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薛宝琴的“怀古诗之谜”(五)

破解薛宝琴的“怀古诗之谜”(五)

原创2020-01-11 21:35·吴氏红学

作者:龍乡

紧接薛小妹的十首怀古诗下,是这样一段文字: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看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

从上面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宝钗的意思是说怀古诗的前八首与后两首是有区别的。从黛玉话里可见,前八首可以形成一个整体,后两首与前八首虽有关连,但后两首之间联系更紧密一些。因此,最好把后两首合于一处解读。且看这后两首诗: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依宝钗说:“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都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按照我对前八首的解读,那就是,前八首写的是南明“三帝一监国”之十八年历史,这样的历史当以有帝王的政权而载入史鉴。后两首表达的内容则不会以同样的形式载入史鉴。但是,即使另作两首,南明哪里还有“三帝一监国”这样的政权呢?

黛玉的言外之意是:虽然后两首表达的与前八首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虽不能以朝代政权一样载入史鉴,但一定会以其它形式载入历史。

那么该怎样来解读后两首怀古诗呢?前八首都是由真实历史形成的古迹,是有迹可循的;后两首只是因两本虚构的戏,附会出的“古迹”,有无迹可循的感觉。

第九首是根据《西厢记》写出来的,其故事发生在山西南端蒲州(永济县)的蒲救寺,也作蒲东寺。在这无法找到与南明时期有关联的重大事件。蒲州与陕西潼关隔黄河相望,农民军与明军曾在那里发生数次激战,但在时间上与南明没有关系。第十首是根据《牡丹亭》而写,戏中江西南安的梅花观,在南明时期同样没有相关的大事件记载。然而,《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与后两首怀古诗的“巧合”绝非偶然,理应在这里可以寻找到解读的提示和线索。

这一回写的是元妃省亲之后,宝玉和众姊妹依元春吩咐住进了大观园,黛玉在葬花的时侯,从宝玉那里看到了《西厢记》。随后宝玉被袭人喊走之后,关于黛玉的那段略显突兀的描写一字一句都太耐人琢磨,甚至无须去追究开头一句中的“宝玉去了”所隐藏的特殊涵义即与后文形成了因果关系: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太喜欢戏,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着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想到:“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听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闺阁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仔细品味后,便不难看出本章回目及这段文字,既隐藏了极深的涵义,且是那最后两首怀古诗所隐藏事物的背景。是什么样的背景令林黛玉“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呢?

先来看黛玉听到的《牡丹亭》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此时黛玉心中所感是:“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所谓的“好文章”,是隐言那些戏文,在此书中“另有文章”;所谓的“趣味”是令黛玉落泪的“趣味”:前两句中的“姹紫嫣红”实是隐喻朱明王朝,意即原来的朱明江山,在满清的铁蹄下已经成为断井颓垣;后两句上句的“良辰美景”实为“伤怀日,寂寥时”,对应的是《红楼梦引子》中的“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下句的“谁家院”,让人想到的是骆宾王“讨武曌撽文”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意即那些“赏心乐事”如今只属于夺取天下的满清。

接下“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引申出的是:怎教这大明江山,一去不还。因此上“你在幽闺自怜”,你只能躲在幽寂的角落独自伤悲。“水流花谢两无情”,一切变为过去是那样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南唐后主当年的悲叹,如同《西厢记》中的“花落流红,闲愁万种”一样令人感同身受,怎不使黛玉“站立不住”,“眼中落泪”?

那么这种亡国之痛,又以葬桃花象征,是隐喻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呢?还是隐喻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呢?

香菱的判词就是答案:

“根并荷花一茎香,”

一一大一统的明朝与南明政权原本是一脉相承;

“平生遭际实堪伤。”

一一南明十八年所遭遇的一切实在是令人痛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一一自从永历帝被汉奸吴三桂绞死在逼死坡上;

“致使香魂返故乡。”

一一就此使历经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烟消云散。

可见在作书人的心目中,明朝并非亡于1644年,而是亡于1662年;国祚并非276年,而是294年。这样,也就更证明了位于前八首怀古诗之后的两首怀古诗,所隐藏的人物或故事是在永历帝被害之后。至于这两首诗隐藏了什么,且看其下文中李纨的那些言语:

“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李纨开头几句话中“原是到过”,“事虽无考”,“古迹”,“愚人”等,实中有虚,虚中藏实,似在告诉读者,下面之言语,当须细嚼,分辨明白,否则会被“愚人”。

对李纨后面话中的关键词“京”,“关夫子”,“坟”,“一生事业”,“生前”,“名望”,“敬爱”,“《广與记》”等进行仔细揣摩分析,得到这样一些信息:

