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验方汇集  杨廉方

单验方汇集

肺结核:天冬、白及、百部、百合等份晒干研末备用。服法:5克/次,3次/日,3个月为1疗程。

胆道蛔虫:七叶一枝花3g,鲜品,一次可愈。

阴道炎、内外阴瘙痒:老君须30g,牛蒡子30g,细辛6g,木通15g,煎服。

腹泻痢疾:金盆10g,研末成粉吞服。

哮喘:鲜苏子9g,鲜桑皮15g,鲜枇杷叶60g,水煎服。

呕吐:半夏5粒炒糊,枇杷叶2片去毛炒糊,淬水小半碗,每服10mL。

瘰疬:夏枯草煎水,每服15mL,3次/日,20天为1疗程。

慢性肾炎:金石韦、苦参水煎服。

肝炎:响铃草30g,茵陈30g,白矾9g研末成膏。

头疼:仙人掌,劈开撒胡椒面贴前额。

咳喘:赤竹根18g,百部12g,肺金草12g,淫羊藿 15g,气藤18g,茜草15g,补骨脂12g,五爪龙6g,黄金爪6g,红根15g,煎水炖肉吃。

风湿麻木:血风藤12g,铁乌梢15g,破骨风18g,大血藤15g,钻石风 15g,水桐 15g,制川、草乌(各)3g,海风行6g,钻子连15g,箭杆风12g,石菖蒲15g,泡酒服。

