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美学探索(一)
肖旭
诗歌是世界文艺史上最老的老人。
在其他文学艺术门类尚未产生之前,人类最先创造了诗歌。
甚至在文字被创造出来之前,人类在劳动中就产生了“杭唷杭唷”派,产生了歌唱自己、歌唱劳动和爱情的最早的诗歌。
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光辉著作往往是诗歌,第一个伟大作家必定是诗人。
诗是人类表现自己、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最早的文学样式,是人类最早创造出来的感情的结晶、精神的花朵、智慧的果实。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最早的艺术创造。《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国风》是带有深刻时代印记和鲜明地域色彩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描绘的是一个鲜活的、富有情感的、天人合一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真实、怒放着生命力的世界,是华夏民族勤劳、善良、勇敢品格的赞歌。
《周南·关雎》、《秦风·蒹葭》、《魏风·硕鼠》、《邶风·击鼓》等有代表性的名篇以歌颂劳动、歌颂生活、歌颂爱情、歌颂爱国为思想脉络,以诗见史,以诗言情,以诗明志。再现原诗意境,扩展受众的审美体验和想象空间。凸显《诗经》美仑美奂的艺术品质,比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她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从历史眼光和时代视角的结合上,深入挖掘中华经典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解读和展现中华经典的精髓神韵,创造一种让中华经典走近百姓、走向世界的新形式。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 ——《魏风·硕鼠》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不论是对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对男女间诚挚爱情的抒写,或对自己劳动生活的歌颂,都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乐土”,对美(美好的理想、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人)的向往与渴望,表现了古代人民的美学观点和美学要求。
马克思说:“人是按美的规律来造形的。”“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诗歌就是反映“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早的、也是最好的文艺样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