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奇猪》

乾隆己酉夏[1],以编排秘籍,于役滦阳[2]。时校理久竟,特督视官吏题签庋架而已[3]。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即书,都无体例。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聊付抄胥存之[4],命曰《滦阳消夏录》云尔。

胡御史牧亭言[5]: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6],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7]。既而憬然省曰[8]:“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9]。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10]。尝见孙重画伏虎应真[11],有巴西李衍题曰[12]:“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13]。岂伊本驯良[14],道力消其鸷[15]。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可为此事作解也。

【注释】

[1] 乾隆己酉:乾隆五十四年(1789)。

[2] 于役:语出《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行役,谓因公务奔走在外。滦阳:河北承德的别称,因在滦河之北,故名。1789年夏,纪昀以校刊《四库全书》至承德避暑山庄。

[3] 庋(ɡuǐ)架:置放在架子上。

[4] 胥:古代的小官。

[5] 御史:专职监察官。

[6] 噬(shì):咬。

[7] 啖(dàn):吃。

[8] 憬(jǐnɡ)然:醒悟的样子。

[9] 长生猪:佛教把“杀生”列为第一重戒,主张以慈悲的精神保护、拯救一切生物的生命,谓之“护生”。“护生”被认为是功德无量的。有些寺院中豢养“长生猪”、“长生牛”,以示佛门慈悲之意,好生之德。

[10] 曩(nǎnɡ):以往,从前,过去的。

[11] 伏虎应真:即伏虎罗汉。如来佛祖座下有十八罗汉,而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弥勒尊者”,由清朝乾隆皇帝钦定。据说弥勒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饿虎长啸,弥勒尊者常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12] 巴:地名。今川东、鄂西一带。

[13] 骐骥(qí jì):好马,千里马。

[14] 伊:彼,它。

[15] 鸷(zhì):凶猛。

【翻译】

乾隆己酉年夏天,由于编排皇家藏书,我在滦阳从事公务。当时早已校理完毕,只是督察相关官吏题写书签、上架而已。白天时间很长无所事事,便追述以往见闻,想到了就写下来,没有一定的体例。都是细小琐屑的故事,明知与著述无关;但是这些街谈巷议的内容,也许有益于劝诫。因此叫办事员抄写了存放起来,题名为《滦阳消夏录》

有人养了一头猪,这头猪只要一看到隔壁家的老翁就怒目狂叫,横冲直撞的想冲上去咬他,见到别人了却不这样。隔壁老翁开始时对它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来吃它的肉。但不久就幡然醒悟说:“这大概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这世上没有不可解的冤仇啊!”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并把它送到佛寺里做长生猪。后来这老翁再见到这头猪时,它竟顺着耳朵非常友好的靠到跟前来,不再像之前那副状态了。纪晓岚下面评论说,我曾看过孙重画的伏虎应真图,上面有巴蜀西部李衍提的一首词:“真正至真至强至善的人,骑这个猛虎啊,就像我们平常人骑马那样简单,可不是因为猛虎本来就温顺良善,而是因为骑虎的人道行高深,把猛虎的那个凶猛险恶给化掉了。要知道天地之间,所有的情仇恩怨都是因果和报应,都有其可以化解和消弭的方法,都有其不变的规律和路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有一颗至善至强之心,就不要担心和顾虑这些所谓的仇和恨。”

这难道不也是值得我们启迪、深思并努力践行的境界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