其一,关羽是山西运城人,运城与《西厢记》中蒲救寺所在的蒲州(永济)搭界,同处山西南端,此是有意为之。

其二,关羽被杀后,孙权将其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葬于洛阳,孙权以诸侯之礼将其身躯安葬在当阳,刘备以其衣冠建墓于成都,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间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一说“魂归山西”)”。可见在“上京时节”得见关夫子坟三四处无考,而是另有所指。

其三,《广與记》分两个版本:明万历年间,陆应旸编纂的称《广與记》,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蔡方炳在前者基础上增订的称《增订广與记》,较前者更加完备、准确,是一部以图记名之的古代中国地图集。李纨言《广與记》而不言《增订广與记》,意在指出后两首怀古诗隐写之人,虽亡于永历帝被害之后的清朝,但却是纯粹的明朝人,而且“生前”“名望”“一生事业”是被“敬爱”的。

(李定国)

由以上可知,李纨其实是在以“关夫子”来演说李定国。事业、名望、敬爱等于李定国自不名说,《西厢记》中的蒲救寺,和关羽故里运城皆属春秋晋国故地山西,借以隐指李定国因显赫的功绩被永历帝封为晋王。1662年六月十一日,在云南南部勐腊的李定国,正逢四十二岁生日,突然接到了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的消息,恸哭中命人为永历帝发丧,全军将士穿白衣,李定国披发徒跣,写诵抢地,两目皆血泪,大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已经传染上瘟疫的李定国,于六月二十七日在哀痛中病逝于勐腊。后来清廷为了防备南明余部借李定国在勐腊之墓聚众反清,特将之迁到北京,乃改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这就是李纨借“上京时节”得见关夫子坟的隐意。而李定国在西双版纳勐腊的葬地遗址尚存,村民们逢忌日必祭祀之。傣族人民为纪念他,捐资建李定国祠,称“汉王庙”年逢春节,杀猪宰鸡去祭祀。

李定国病逝后,在内陆的抗清力量仅剩夔东十三家,他们以三峡地区的茅麓山为根据地,一直坚持到1664年,郝永忠(摇旗)、袁宗第、刘仁纯等先后战死或自杀。清军调动大军十万,包围李来亨部于茅麓山,八月五日,粮尽矢绝,眼见大势已去,李来亨将金银财宝分与众将士,令部下分散突围逃命,自己却携全家自焚。大顺军最后一支队伍最终被消灭。随着坚持抗清达21年之久的夔东十三家宣告失败,大陆土地全部被满清占领。这般景象就是晴雯判词前的那幅图所表达的涵义: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雀金裘是用孔雀羽毛与金线缝织而成;绿孔雀在中国仅存于云南的南部和西部,也是处于云南南端勐腊的特有物种。1662年六月十一日至二十七日的十六天,恰似晴雯十六年的生命岁月一样,既漫长,又短暂。李定国在瘟疫与哀痛的双重折磨下,在这最后的十六天脑海中所浮现出的一切,不正如晴雯在病补雀金裘嘛:

她(他)会想到自己十岁时不是被赖大收留,而是被张献忠认作养子;

她(他)会想到自己进的不是贾府、大观园,而是从农民军转为明军进行抗清斗争;

她(他)会想到那不是左手上两根二三寸长、葱桶一样的指甲,也不是被金风仙花染得通红,而是自己训练的五十多头“象军”在一次次地冲锋陷阵;

她(他)会想到自己不是撕了两把扇子,而是“两蹶名王”数月间收复失地三千里而名震华夏;

她(他)会想到自己不是在用金簮刺坠儿并赶她出大观园,而是因“金簪传书”事件,彻底打残孙可望,而使他远逃;

她(他)会想到自己不是在抄家时把箱子掀了个底朝天,而是用最后六千精锐在磨盘山设伏三道,重创吴三桂率领的数万清军;

她(他)还会想到那不是嫂子多姑娘把宝玉揽在怀中,而是“咒水之难”时永历帝被缅王挟持,并交与吴三桂,自己却鞭长莫及……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一一大明再难光复,永历帝已“云散高唐”。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一一纵有光复大明之心,可叹力量太过薄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

一一数年来以弱胜强的战绩,招致清军又怕又怨,最后的失败是因奸徒与内讧。

“多情公子空牵念。”

一一光复事业最终化为空梦云烟。

第十首《梅花观怀古》中梅花观在江西南安,其实是隐指郑成功原籍福建泉州南安。郑成功与李定国是永历时期的双柱石,作为民族英雄,其坚决抗清和收复台湾的功绩已载入史册。1661年,清廷因郑成功不肯投降,在宁古塔流徙处(一说在北京菜市口)斩杀了已降清十六年的郑芝龙,并实施迁界令,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又挖郑氏祖坟。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使得郑成功内外交困,于1662五月初八,患病而亡(一说被投毒)。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

