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要去鉴别内容的知识含量
「服务处理信息和知识的知识工作者,看世界的另一个角度」
转给你的小伙伴们,也熏陶他们一下吧!
你第一次参加某类项目,负责其中的一小块,做完了后就写了个人总结。总结出经验教训各3条,上传到项目团队平台的知识库。
你去了趟斯里兰卡,回来写了一篇斯里兰卡旅游攻略,并发到网上共享。
这些内容有价值吗?一定有,第一起码能够帮助你个人的提升,通过写作的过程实现了对自己的反思;第二如果有人看到,会给他点启发,知道你做过这个如果他完全不懂,可以咨询你。
但你写的一定是正确、客观的吗?
你第一次可能这么想,但当你做过几个类似的项目时,你会发现你原来想的好幼稚呀,你也许会自己将自己否定。当将你的攻略发布后,系统给你推荐了几篇其他人的攻略,那些老鸟的攻略让你汗颜:原来自己连玩也不会!
如果将历年项目里那一块的经验教训放到一起,大家讨论一下,估计可以写出一个做这一块最合理的方式(流程步骤)、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注意的事项等等。再将相关的内容找有经验的资深人士看看,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指导下一个做一块的工作了。
但这只是项目里的一小块啊,如果是整个项目呢,他有很多块组合起来,哪些部分是核心、哪些部分易出错、哪些容易延期,可能要多维度的反思总结,并经过多个类似项目的验证与评审,才能真正表达出来去指导实践。
我想说的是:知识本身是分层次的
从个体角度说:其实现在互联网上、朋友圈中甚至许多书籍大都是个人感受,这些内容不一定错误,但知识含量不高,其普遍性和适用范围都值得怀疑。所以即便你读了大量这样的内容,也很难真正提升你的能力和水平,甚至会被误导!一个高效率的知识学习者一定会主动甄别这类知识,而去学习和获取那类知识含量更高的内容。
从企业角度说,企业内部的知识库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里面存储了太多的个人感触而不是经过评审和验证的可以直接指导工作的内容,虽然有作用,但作用有限。当用户觉得这些内容的价值不高时,也就是他们抛弃你的知识库的时候!
要想提升的快,需要知识含量高的内容
如果你阅读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我们假设看一本书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你一年看10本书,就30个小时。
但如果你这30个小时阅读的内容都是知识含量极低的个人感触和思考,这里面真正能成为知识的量可能是30,;但如果你读的是知识含量极高的严肃、专业书籍、文献,那可能知识量是300甚至3000。这就是为什么同样读书,但结果迥异的原因。(这是个类比而已)
但有两种情况例外:
第一种,你是为放松和体验去阅读;
第二种,这个领域知识含量高的内容你都看过了,你已经走到这个领域的最前面,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别人的体验来总结提升。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
这是我要写的《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估计要今年下半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