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天【周六专栏·一起践行治未病​】人行道六字养生诀 细嚼慢咽七分饱,和胃顺气食无语(十二)

努力当自强,精进在路上 

本期导读

生冷肥甘当忌口,

非时不食节律守。

细嚼慢咽七分饱,

和胃顺气食无语。

第503天

【周六专栏·一起践行治未病】

人行道六字养生诀

细嚼慢咽七分饱,和胃顺气食无语(十二)

~~轻松悦读~本期内容约1211字~~
~~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人行道生命修炼   一起践行治未病

 人行道六字养生诀
细嚼慢咽七分饱,和胃顺气食无语(十二)

舒心阅读便捷按钮:点击本图片进入一起践行治未病目录

细嚼慢咽七分饱,和胃顺气食无语(十二)

食:生冷肥甘当忌口,非时不食节律守。

细嚼慢咽七分饱,和胃顺气食无语。

需要注意的是:

1、如果窒息者是1岁以上的孩子,用力一定要轻些。

2、如果窒息者失去意识,需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

3、如果是1岁以下的孩子窒息,需要采取另一种姿势:

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面部两侧的同时托住后颈部,使孩子面朝下,另一只手拍背5次,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无效,把孩子翻转,使孩子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或放在抢救者的大腿上。抢救者以两手中指或食指,冲击压迫胸部,动作需要轻柔但快速,按压5次后观察孩子的反应。

当然,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做到食无语,细嚼慢咽,七分饱,不在吃饭时分心,避免危害的事情发生,才是上策。

为什么吃饭讲话容易引起呛噎?

咽喉部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通道,向上可通鼻腔、口腔,向下后可通食道,向下前则可通气管。吞咽食物时,为了保证食物通路的顺畅,吞咽反射会进行一系列的复杂动作。

一是悬雍垂上抬,正好盖住鼻腔后部,防止食物进入鼻腔;

二是咽部肌肉群收缩,防止食物往前流入口腔或误入“耳咽管”。

三是喉头上提,使会厌软骨盖住气管。这样,四通八达的咽喉就只剩下食道,保证了食物能正常沿食管进入胃。

而如果吃饭时说话、大声吵嚷或哈哈大笑,都会干扰到这一过程,使食物误入“歧途”,进入鼻腔或气管,引发各种问题。轻则咳嗽不止,重则发生食物堵塞气道,导致呛咳乃至窒息。

《千金翼方》主张:“食无大言”。食无语,就是让我们专心吃饭,不分心。我们都知道“一心不可二用”。因为我们人体通过神控制身体的各项活动,不同的行为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控制,但是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会互相抑制。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玩耍中不小心弄破了皮,不觉得疼痛,等停下来了才发现,“哎,这个地方什么时间弄破了皮?”这就是一个神经中枢受到强刺激后,就会抑制其他神经中枢的反应。所以很多科学家搞研究入了谜,就会废寝忘食,我们忘我地投入到某项工作中会不觉得饿。

在我们正常吃饭时,食物会刺激胃肠的交感神经,使得消化道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以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但是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或者一边聊天一边吃饭,但是手机、说话,就会形成对神经中枢的刺激,就会使消化功能受到抑制,造成不良影响了。

吃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甚至比看书、工作、学习更重要,更不是一件可以附加在任何别的事情上的小事。吃饭时应该专心致志,一时专一事,对身体才是有益的。

相信很多人都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咬住过嘴,为什么吃饭的时候说话容易咬嘴?吃饭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牙齿的咬合动作会不协调,就比较容易咬破口腔黏膜,于是咬破的地方就会成为口疮,很长时间难于愈合。

同时,食无语也是一种礼节,避免打扰到他人。

1、吃饭时说话,口水和食物残渣会四处喷溅,尤其是新冠疫情为我们又补了一课。疫情期间堂食“保持有效距离”,更是给我们以提醒。

2、别人正在吃饭,给他打招呼,如何做?点头微笑意会一下,不可说话,造成别人应声而造成呛咳、吞入异物甚至窒息;

3、自己吃完饭了,而他人还未吃完,自己说话会影响他人不自觉的说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