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战略要求还是火力不足?二战后打巷战为何不直接炸平建筑物?

人类好战,自古有之。从在丛林里争夺第一只擒获的野兔开始,人类便开始了永无止境的斗争,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斗争便从普通的部族纷争上升到国家之间的暴力冲突。这或许就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原则,在人类社会的延伸。正如以色列著名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说:“人类的历史,一半是战争史。”

在古代社会,战争的范围和杀伤力其实都不是很大,上层阶级之间的腥风血雨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武器技术水平的提升,战争一改往日仅限于沙场的厮杀形式,逐渐扩大到村庄和城市。由此,战争不再是两军的对垒与厮杀,无辜的居民百姓也经常成为战场的炮灰。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多数的战争都发生在人口密集度很高的城市,交战双方在街巷之间你追我打成了常态。

然而,心细如发的学者们在研究二战史时发现,战争后期,在频繁的城市争夺战中,交战双方却少有采取“直接炸平建筑物”的做法来夺取战争的胜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二战的时候人们的道德水准都提高了,所以才没有用“不人道”的方式夺取胜利的吗?我想,哪怕是提出此种说法的人自己都无法用这种理由说服自己吧!战争本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哪有什么慈悲之心可言,若要跟敌人论人道,大约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一方战败,沦为阶下囚的时候了。

事实上,二战时,在打城市战时保留城市建筑物,这是一种战略,是经过了多方考虑而实行的军事决策,并非妇人之仁的举动。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在城市中作战时,直接炸平建筑物的做法不仅不是明智之举,甚至是一个“自损”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

试想下,在偌大的城市中,敌人会全都躲在建筑物里等着你去把他们给炸飞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隐匿在城中的人都不会傻乎乎地躲在明处,与敌方正面硬刚。他们通常都会躲在提前修好的城市防空洞,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军事防御工事中,伺机偷袭入城的敌人。也就是说,作为一支入城的军队,如果贸然炸平了建筑物,其实对敌人也不仅不会造成分毫损伤,反而还浪费了很多自己的火药,岂不是得不偿失?

而且,更重要的是,将城市里的建筑物全都夷平之后,入城的军队就失去了一道人工屏障。这就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原本居于城中的一方当然很容易就可以对入城的军队进行攻击。这样看来,此种做法不是自寻死路吗?

比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希特勒的军队就犯下了这样愚蠢的错误。德军军队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区时,不管三七二十一,火炮炸药齐上阵,几乎是一举夷平了整座城市,城中的建筑物无一幸免。然而,德军胜利了吗?当然是没有,德军虽然炸光了斯大林格勒里的建筑物,但是却没能伤到躲在地底下的苏联军队。当德军气势汹汹地冲进城区,天真地以为自己就要占领这座城市时,躲在暗处的苏联人齐刷刷地涌出地面,给德国人迎头痛击。德国人用自己过半的火药换来的是惨败的结局,可见,炸平斯大林格勒的建筑物,的确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德国人的失败给其他国家的军队给予极大的警醒,除此之外,战后的影响同样是政治家们不能不考虑的因素。在巷战中,直接炸平城市建筑物的做法对城市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当然,和原子弹比起来,这显得“善良”许多。但是,它给战后重建事业造成了极大阻碍,人们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恢复城市的面貌。

虽然说在人类社会中,战争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战争却是不可能长久的,和平建设才是人类的常态。所以,如果在战争中贸然毁掉一座城市,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很有可能就会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和批判,很少国家能够忽视国际舆论的压力。

历史上的汪达尔人在入侵罗马的城市时,曾秉承的就是类似的强盗政策,“杀光、抢光、烧光”,给许多珍贵的古代文明带来了毁性的灾难。直到现在,在人们的印象里,“汪达尔主义”仍是毁灭城市文明的刽子手。汪达尔人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镣铐,在历史上遗臭万年。我想,对于极度重视文明的现代社会来说,应该没有一个国家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做出此等恶劣的行为,即使在混乱的战争中也不例外。

不过,虽然理智的军队会规避这种行径,但是在一些比较紧急的情况下,也有不少人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将城市的建筑物整个炸光。在车臣战争中,俄国军队进入格罗兹尼时便是如此,步兵未到,大炮和火药已经满天飞,齐刷刷地落在格罗兹尼的城区里,漫天的火光几乎点燃了整座城市。

然而,俄罗斯人却发现,轰炸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他们耗费了大量的弹药,对城市的建筑物造成的毁坏程度还是很有限的。这是因为,现代城市的建筑物大多都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的结构,混凝土十分坚固,难以分解,而且熔点范围在1800度到2500度之间。因此,即使是用炸药火炮反复进行轰炸,也很难将它们全部夷平,总会留下一些断壁残垣。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弹药成本,实在是不划算。

而且这些断壁残垣很容易就成为敌方狙击手们的天然屏障,他们可以借助这些建筑物,随时对入城的军队实行射击。对于费大力气炸毁建筑物的一方来说,这反而有点吃力不讨好了。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相比,战争的形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战争更多讲究的是技术层面的较量。因此,在现代军事家看来,诸如大规模炸平建筑物的行为,是盲目且低效的,对于夺取战争的胜利其实起不到多大作用。而且,考虑到国际影响,军队也必须顾及国家形象,因此在攻打敌方时,也不会做得太过火。

文/元气少女QMQ

参考资料:

1、《美军用于巷战的六大技术》,王本亮

2、《二战后巷战发展史 从以弱敌强的法宝到新技术表演场》,白孟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