、呈味成分、營養成分、菜品圖片等作為資料性附錄供生產者、消費者參考。對楚菜從選料、加工到成品質量各個環節的關鍵點做了相應的規範,注重了菜品的感官質量、衛生安全關鍵控制點。

03

官方和民間都渴望著作為一個整體發揚湖北菜,歷經百年的大融合,湖北菜終於迎來「統一」時代。希望楚菜從此大步向前地走上一條獨具特色的成名之路。

正名與規範,只是形式,但是其背後蘊含著,每一位湖北人民對於自己味蕾舌尖最本性的共情!或許,在湖北,吃菜就是在千變萬化中的一段很有趣的體驗,因為總是有期待,亦有驚喜。

大別山吊鍋

▲大別山吊鍋  圖@羅田 麻城文旅

將燒熟的主打菜雞、羊、牛、狗、野豬肉,及墊鍋菜將軍菜、金針菜、野竹筍、薇菜、珍珠菜等分別倒進鍋內,旁邊再配上橡豆腐、紅豆腐、蔬菜等。

大別山吊鍋主要流行於黃岡大別山地區一帶,是山裡人在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物質匱乏的特殊年代遺留下來的獨特餐飲方式。追溯它的歷史,最少也在1000多年之前。

據傳,過去在漫長的冬季,山民們一邊在火塘邊取暖,一邊在桁條上懸一個可以上下升降的木質滑桿,下吊一鐵鍋。吃飯時,家人或來客圍坐火塘四周,烤火、吃菜、敘話、喝酒,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和酒杯。現在在大別山地區吃吊鍋已是四季皆宜,各具特色,別有滋味在心頭。

正如當地的一句俗話:老米酒,兜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

03

那麼說到驚喜,比如說繼續往下看!

十道大菜,循著美食的香味,開啟一段魂牽夢縈的故鄉之旅!

排骨藕湯

▲排骨藕湯  圖@鄒志平

排骨藕湯是湖北人接待貴客的必備菜品之一。它是用湖北本地所產的藕和肉骨頭,文火煨到肉爛骨脫。藕塊吃起來口感粉糯,再加上香濃清甜的湯汁,藕香與肉香完美地融為一體!這道菜味道好,營養豐富,開胃補血,能補氣補鈣。

紅菜薹炒臘肉

▲紅菜薹炒臘肉  圖@蘇忠高

紅菜薹外觀為紫紅色,莖稈肥壯,以口感脆嫩著稱,春節前後上市。相傳,能聽到寶通寺鐘聲的武昌洪山所產的菜薹最為上乘,在古代屬於貢品。紅菜薹通常是用來單獨素炒,味道鮮美,如果再加上臘肉片、薑末,用芝麻油爆炒,更易炒出香味,是湖北名菜之一。

冬天的餐桌上,菜薹炒臘肉總是最後一個端上桌。坐在桌邊,守著一碗白米飯,看著一碟從廚房裡端出的熱氣騰騰的菜薹炒臘肉,從身體到心靈都會暖起來。而這道菜也常常被身居異鄉的荊楚子弟親切地稱為「想家菜」。

油燜大蝦

▲油燜大蝦  圖@湖北文旅之聲

油燜大蝦,最早起源於潛江五七鎮,這裡的油燜大蝦味道堪稱一絕,在整個江漢平原都非常有名,來這裡吃蝦的食客絡繹不絕。每年5—9月是潛江油燜大蝦生意的高峰期。6月中旬,潛江都會舉辦規模盛大的龍蝦節,周邊地區的食客紛至沓來,佔有地利優勢的本地人在餐館吃完後,還常常會打包帶走。

長江肥魚

▲長江肥魚  圖@愛上宜昌

長江肥魚是長江四大名魚之一,又稱「 魚」或「江團」,是典型的長江洄游性魚類。正宗的三峽生態肥魚的體態特徵是背部青灰色、鰭部黑灰色、肚皮白色,俗稱「琥珀背,白肚皮」。這種魚只見於大江大河的激流亂石之中,湖泊中極難見,溪流或堰塘中更不會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 米以上深度。

肥魚肉質細嫩,魚鰾不同於其他的淡水魚類,特別肥厚。蘇東坡曾寫詩贊它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

