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原文·译文·赏析

〔清〕侯方域

原文

仆窃闻君子处己,不欲自恕而苛责他人以非其道。今执事之于仆,乃有不然者,愿为执事陈之。

执事,仆之父行也。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汝至,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炤,汝当持刺拜于床 下。”语不及执事。及至金陵,则成公已得罪去,仅见方公,而其子以智者,仆之夙 也,以此晨夕过从。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噫,亦过矣。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既得之,必喜,而为仆贳酒奏伎,招游舫,携山屐,殷殷积旬不倦。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 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愿更以道之君之友陈君定生、吴君次尾,庶稍湔乎。”仆<bzgwgz_016/bz>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又不少佳宾客,足自娱,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仆道之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若仆独私从光禄游,又窃恐无益光禄。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凡此皆仆平心称量,自以为未甚太过,而执事顾含怒不已,仆诚无所逃罪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洶洶,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仆与左诚有旧,亦已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其心事尚不可知。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万一有焉,此必日暮途穷,倒行而逆施,若昔日干儿义孙之徒,计无复之,容出于此。而仆岂其人耶,何执事文织之深也!

窃怪执事常愿下 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之故,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心事果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而奈何陰毒左计一至于此!

仆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独惜执事忮机一动,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酧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而义婉也。仆且去,可以不言,然恐执事不察,终谓仆于长者傲,故敢述其区区,不宣。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 

我私下听说,有德行的人处世立身,不应自我宽容而对别人却苛求责备,从而反对别人的政治主张。如今阁下对于我,可不是这样,愿为阁下陈述之。

阁下是我的父辈,神宗末年,跟家父一起在朝廷任职,想处得颇为融洽。而后虽然始终想为阁下效劳而不能,阁下自己应当追忆其中的原委,不必我再赘述。家父被削职归里时,我还年少,每次侍奉左右,家父没有不忆念阁下的才华,而整日嗟叹惋惜不已。到我年纪稍大一些,开始懂得读书上进,便前往金陵寻朋访友。临上路时,家父为我送行并叮嘱说:“金陵有位御史名叫成勇,虽然对我来说是后辈,但我内心却很器重他。你到金陵后,应当以他为师。还有一位老朋友方孔炤,你应当带上名片去拜访他于床 前。”谈话中未提及阁下。待我到了金陵,成勇公已因得罪朝廷而离开了,仅见到方公,而他的儿子方以智,是我的故 ,因此朝夕相处,过往密切。阁下和方公都是我的父辈,理应前往拜谒,然而我却不敢,阁下应当自己追忆其中的原因,不必我多言。如今阁下却责备我与方公情深意厚,而对阁下疏远。噫,也太过份了!

有一天,忽然有位王将军来拜访,态度十分谦恭。以后每次来到,总要邀我写诗,得到之后,总显得那样高兴,然后为我买酒和邀请歌妓演奏,并呼来游船,带上登山的鞋,一起游山玩水。态度极其恳切,连续多天而无倦色。起初我不了解他的目的,后来因生疑而追问王将军。于是,王将军屏退左右告诉我说:“这都是因为阮大铖希望与你结 的缘故。阮大铖近来正受到诸位的辱骂,希望你再和好友陈定生君、吴次尾君说情,幸能略加洗刷。”我严肃地辞谢他说:“阮大铖身居高位,又不缺少贵宾佳客,足以供自己玩乐,哪里需要用上这二、三位书生呢?如果我把你们的要求说给陈定生、吴次尾听,一定会再次被他们两位所拒绝。假若我私下独自和阮大铖 游,只怕对阮大铖又毫无益处。八天来承蒙尽心款待,可谓情深意厚,然而却不得不一刀两断。”这一切我平心思量,自以为并无过份之处,而阁下却一直感到怨怒不已,那我的确无法逃避其罪责了!

昨天夜里刚刚睡下,杨文骢县令敲门进来对我说:“左良玉的部队将要到来,都城里人们惶惶不安,阮大铖在清议堂扬言说,你跟他是老 情,而且和他内外相接应。你为何不赶快离开!”我才晓得阁下不单怨怒而已,而且怀恨在心,欲使我灭族而后快。我和左良玉固然是老相识,但已遵照熊尚书的教诲,写信制止他东下,可他的心事尚不得而知。倘使他冒犯朝廷,那就是贼;如果我的确在内接应,也同样是贼。有志节操守的人都略知礼义,何至于心甘情愿作贼!万一有这样的人,必定是那些日暮途穷、倒行逆施,犹如往昔魏忠贤的干儿义孙之流,无计可施,或许出此下策,而我岂是这种人?为何阁下给我罗织如此深重的罪名!

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阁下常常表示希望结 天下名士,却反复无常坐失机会,以至于嫁祸于人使之灭族,这是很违背初衷的。倘使一旦回忆天下名士之所以远离阁下的缘故,未必不感到后悔,感到后悔则未必不改。果真感到后悔而加以改正,只要静待数年,阁下的心事未必不会显露出来。心事果真显露之后,天下名士未必不会接踵而来。我果真见到天下名士接踵投靠到阁下的门下来,也一定尾随在后,陪礼谢罪,恐怕还不为晚。阁下何至于筹划出如此陰险毒辣的下策!