胃疼:地苦胆,磨水,每服一汤匙。

胃热疼:蛇身,切碎,每服3g。

胃热疼:金牛角切碎成粉每服3g。

蛇咬伤:地苦胆、川草乌、蛇身、卷子根皮酒冲包患处。

跌打损伤:花血藤15g,大血藤15g,五加皮10g,铁乌梢15g,钻石风10g,气藤15g,包谷七18g,泡酒服。

红肿疮疖:蛇身、七叶一枝花、独角莲、刺老包根、六月寒鲜品冲敷患处。

巴骨流痰:黄腊15g,冰片3g,用酒燃化黄腊再加入冰片搅拌。

阴疽:刺老包根、赤葛、麻头、六月寒、地苦胆鲜品冲绒包患处。

乳痈:千节虫草、小地丁草、铧头草鲜品冲烂包。

疔疮:桐子仁、紫花地丁冲绒包疔疮。

黄疮:樱桃米磨口水外擦。

黄癣:樱桃米磨口水外擦。

鸡屎堆:白芷冲糯米擦头上。

乙型肝炎:夏枯草60g,地丁60g,海风藤60g,贯众60g,煎水兑白糖内服。

食积饱胀:血见根30g,香附30g,柑子根30g,煎水吃。

胃疼:红豆3g,大木香18g,小木香15g,木通 15g,朱砂七10g,煎水吃。

肚起包:血见根20g,用酒煎,每次服20mL。

淋巴结核、皮肤瘤:半边莲鲜品60g,冲黄酒外敷,用4~5次可愈。

瘰疬、阴疽:荜澄茄、南星。荜澄茄用干品,南星用鲜品,比例为1∶3,混,敷瘰疬、阴疽。

腰部血瘤:鸡眼镜根晒干磨粉兑甜酒吃,每次6g,亦可外敷,内服并用。

肝炎:三叶轮子草、铁斑鸠窝、马鞭梢各30g,鲜品煎水吃治。

痢疾:金银花30g煎水,石菖蒲打粉,用金银花水服石菖蒲粉6g,一次即愈。

风寒感冒:香草、紫苏、荆芥、石菖蒲叶煎水服用。

闭经:益母草、齐头蒿、大血行、香附、刘寄奴煎水服用女。

食积:枳壳、铁石子,煎水。

漏胎:百草霜,白芷等分为末,艾叶水煎服每次3g。

红崩白带:益母草研末服。

胃疼:青木香、七叶一枝花、姑娘茶研末成面,每次6~10g,用杠豆藤煎水服用。

母猪疯:皂矾、白矾各等量煅,服法为:若未发用酒服,每次9g,若已发则用姜开水吞服;若用酒吞服3g,亦可治妇女贫血。

水泻:白矾、滑石等份为末,每次15g。

癥瘕积聚:大黄、干姜、巴豆各等份,每次3g。

烫伤:地榆煎水,混酒精外敷。

烫伤:干地母,研面加冰片和鸡蛋清调治。

吐血:天葵子根研面用芦根水吞服,每次3g。

阳痿:隔山撬研面每次15g。

淋病:人中白煅后,每次9g,芦根煎水或马蹄草水煎服。

月家病:三物备急粉,用野叶子烟头、打碗子根、香附根、石菖蒲根各12g,水煎服;若有肿块加卜黄根煎水。

肚疼尿热:地苦胆研末每服6g。

绞肠痧:青木香研末每服6g。

痢疾:萹蓄水煎服。

白带:酒芍18g,干姜9g,泡参30g,兑黄酒服用。

男子仃症:黄花倒水莲、铁乌梢、五花血藤、隔山撬、破石珠、铁毛梢、铁八月爪等量泡酒。

阴疽:六月寒、黄桷叶、炒麦麸子。其用法为:冷用炒包外敷,热用咸菜水包患处。

小儿虚汗:黄花,水煎服。

烫伤:酸汤梗研末调菜油擦患处。

鼻衄、吐血:旱莲草30g,白茅根30g,麦冬30g,竹叶菜20g,煎水。

风湿疼:石风丹20g,鸡屎藤30g,木通12g,松节10g,威灵仙12g,竹叶菜20g,煎服。

类风湿:透骨草 15g,老鹳草20g,当归、木通、白芍、石斛、云茯苓各12g,甘草6g,薏苡仁30g,水煎服;外针灸膝眼、足三里、昆仑、曲池。

食积、嗳腐吞酸:鱼鳅串18g,隔山撬18g,苦荞头18g,鸡屎藤20g,野怀山药20g,萝卜籽10g,青木香9g,水煎服;外针灸中脘、足三里、内关。

痈疽未溃:芙蓉叶60g,白及60g,研细调酒包患处。

中寒牙关紧闭不开、四肢厥冷:首用乌梅泡开水擦牙龈,用针刺颊车、人中、足三里、内庭,另用地胡椒共研细,吹鼻取嚏即开;如口不能言者,用艾叶烧鬼眼穴即能言语。

小儿疳积:胡黄连、银柴胡、怀山药、建曲、山楂、云茯苓、当归、青皮、丹皮、白芍、地骨皮、青蒿。

乳痈:虾子草90g,研细调黄酒包患处,内用软石菖蒲研细每服6g。

黄疸:绵茵陈30g,黄檀树根皮刮去外皮30g,煎水或炖肉食用。

黄肿病:茵陈、大枣、煅皂矾、白矾、煅针砂、云茯苓、泽泻、扁豆、薏苡仁、党参、红糖500g,研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粒,2次/日,1剂而愈。