薛宝琴写的那首《西江月》“柳絮词”,便是写给郑成功的挽歌: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郑成功病逝台湾后,一直与其联合抗清的张煌言,依然孤军在东南沿海一带转战,其间,多次回绝清廷的招降。直至1664年七月十七日,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清军所俘。九月七日,张煌言被杀害于杭州弼教坊。当他赴刑场时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举目望见吴山,叹息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时年仅四十五岁。

最后,以贾元春的判词来结束对薛小妹“十首怀古诗”的全部解读:

“二十年来辨是非,”

一一历经二十年的抗清斗争,于永历十八年(1664)秋天,以失败结束;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一一这场战争开始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弘光政权建立之时。

“三春争及初春景,”

一一南明的弘光、隆武、永历三帝争取大明王朝的光复;

“虎兕相逢大梦归。”

一一满清凶残的铁蹄让这一切都变成了梦幻。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0)

相关推荐

  • 南明战神李定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说起李定国,估计很多人心里都充满疑惑,但说起郑成功,我们几乎都会知道他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其实,郑成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抗清运动的领袖,李定国也和他一样,是抗清运动的佼佼者.李定 ...

  • 南明翻盘的两个机会,只可惜他们一个也没抓住!

    公元1644年,满清八旗进入北京开始统治中原.直到康熙年间他们还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在此期间南明小朝廷一直在苟延残喘.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逼死在昆明的蓖子坡,康熙才发布诏书说永历既灭,大勋克集.此 ...

  • 他投奔朝廷,却密谋篡位,疯狂反杀十八个大臣

    明朝末年,崇祯帝面对国内流寇作乱和关外的清廷进攻,焦头烂额.李自成兵临北京后,他以身殉国,这时候作为全国性的大明王朝已经结束了.但是,哪怕是清军入关十多年时间,南方一直在试图恢复明室,这就是被后世称为 ...

  • 战败的明朝军队,为何不去东南亚建国?永历帝哭着告诉你答案

    明朝是一个很厉害的朝代,朱元璋一开始就是个放牛娃,后来通过奋斗打败了张士诚和陈友谅,又打败了北元,建立了大明王朝,真的是非常的厉害.而且明朝的皇帝都很有骨气,所以天子守国门死社稷,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 ...

  •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隐藏着二十年的形势变化图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隐藏着二十年的形势变化图 原创:龍乡 怪只怪薛宝琴所言的"暗隐俗物十件",惹得曹学专家们一直不亦乐乎地把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当作俗物谜在 ...

  • 乱解红楼之 怀古诗解谜(上)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薛宝琴以她所经过的各省古迹为题,编了十首怀古诗.这十首怀古诗,没有给读者留下任何解释和谜底,让千万读者如 ...

  • 乱解红楼之怀古诗解谜(下)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秦淮河畔的桃叶渡,留下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和他的爱妾桃叶的爱情故事.王献之歌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 ...

  • 《红楼梦》里一座山名人齐聚,薛宝琴怀古诗里透露端倪

    在前两篇文章当中,我以<红楼梦>里薛宝琴所创作的前两首怀古诗为线索,回顾了赤壁之战和交趾之战这两个历史上有名的战役. 曹雪芹不愧是个"全才",他在书里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

  •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蒙回前总批:文有一语写出大景者,如"园中不见一女子"句,俨然大家规模."疑是姑娘"一语,又俨然庸医口角,新医行径.笔大如椽.] 众人闻得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 ...

  • 李纨等诗谜以及薛小妹十首怀古诗解读

    李纨等诗谜以及薛小妹十首怀古诗解读 --作者家庭及撒手悬崖情况的提示 王钰报      内容提要:<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十首怀古诗是以诗谜的形式出现的,然而对于这十首怀古诗诗谜的谜底 ...

  •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底揭秘

    <红楼梦>中,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一直是个谜团,所咏十物虽然猜的人有很多,但是也没有个确定的答案,小编整理了下十首怀古诗的谜底. 一.赤壁怀古(棺材)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 ...

  •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底试解

    作者:刘永 薛宝琴在<红楼梦>里是迷一般的存在,她的光艳风采大有盖过林黛玉.薛宝钗之势.更奇怪的是,薛宝琴如同一位走南闯北的风尘女侠,"神龙见首不见尾",惊鸿一现,然后 ...

  •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全解

    <石头记>第五十一回,宝琴走过来笑道:"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 ...

  • 许浑的怀古诗意境凄美,只是淡淡着笔,却写尽了金陵的繁华与落寞

    金陵(南京)是曾经的六朝古代,自古就是繁华之地,令无数的文人在此流连忘返,写下过很多有名的诗作,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是刘禹锡的<乌衣巷>,整首诗语句简练,诗人通过外部的景物细腻的描写,以此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