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早就得到邀请,去参加10月29日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的中国格律体新诗网成立10周年庆典。站长晓曲特地告知,当天下午要安排诗歌朗诵活动,叫我把自己准备朗诵的作品先发过去,以便制作文档,在大屏幕上显示。这下还真让我作难了。因为我写的格律体新诗每首都适合朗诵,到底选那首好呢?思虑再三,选中了这首《偶有此念,戏为之》:这是两年前我突发奇想,即兴写下的,拿去在那样的场合朗诵似乎不合时宜。但是我最终还是选定发去了。我的想法是,在谈成绩甚至唱凯歌的时候,也要考虑新诗的现状,不能盲目乐观,没有危机感。当然那天就朗诵这首诗,并且先简单谈了选择的原因。朗诵时旁若无人,进入了诗里营造的情景,结束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30日在参观新都籍作家艾芜故居后,东道主安排外地客人到位于三河镇的南丝绸之路起点参观并午餐。常州来的格律体新诗诗人杨恒学对我说,他很喜欢《偶有此念,戏为之》,找我索要原稿。正好我行前抄了一份,便顺手递给他了。他仔细阅读,发现字迹不清之处便问个明白。当晚恒学竟将此诗誊抄后,以微信发给我了。此后,我便利用手机短信及微信将此诗多次“发表”,收集反应。结果有些出乎意外,竟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在微信里得到许多个“赞”、鼓掌和鲜花。下面是一些回复的手机短信和微信跟帖(大抵按反馈的时间先后,就不一一列名了),完全照录:我想肯定有人会留步欣赏。美好的事物总会引起人们的向往。诗人总是被世人视作异类,诗人希望收获的唯有献花和掌声。读诗如见人!见您诗思如此敏捷,诗味如此浓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万老师,饱含深情,直抒胸臆,句句动人心扉!是对这个世界的呐喊与告白。真为你的精神所感动!诗是您的最爱,您的追求。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知己难求!这样的体验得有很坚强的心态才行啊!令我高兴的是,诗友申洪洲在微信里告诉我,此诗转发后获得很多好评,也有想刊发的,可是没有稿费,问我是否同意。我说能够刊发就好,稿费有没有无所谓,他就代一家刊物要去了我的地址,以便见刊后寄赠样刊。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老友程文的公子雪峰很快就发来一首和诗:真有意思,他比我这个冒充的“流浪诗人”更加自由自在,无牵无挂,那种境界我是永远也达不到的。不知道雪峰忽然提到萨玛拉这座曾名古比雪夫的俄罗斯名城有什么奥妙,算是留下一个疑点吧。末了,还有一件趣事值得一提:认真而天真的浮云兄竟一本正经地和我探讨过在咖啡馆、茶座开辟诗歌朗诵场地的可能性呢。
万龙生,1941年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移居重庆。1957年在《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出版了多种诗集、诗论集。曾任江北区文化局局长、重庆日报副刊部主任、《重庆文学》副主编等职,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重庆艺苑》副主编、“东方诗风”论坛名誉站长、《渝水》诗刊主编等职。在新诗格律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中有独到建树。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二刊”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二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