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秦国第一名将并非白起,亦非王翦,而是渐渐被世人遗忘的他!

战国时期,风云激荡,国家的强大与否,往往在于杰出的人才,君王也好,大将也罢,总会有一些历史人物,撞击着我们无知的灵魂,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也总是离不开那些贤君能臣,秦国在战国初期属于最为弱小的国家,总是被其余六国冠以蛮夷的称号。秦国的强大我们往往归功于商鞅变法和秦孝公的任人唯贤,可是他们只是在国家法治上做出了贡献,真正对外开疆扩土的还是要属于秦国的武将,说起秦国的武将,可能你会想起来白起,也可能你会想起来王翦,但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第一名将他们两个都不是,而是司马错。

司马错,秦国少梁人,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寥寥几笔好似就概括了司马错的一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被我们忽视的人物,却是奠定秦国强大的第一名将,他是商鞅临死前给秦惠文王推荐的人物,如果没有过人的本领,怎么会让商鞅看中并推荐给嬴驷呢。当秦孝公和商鞅死后,苏秦开始游说六国,达成了历史上第二次六国和盟,决定要一举灭秦,面对六国大军压境,群臣无策,这个时候,司马错扛起了保护秦国的大旗,面对六国想要灭秦的战争,司马错没有丝毫慌张,用洞穿历史的眼光,找准了六国联军的弱点,用十万大军一举击溃了六国四十八万联军,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十万对四十八万,绝对是以卵击石。

虽然说六国联军那时候并不同心,六国联军的统帅也是楚国的庸才子兰,但是这些都是外部原因,真正打败六国联军的决胜点还是在于司马错的过人本领,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说下司马错和张仪的故事,司马错真正被张仪知晓,还是由于司马错让张仪吃了一记闷亏,还让张仪的腿落下了终生残疾,故事还得从那次战争说起。当时张仪刚刚出山,楚国任命齐国名将田忌抵挡越国的进犯,当时田忌对楚王说我可以带兵打仗,但是楚国的后方粮仓一定不能忽视要分兵防守,张仪面对田忌的看法,觉得没必要啊,房陵易守难攻,还是全军攻伐越国为重,这样一举能打出楚军的威风,楚王很认可张仪的观点,战争终于开始了,楚国一战灭了越国,正在楚王为张仪、田忌接风的时候,坏消息来了。

那就是楚国的房陵被秦国司马错率军攻占了,这件事情之后,张仪两眼翻白被楚王押进了大牢,司马错也第一次被张仪给记住了,即使后来张仪入秦为丞相,也没有能影响司马错的军事才能,这里又要说另一个故事,就是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文王面前争论秦国该如何对外扩张。张仪认为可以先灭韩,毕竟韩国弱小,还有铁山资源,可以一举灭之,但是司马错却说,秦国一旦灭韩,六国合纵就会再次衍生,对秦国将来东出,弊大于利,司马错认为可以先去巴蜀两国,扩充秦国的国土,还不至于让六国合纵形成,有益无害。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司马错的战略眼光深远,秦国一举灭了巴蜀两国,极大的扩充了秦国的疆域和综合实力,在秦国东出六国的时候,巴蜀两地则成了秦国的大后方,使秦国对外战争免去了后顾之忧,当然也为秦国提供了粮草的支撑。司马错在职期间,打仗小仗打了无数次,可谓说百战百胜,为秦国的扩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是奇袭郢都,偷袭宜阳,夺取肴山和晋阳,巧破六国合纵联军,剿灭楚国新军,以及平定巴蜀,可以说没有司马错,就不会有后来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原。

其实司马错还是秦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全身而退的功臣,我们知道商鞅被车裂了,张仪被驱出秦国,这些人好似都没有得到善终,但是司马错做到了,司马错在秦惠文王嬴驷死后,就立即选择了功成身退,由此可见司马错不仅军事才能让人叹服,连为官之道都看的如此透彻,可以说是千古难寻的军政大才。所以战国时期秦国第一名将,不是白起,也不是王翦,而是他,司马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