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奶奶接孙子,在辅导班前“斗法”,争论:到底是成绩重要还是习惯重要?老师给出答案……
遇到两位奶奶在一个幼小衔接班“斗法”,互相攀比谁家的孩子学习好。当然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奶奶们都希望自己的孙子是优秀的人才,得到互相认可。仔细一听,出于老师的职业敏感,我觉得这两位奶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挺有问题的。当然也有可能,奶奶们只是负责照顾孙子们的生活,接送衔接班上下学。教育的问题还是靠孩子的家长,但是奶奶们在“斗法”中的那些引以为豪的东西,很有可能都是错误的教育方式。
奶奶A:我家孩子很厉害的,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们已经能背100首唐诗了。他很喜欢这里的老师,都是主动要来上课的。(奶奶想表达的是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并且爱学习)
奶奶B:我家孩子拼音都学完了,其实老师说,没必要都学完,但是我还是让他都学了。他已经认识300多个字了,他自己看书,很好的,我们都没有管,看到字就能拼读拼音,所以拼音很好学的,没那么难。(奶奶想表达孩子在语文学习上,已经认识不少字,拼音也都学完了,学习能力强)
看上去,奶奶B家的孩子,语文学习更胜一筹,又识字又会拼音,学习习惯也好,还能独立阅读,家长也很省事。但真的是这样吗?两位奶奶彼此不服气,继续开始“斗法”,这些对话是不是很常见?因为有可能家有即将入学的小学生,你们关注的语文学习也都是这些问题。
奶奶A:这里的老师很喜欢我们家孩子,还经常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表扬他很聪明,上课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们想过了,孩子学到什么不重要,还是要会跟老师搞好关系。(奶奶想表达,孩子的情商高)
奶奶B:我们英语也都学了不少,口语很厉害的,他从4岁,他妈妈就给他报了外教班,一对一学习英语。人家都说,上小学前,先要学习一年级的课,我是管不了的,他妈妈给他报的,不过孩子特别喜欢上课,我们都支持(奶奶想表达的是,我们家孩子特别爱学习)
不知道看到这里,大家觉得哪位奶奶胜出了?其实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两位小同学的学习前景都不太乐观。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犯的错,都会影响开学后,孩子的学习过程。别看上了衔接班,提前学习了一年级的语文课,但到底是学习成绩重要还是学习习惯重要?两位奶奶都输在了哪里?我来和大家说一说。
1、学习习惯更重要
两位奶奶在辅导班门口“斗法”,主要是不想在孩子的学习能力上认输。这反映了大部分家长的教育心理,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总要比别人跑得快一点才行,只有比同龄人凸显得能力超群才是跑得快。未上学前,拼命让孩子认字、阅读、学拼音,当然有的学生学习天赋好,确实也能在家长和辅导班的指导下学习好这些内容。但是对于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的培养更重要。从老师的角度,我们更喜欢专注度好、能够自己收拾书包、能听懂老师指令的学生。
两位奶奶在“斗法”中,奶奶B说,孩子已经认识了300多个字,可以独立阅读了。这已经是非常好的语文学习积累了,通过认字,孩子拼音拼读掌握得也很好,认识字就能认拼音,这根本不用人教。看起来好像孩子都学得很轻松,但是家长把学习顺序搞反了。拼音是识字工具,我们应该通过学好拼音,才能更好地来识字。
2、语文书写更重要
我们从奶奶们斗法中可以看到,不管家长出于什么目的,把孩子送到衔接班来学习,都在强调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以此来判断孩子的学习能力。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语文的书写能力,能背几百首唐诗固然不错,但是考试是只考你的背诵能力吗?
显然不是,语文考试考的是你书写的能力,唐诗光会背没有用,碰上诗词填空、默写文学常识等题型,还是会出错。而且拼音学习也是这样的,光会照着书拼读,一到考试中书写的题型不是生字词写错了,就是丢掉了声调符号,拼音字母占格错误,一样还是被扣了分。
3、表达能力更重要
对于两位奶奶的“斗法”,他们都在强调,孩子很聪明、情商很高,想从这一点压倒对方,在老师看来,聪明的孩子要会表达,懂礼貌、习惯好,这才能赢得老师的喜欢。而且情商很高的孩子,他们接人待物传达的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能不能和同学友好地相处?敢不敢和老师提出诉求?这些都应该是上小学前应该培养的表达能力,学会说话是非常重要的,能背唐诗、也会写字、还会认读拼音,可是从不敢上课举手,遇到问题也不敢求助老师,甚至很难和同学相处的孩子,这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