由于遭受战乱,我如今已无家可归。如乘上小舟浪迹江湖,安置一己之身并不难。只痛惜阁下已萌生忌恨之心,要是长久隐居民间则已,万一又得志上台,必将杀尽天下之名士,来报复你以往的积怨,那末这就使天下名士终于不再投奔阁下之门。而后代操笔著书以评论阁下的人,也不可能象我这样写得文词谦恭而意思委婉了。我暂且离开这里,可以什么也不说,然而只恐阁下不能明察原委,以为我对长者态度傲慢,所以才敢于向阁下坦露自己的恳切之情,言不尽意。

(高章采)

鉴赏〕

崇祯十二年(1639),二十二岁的侯方域赴金陵乡试。当时由一百四、五十人签署的、驱逐阮大铖的《留都防乱公揭》的巨大风波尚未平息,他也立即卷进这“为国锄奸”的政治漩涡中。而由于阮大铖与其父辈曾为同僚,阮便企图利用与侯府的这层关系,拉拢侯方域向讨阮最激烈的吴应箕、陈定生诸人说项,并暗中指使门客“王将军”与侯结交,雇船买酒,殷勤侍奉。侯洞悉此中隐情后,即与王断绝来往。阮既拉侯不成,恨之入骨,便继之以打击、借左良玉移兵金陵、都人汹汹之时,用谣言嫁祸于侯方域。此信便是侯方域在逃离金陵到宜兴陈定生家避难前夕所写。信中揭露阮大铖的丑恶嘴脸,表现了不向权势屈服的精神,义正辞严,锋芒锐利,文笔流畅,感情充溢。

侯方域诗、文兼擅,其文刚健清新,言辞洗练,为当世所重,与魏禧、汪琬并称为“国初三大家”; 其友徐作肃赞其文一反明人冗长、肤浅之弊,直比之唐宋八大家; 郑板桥也认为“朝宗古文标新领异,指画目前,绝不受古人羁绁”。

侯文确有独到特色。正如他在这封信末所明示的,其文“词微而义婉”。尽管其锋芒锐利,但并非剑拔弩张,而是富于含蓄蕴藉之美,无辞气浮露之弊,自始至终,娓娓而谈,如家人父子话叙家常,时时尊阮大铖为“父行”,赞其少年时有俊才,“与大人” “相得甚欢”。对阮行拉拢诡计所指使的门客“王将军”,也说“辱相款八日,意良厚”云云。甚至对阮嫁祸灭人之族的恶念邪行,还希望他悔而能改。总之,全文给人的感受是热忱而非冷峻,是诚挚而非虚饰。

其次,这封信析理透辟,援引事实,以理服人。如针对阮大铖所谓对长者倨傲的指责,则以父命作解释,说初到金陵,理当拜谒,然而不敢者,为父亲大人未尝嘱咐此事也。拜谒方公,只因与其子方以智为夙交,故晨夕过从,这不能说成是厚方而薄阮。特别是针对阮大铖就左良玉移兵金陵之事所制造的谣言,据理批驳,说服力尤强。

本文叙事,依时间先后顺序,逐层递进,条理清晰,却又不是平铺直叙。首段写初到金陵,拜谒相知;末段写逃离金陵,陈述区区。中间三段,首写王将军之殷勤款待,次写昨夜方寝,杨文骢告急,最后戳穿阮大铖施展阴谋的险恶用心。全文确实波澜起伏,摇曳生姿,故历来为人传诵。

(0)

相关推荐

  • 韩信刚死,刘邦要煮蒯通,蒯通:“是的,就是老子劝韩信反的。”

    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谋反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汉书> 公元前196年,60岁的刘邦从平叛陈豨的战场回来,很是烦躁.他的夫人吕 ...

  • 公元1374年,金陵街头人声鼎沸,江南第...

    公元1374年,金陵街头人声鼎沸,江南第一才子高启被朱元璋公开腰斩.临死前,高启神情坦然:"我一生自比天上仙卿,何惧生死!是非功过,后人自有评说."说罢,高启被劈成两半,凄惨死去. ...

  • 韩愈《上宰相第三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巳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 ...

  • 文言文指导:梳理文意,仔细比对,精准概括赏析

    一.用比对法判断内容概括是否有误 1.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命题方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 ...

  • 古文观止130: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愈闻周公之为辅相(xiàng),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bǔ),方一沐(mù)三握其发. 1.乡贡进士: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参加考试而中进士的人 ...

  • 王渔洋与江南遗民诗人

    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二十五岁的王士禛以二甲第三十六名,与吴国对.李天馥.王曰高.萧惟豫.张一鹄.李念慈.毛际可.邹祗谟.郑重等名士同榜进士及第.照例进士二甲前列可授部主事,但此科以给事中上言都 ...

  • 经典文言文《前赤壁赋·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 ...

  • 经典文言文《说琴》·原文·译文·赏析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 ...

  • 经典文言文《原君》·原文·译文·赏析

    [清]黄宗羲 原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 ...

  • 经典文言文《江天一传》·原文·译文·赏析

    [清]汪琬 原文 一江一 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 ...

  • 经典文言文《狱中杂记》·原文·译文·赏析

    [清]方苞 原文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以,杜君曰:&quo ...

  • 经典文言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 ...

  • 经典文言文《狱中上母书》·原文·译文·赏析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 ...

  • 经典文言文《吴士》·原文·译文·及赏析

    [明]方孝孺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 ...

  • 经典文言文《医戒》·原文·译文·翻译

    [明]李东陽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证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形日就惫,医谓为瘵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