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才明白:能力强并不值钱,人生最终拼的还是体能
前言
年轻时,大家总是“目光短浅”,看到眼前那些能力强,很聪明的人,自然觉得他们的人生一定很精彩,可到了四十岁以后,你会发现很多能力强的人,早已经没声没息,过安稳日子去了。
而那些一直活跃在一线的人,往往是那些体能很强的人,无论他们聪明与否,能力咋样,只要一个人的体能很厉害,他往往能在人生的后半期,做出很多事情来。
沃伦巴菲特在自传《滚雪球》里说,自己从11岁开始,就已经买了第一只股票,现在的他已经90岁高龄了,还在华尔街股市里“搅弄风云”。
为什么他能封神,大家叫他股神巴菲特,一件事做了将近80年,能不成功嘛。想想咱们自己,55岁想着退休,25岁开始工作,才30年的时间,怎么可能有大的成绩。
体能其实代表很多
孟子在《生于安乐,死于忧患》里写道。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其中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就是在看一个人的体能,如果你的体能不过关,你是经不起任何的折腾的。
一个人的体能很好,往往他的精力很充沛,走路的时候神采奕奕,而且思维敏捷,喜欢主动用脑学习,喜欢专研东西。
现在很多人说,底层靠体力赚钱的人都很懒,一点也不愿意学习,哪怕是回家以后,也不愿意抽点时间学习,而是躺在床上刷手机。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误解了他们,底层的劳动者忙碌了一天,体能早已耗尽,他们已经没有精力去用脑了,这时候刷手机被动的接受信息,大脑才不会拒绝。
想想自己很累的时候,你愿意动脑子嘛,因为你的大脑在排斥学习,你的体能不足了,不足以供给大脑充足的能量。
一个人的体能很好,也代表着他的身体不错,没有多少病痛,身体永远是革命的本钱。年轻时大部分人没有感觉,觉得身边的人都一样嘛。
可到了三十岁以后,特别是35岁以后,你就会发现了,很多人开始生病,开始频繁地往医院跑,有的是不规律的生活导致的,有的则是基因导致的。
所以,往往一个人的体能不行,他在后半生是没有多少持久力的,心力也跟不上,遇到问题就想躲开,遇到机会也没有多少精力,主动的去抓了。
大富贵往往在人生后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少有人能在40岁之前,赚到一笔很大的财富,大部分的人都在四十岁以后,才真正开始人生赚钱之路。
华为的任正非,在43岁才出去创业,前半生他一直是国企员工,默默无闻;阿里巴巴的马云,虽然1992年就进入了互联网,但直到2005年淘宝有了起色,他才算有钱了。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20岁到40岁这几十年,就是一个人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你是很难一飞冲天的。少年得志往往会摔得很惨。
《菜根谭》里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一个人伏在地上,隐藏自己很长时间,那么他起飞的时候,一定是一飞冲天;而那些最先开放的花朵,也是最先凋谢的。
所以,人生的后半期,才是真正做大事的时候,很可惜那时候大部分人,已经没有了体能继续折腾了。
很多人,进入三十岁以后,觉得自己妻儿有了,车房有了,人生已经圆满了,这个时候也开始发福了,体能开始走下坡路了。
而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有了人脉,有了更强的能力,也有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但可惜没有体能了,总是提不起精力去做事,这就是很多聪明人的缩影。
高学历的人,一般都败在体能上
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高学历的人,有不少都是博士毕业,那智商,毅力啥的肯定都是上等啊,为啥很多人最后却泯然于众人。
阿文个人觉得,还是精力、体能的问题,到了三十的时候,你让他们再出来打拼,适应社会上的那一套,他们的精力跟不上了,他们主要的精力,都耗在了学习上。
我身边就有一个亲戚,985高校的博士毕业,毕业以后本想去社会上闯一闯,但半年不到的时间,他就选择回到高校,说自己不适应社会的节奏。
其实我个人觉得,他就是没有精力,去完整地学习另一套生活的规则,还是因为自己体能不足,开始逃避困难了。
阿文寄语
四十岁才明白:能力强并不值钱,人生最终拼的还是体能。
诚然,年轻时看的还是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四十岁以后,大家拼的都是体能了,所有高层白领,都一定是体育锻炼的爱好者,这样身体才经得起折腾。
我是阿文,持续和你分享更多的人生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