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正身,孩子可鉴
晚上又在无聊地刷手机,其实可读可鉴者聊聊,可是就在这聊聊之中,有一篇文章闪了眼,谋篇布局颇具匠心,言之有物,言语有声,真在为好文叫好时,发现是同事的孩子,一个中学生的文章,除了对自己的汗颜之外,敬佩之心油然。
可是转念一想,也觉得自然。同事本人博古通今,是一个微博大V,常常能写出读者几十万的雄文,除此之外,书法也颇具功力。想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浸染了些才气,才华出众,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想来三苏之所以能够文撼江湖,青史留名,也一定是和这样的家庭氛围分不开的。
很少追星,但是知道黄磊,是因为其爱读书。是娱乐圈里有名的爱书之人,而他的女儿多多,耳濡目染之下,有喜欢看书,黄磊微博里发的多多照片,大多数时候都捧着一本书。长大后的多多,也成了有名的小才女。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美,但是孩子怎么去体会?蒙曼说,“阅读是一种习惯,只要父母在阅读,就能让孩子得到成长。”你不用说教,自己拿起书读的时候,孩子也就学会了亲近书本。
希望孩子爱看书,首先要自己爱阅读,希望孩子积极向上,那么自己首先不能每日负能量,希望孩子勤奋刻苦,那么在给孩子看到的自己,也一定是每日发愤图强的模样。
《后汉书》上有一句话: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你是什么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人。”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古语,“有其父,必有其子”,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谚语说,“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都是说的同一个理,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
常常会碰到孩子问问题,可是我只会瞪着一双无知的眼睛,诺诺地说,“我不会呀!我不知道呀!”孩子常常会说,“那我自己上网搜吧!”没有责备,只有无奈,眼神里都是失落,心里肯定在想,“谁让我摊上这么个妈呢?”而我也会在此时,想起那篇撼动人心的中学生作文,《我的妈妈啥都不会》,愚昧,无知,拙笨,无能,大概就是这样的妈妈的代名词。人生漫漫,需要父母去做老师指导的地方太多了,也许某一时某一处的适时指导指点,会让孩子的人生从此大不一样。人到中年,发觉现实的骨感,处境的艰难,也许人事都不能如意,但是有一种成功肯定是无法替代的,就是你还可以从孩子眼睛里看到崇拜的眼神。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自己抱着手机刷屏,问孩子,“你在干嘛?”他说,“我在吸大烟!”扭头一看,果然是躺在床上玩手机,怒火蹭蹭往上涌,但是即刻就偃旗息鼓,蔫了,想想自己都在玩手机,有什么资格指责孩子?有人说,“这世上最贵重的富养,就是父母的榜样。”可惜我让孩子生长于贫瘠之地。父母是孩子的根,孩子只是花朵;鲜花能否盛开一定取决于根的质量!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外国教育家马尔库沙曾经说过:“孩子的目光就象永不休息的雷达一样,一直在注视着你。”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刻画在孩子的身上。
父母勤奋,孩子就明白了努力;父母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父母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父母冷静,孩子就学会观察;父母宽容,孩子眼里计较的事就少了;父母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了;父母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为了镜子的可鉴,请父母先正身。
2018.6.4晨 郭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