走马牙痛:将老夜壶的人中白,用瓦焙干,按患处即愈。

支气管炎、哮喘病方:用褐色豆适量炒熟和白酒捂紧,令冷后待病发时服,只需3~4次即愈。

中耳炎:田螺水兑冰片吹耳较好。

风湿痛、跌打损伤:大、小还魂草、八爪金龙、伸筋草、舒筋草、破骨风、海风藤、络石藤、南藤、金腰带、雪里见、螃蟹七、党参、当归、田七、土鳖、杜仲、红枸杞泡酒服。

乳腺炎:肺风草、土木贼煎汤兑黄酒服,外用包患处,效果较好。

粉碎性骨折:用景德镇的细壳碗冲极细,用箩筛筛后再用女贞子树皮冲烂包患处,疗效亦佳。

喘病:臭黄荆根、白果、五味子炖猪精肉吃,治胃气虚的喘病。

疔疮:用花蜘蛛咬后即愈。

流行性感冒:紫苏叶、金银花藤、牛王刺、土柴胡各10g,煎服。

预防百日咳:五皮风10g,紫苏叶6g,二郎剑 3g,生姜3g,红糖炒煎服。

霍乱:石菖蒲、贯众、野薄荷各10g,煎服。

麻疹:牛王刺6g,春楿皮10g,芫荽10g,煎服。

伤风咳嗽:牛王刺10g,紫苏叶10g,百部15g,兔耳风15g,麦冬20g,淫羊藿12g,煎服。

肺痨咳嗽:六月寒10g,红升麻20g,蒸猪边油放冰糖,每服20mL。

肾虚咳嗽:春不见、反背红炖鸡子服。

吐血:茅草根、红禾麻、鱼鳅串各30g,水煎服。

痢疾:海马草30g,斑鸠草10g,仙鹤草10g,山薄荷10g,煎服;若赤痢,用红海马草;白痢用白海马草加车前草10g。

四肢关节疼痛:老鹳草30g,伸筋草30g,桑皮60g,老姜30g,煎水炖鸡吃。

小儿食积:用鱼腥草、鱼鳅串各30g,水煎服。

胃疼:破石珠6g,六月寒3g,青木香6g,研末,开水调开吞服。

食积:黄柏、知母各3g,金牛角1g,研末3次后服用。

小儿疝气:海藻、青木香、破石珠各6g,研末蒸蛋吃。

崩漏:墨旱莲60g,三百草60g,炖鸡吃。

白带:独脚仙茅、八月瓜、三白草炖鸡或炖猪肚。

蛇咬伤:大蒜、雄黄打细包伤口。

蛇咬伤:地胆、麝香磨酒外擦。

蛇咬伤:夏枯草、金银花藤、马鞭梢各30g,水煎服。

刀伤:用刘寄奴、五花血藤皮、三百棒皮三药研末等份擦患处,7天痊愈。

小儿疳积:巴豆去油10g,女贞子30g,千金子30g,三药炒焦酒炙研成面用酒调成丸似绿豆大。1~3岁服1丸,连服三天,3丸为限,成人每服1丸,连服五天,5丸为限。

背瘩、蜂窝疮:用泽漆根,又名奶浆草,洗净冲绒外擦包疮、提脓生肌,每天一次。

痈疽:用何首乌藤、忍冬藤、野菊花藤外包。

肚脐风:蛇蜕烧成灰,开水冲调后吞服。

头风疼:薄荷加生姜包头额。

痧症:陈石灰,用米汤调和成片服。

子宫脱垂:搜山虎(软)30g,老君须30g,六月寒30g,煎服。

惊风:乌梢蛇烧成炭每次服3g。

瘫痪:麦麸炒热,铺在床上,入睡上后再撒一层,并用被子盖上,治风寒湿引起之瘫痪。

小儿腹泻:艾叶炒热,捣绒敷肚脐。

吐血:用大蒜泥包脚心,涌泉穴(亦治鼻衄)。

包疮:服土芋叶鲜品有效。

高血压:钩藤、丹参研末,与菊花、牛膝水煎服。

肺结核吐血:白及30g,茅根100g,岩白菜30g,水煎兑百草霜及白糖服用。

吐血:仙鹤草50g,煎水兑百草霜、血余炭服。

支气管炎:枳椇根、果,炖黄牛肉吃肉汤。

支气管炎:石楠藤50g,红糖50g,猪肉半斤,加白酒焖炖,服肉汤。

支气管炎:樱桃、枳椇子,泡酒服,效良。

风湿疼:牛王刺炖猪蹄服,血虚加当归、黄芪,气虚加参类。

痔疮:地榆、槐花,泡开水服可防止痔疮发生。

痔疮:老南瓜根一把,炖猪肉或猪蹄均可。

治喉炎:地苦胆1g,佛顶珠1g,乌梅3g,一次量泡开水加白糖连服一段时间可愈。

风寒感冒:风寒草、五皮风、枇杷叶水煎服。

催吐方:南瓜蒂冲绒加绿豆汁。

疔疮:地丁30g,白矾9g,甘草9g,金银花30g,煎服。

烫伤:刘寄奴研末调菜油擦。

烫伤:花斑竹根研细调菜油擦。

烫伤:黄泡刺叶80%,桉叶20%合成细末调清油擦。

外伤:松花粉治疗外伤。

痢疾:刺黄芩12g,白头翁30g,凤尾草30g,马齿苋30g,荆芥12g,水煎服。

风寒感冒:牛王刺15g,紫苏叶15g,威灵仙12g,白芷12g,兔耳风15g,水煎服。

风热感冒:柴胡12g,六衣15g,菊花20g,金银花15g,麦冬12g,刺黄芩15g,生大黄12g,水煎服。

食积:山楂12g,鱼腥草12g,苦荞头12g,黄芩12g,大黄10g,糊米12g,治疗饮食积滞。

(注:此部分为杨老在1979年参加垫江县中草药资源普查时收集的资料疗效有待考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