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糖尿病风险高?ADA:可能是脂肪分布不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有的脂肪长得巧,多点也不危害代谢健康,有的脂肪有毒,会让我们得糖尿病。

当地时间6月26日,今年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议程上,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Touchstone Diabetes Center主任——Philipp E. Scherer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汇报,向我们解释了一件事:并非所有的身体脂肪都是平等的,有的脂肪长得巧,多点也不危害代谢健康;有的脂肪有毒,会让我们得糖尿病。
Philipp E. Scherer教授
导致糖尿病的根基之一:体脂处理不当
Philipp E. Scherer教授介绍,当我们在临床上看到患者B细胞功能受到损害的时候,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最终的冰山一角。
在这之前,首先是身体无法在能量正向平衡的过程中将脂肪组织扩展,即无法把脂肪放到该去的地方,比如皮下脂肪组织;第二步,由于第一步处理不当,没被正确配置的脂肪总要有去的地方,于是,就去了包括肝脏在内的其他器官组织,这一情况叫做脂肪异位,我们常说的“脂毒性”就发生在这一步。在这之后,将会观察到胰岛素抵抗,然后是B细胞损坏——发生疾病。
从脂肪代谢失当到B细胞损坏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讨论的脂肪处理,是指身体内部的脂肪处理,而并非指的是吃下去的脂肪——糖在经过代谢后也会变成身体脂肪。
脂肪关键不在量?
在临床上,我们有时会观察到一种个体差异:可能同样的体脂含量,有些人的脂肪分布比较安全,集中在皮下和相应的脂肪组织中,代谢健康情况相对较好,而有些人则比较不幸,脂肪爱去内脏祸祸那里的工作细胞,代谢健康就很成问题。
Philipp E. Scherer教授也明确的指出了这一点,如下图所示,体脂含量和胰岛素抵抗确实在趋势上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在统计中,依然有一些个体偏离了趋势,于是出现了体脂含量低而代谢不健康的瘦子,以及体脂含量高但代谢健康的肥胖者。
Philipp E. Scherer教授总结,关键的问题也许不在体脂的量,而在于质
代谢健康的胖子长啥样?
有代谢疾病的瘦子不少见,但是代谢健康的胖子到底什么样?他们的身体脂肪又有什么特征?
Philipp E. Scherer教授承认,所谓“代谢健康的肥胖者”现在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它的定义应该是什么样?我们到底能否把“代谢健康”和“肥胖”两个完全矛盾的概念放在一起?
Philipp E. Scherer教授介绍,2011年有研究试图定义“代谢健康的肥胖者”应该符合以下条件:高体脂、胰岛素敏感性高、异位脂肪少、甘油三酯少、炎症水平低、HDL胆固醇含量高、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低、脂联素水平高、载脂蛋白B水平低。而代谢不健康的肥胖者,除了同样有高体脂,其他指标完全相反。
但是,根据一项2019年的研究显示,许多临床研究对代谢健康的肥胖的定义非常多样化,甚至一些发生一两种代谢问题的肥胖人群也被定义为“代谢健康”,而真正没有任何代谢症状且HOMA-IR较低的肥胖者在总肥胖人群中占比低于7%。
对“代谢健康的肥胖”(MHO)定义参差不齐
那么,这极少数可能存在的代谢健康的肥胖人群,其健康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呢?
动物研究发现,经过特定基因改造的肥胖但健康的小鼠,其脂肪形态与肥胖但不健康的有明显差异,比如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 ,WAT) 里的脂肪细胞明显更小,慢性炎症更少,在肝脏中细胞纤维化更少。这三种优势又使得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和B细胞功能都更优。
健康和不健康小鼠的脂肪组织、肝脏和胰腺组织标本对比
脂联素或许是身体管理体脂的关键
Philipp E. Scherer教授认为,之前提到的健康肥胖者的脂联素水平可能是身体管理脂肪的一个关键因素。脂联素是一种具有抗细胞凋亡和抗炎作用的胰岛素增敏激素,几乎完全在脂肪组织中产生,一半情况下,脂联素水平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著降低 。
同样BMI,脂联素水平高低与代谢健康出现关联性
动物实验发现,经过基因改造的脂联素过表达小鼠,在肥胖状态下,其B细胞量能够逐渐恢复,甚至能接近健康的野生型小鼠。
此外,脂联素水平高的小鼠,在心脏疾病模型中存活率也更高。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脂肪代谢本身是复杂的,脂联素的水平一方面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也影响着其他代谢因素。如果要对脂联素进行干预,还要关注其上下游相关因素以及瘦素等激素的水平。
脂肪代谢的复杂性和协作性
环球连线,对话作者

小编

脂毒性在不同人种当中有区别吗?什么样的区别?

Philipp E. Scherer教授
当然有。不同人种之间的脂肪分布就有许多的不同,进而导致了脂毒性在不同人种当中的不同。比如,我们明显的观测到在亚洲人群中出现的不良的向心性肥胖的趋势。这种脂肪分布和脂毒性的差异性可能与各地饮食结构的不同有关,也与人种基因差异有关。

小编

可以用生活方式干预来提高脂联素的水平吗?怎么提高?

Philipp E. Scherer教授
减重就可以。L. Maria Belalcazar等人发表的研究中发现,采用每周175分钟MET大于5的体育锻炼(快走),以及热量限制饮食,坚持1年,实现减重7%的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出现了平均21.1%的显著升高。
本文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姜飞熊
责任编辑丨曹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