荊楚魚圓

▲荊楚魚圓  圖@嘉魚旅遊

荊楚大地魚產豐富,各地都有製作魚圓子的飲食習俗,除武漢湯遜湖魚圓之外,咸寧嘉魚簰洲灣魚圓也是一絕。嘉魚地處長江邊,且內湖眾多,水源豐富,以盛產鮮魚著稱。嘉魚魚圓色澤潔白、口感細膩、鮮香滑嫩,深受遊客喜愛。

荊州魚糕

▲荊州魚糕  圖@湖北文旅之聲

作為一座長江邊上的城市,荊州人的餐桌上少不了魚的身影。荊州人吃魚已經吃出一種新境界,「沒有一條魚,能活著游出荊州」,荊州人總能把一條營養價值高、吃了還不胖的魚安排得明明白白。

吃魚不見魚,說的就是荊州魚糕。魚糕是宴席上的頭菜,聞名全國的湖北特色全魚宴中,魚糕是必不可少的壓軸菜。入口鮮香滑嫩而不膩,色澤雪白細膩,聞之芳香撲鼻。無獨有偶,在黃岡大別山地區亦有類似美食,名作「肉糕」,此處的肉是魚肉,並且在做法上有部份差異。

蟠龍菜

▲蟠龍菜  圖@廚房人類

蟠龍菜是鐘祥特有的名菜佳餚,俗稱剁菜、卷切。據傳,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赴京登基前,其老師特請名廚精心製作了一碗龍形菜為其餞行,喻意飛黃騰達。嘉靖食後贊不絕口,並命名為「蟠龍菜」,從而成為明代宮廷菜。

鐘祥蟠龍菜如今已是列入《中國菜譜》的名肴之一,它造型美觀,味道鮮美,油而不膩,營養豐富,「以吃肉不見肉而著稱」。食用蟠龍菜一年四季皆宜,但以秋冬時節最好,因為秋冬季是人們進補的好時機。

二回頭

▲二回頭  圖@湖北文旅之聲

「二回頭」是享譽湖北的著名菜餚,以潛江湖區特產黃蟮作主料,烹制而成。魚酥、肉嫩,湯純,回味無窮,熱吃最鮮。看上去似冷,吃進嘴熱乎,入口化渣,余味綿長。

荊門萬壽羹

▲荊門萬壽羹  圖@湖北文旅之聲

荊門萬壽羹又名「龜鶴延年湯」,是以龜肉和雞肉合烹的湯菜,營養價值極高。菜名吉祥,喜慶壽筵均宜。此菜特點為湯麵黃亮,湯汁乳白,湯味甘鮮,食後口留余香。

恩施張關合渣

▲恩施張關合渣  圖@湖北文旅之聲

「辣椒當鹽,合渣過年」,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有的吃得較稀,不加任何調料,稱為「淡合渣」,突出「喝」,有時還加洋芋一起煮食;有吃酸合渣的,是將合渣放置變酸再食,既解渴又消暑;有的還製作成合渣火鍋,張關合渣就是製作合渣火鍋的典型。

04

「聞香識湖北」!當味蕾所及的滿嘴香,傳遍全身之時,您將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湖北。

關於湖北菜的介紹就到這裡了,大家可以留言評論下您魂牽夢縈的美食是啥。

有湖北的小夥伴,可以揮一揮雙手,咱們打個招呼,順便動動手指,關注評論轉發三連走一個。

最後隆重地介紹下我們自己。我們是一群在香港的湖北人,出於對故鄉的愛,當然也是出於對故鄉美食的愛,聚在一起,希望在香港推廣湖北的美食,聯絡更多老鄉,未來希望能挖掘更多在港的湖北美食!

關注我們,一起做湖北的推廣大使!

參考文獻

知乎|武漢菜或鄂菜為啥進不了中國八大菜系?|風滿樓

知乎|如何評價湖北省政府辦公廳發文確定將湖北菜簡稱為楚菜?|pppppppppp/秋江夜歌

知乎|湖北有哪些欲罷不能的美食?|地道風物

公眾號|美食系列文章|湖北文旅之聲

百度百科|湖北菜/八大菜系

荊楚網|湖北正式發佈首批21項楚菜標準

網易|不南不北,不東不西,武漢菜,你到底有什麼特色?|大武漢美食排行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