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风度美
肖旭
1、风度美是人类社会进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里,包含着人类一种最珍贵的特性——自我创造。风度美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所追求,也因为这里蕴含着人类的美的创造。“劳动创造了美”这一著名的美学原理也适用于风度美的形成。人们在风度美的自我创造中,体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勇敢、灵巧等。良好的风度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培养、修养、磨练而成的。在这过程中,内在美自然流露出来,形成自己特有的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周恩来总理学识广博而且有高尚的
道德情操。他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一面“纸镜”,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在外事活动中尽显其伟大的人格魅力,与他时时注意自己仪表、风度是分不开的。
良好的文化修养,渊博的学识、精深独到的思辨能力,是构成高雅风度的内在因素,通过语
言、举止、服饰、态度和作风自然地转化为外在的形式。
2、风度美要求内秀与外美的和谐统一。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人既是自然的主人,也是社会的主人。如果把所有美的事物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和艺术美。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万物之灵长,同时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具有
自然美的属性,更是社会美的集中体现。人既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的形象。人不仅是审美主体,而且是审美客体,因此人是世界上一切美的事物中最美的事物。美有两种最基本的划分,一种是外在的形貌美,一种是内在的心灵美。仪表美是外表的,是自然美的最高形式,也是风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内在美是更为深刻的社会美的主要部分,是风度的内
核。风度尽管反映人的内在美,但它总是具有感性或外显的特点,是通过站态、坐态和行态等可视因素展现出来的。人们常说“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这对风度美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外在的仪表与风度之美尽管具有直观的审美吸引力,但终究只能唤起初级的审美愉悦,充其量也仅能达到“悦心悦意”的美感层次。而对内在的心灵美的理解和欣赏则大不一样。借助心灵美所体现出的道德与情感力量,随着观赏主体的精神的昂奋与情感的升华,审美感知必将得以深化,最终导入“悦志悦神”的至高境界。风度美属于社会美范围,是人的内在美(包括性格、品质、修养、情趣等)的自然流露。
虽然,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但具有风度美的人,他的内秀与外美必须是共存同在的。既容貌端庄、体态健美;又道德高尚,为人开明,这样的航空服务人员无疑
是有风度的。对风度美来说,天生美质与精神内涵的完美统一,是一种自然和谐。希腊的哲学家德漠克利特就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便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偶然穿戴和装饰得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它们没有心。” 看来做一个漂亮的人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有心”的人。天生丽质,虽然人人都希望,但并非人人都有。可我们如果能辅以适当的修养,也可以使平庸的形貌变得生动迷人。
3、内在美是优雅风度的内核。内在美,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即思想、情操、品格和道德美,它要求人们注重思想、品格和情操的修养。美的形象、优雅的风度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并
且内容起决定作用。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优雅的风度是内在美的自然流露,要靠不断地长时间修养、磨练才能实现。
自然美与社会美统一的最高表现形态就是人格美。人格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即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容、仪表美等的和谐统一,而外在美是人自身美的凝聚和显现,它既能给本人以极大的心理满足和自美的心理享受,又能给他人以审美美感,使人赏心悦目。女人追求外在的形貌美,是人的天然本性,是最自然的表现。可以说,站、坐、行三种姿态是人的自然形体在空间中的形象显现,加上优雅的手势和温和的表情会构成一种和谐的造型美。从静观或动态角度,这种直观的造型美便是风度美的客观的具体表现。但这并非是说,风度就是这几种“态”的简单的形式组合。心灵美可以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能引起人的内心深处的激动,打下深刻的烙印。它操纵、驾驭着外在美,是人之美的源泉。正因为有了心灵美的存在,人才能真正成为完美的人,才能让人产生由衷的美感。内在美比外在美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度与广度。
航空服务人员作为旅客的直观审美对象,其心灵美也是被关注体察的要点。通常人们总习惯于把仪表美和风度美归于“外在”的美,而把心灵美称为“内在”的美,只有这二者的和谐统一方可造就一种“完整的美”。心灵美是人的其它美的真正依托,是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之美的综合表现。
4、心灵美的核心是善。在中西美学史上,美即善的说法颇为常见。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
为,美和善是一致的。亚里斯多德也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他们认为一切心灵皆向往善。在我国美学史上,最先将美、善并举的是孔子。他曾提倡“尽美矣,又尽善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另外在谈及衡量君子的尺度时他还提出“五美”之说,“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这里所讲的“五美”,也就是五种仁善的行为。就善而言,它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的道德规范。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如果符合这种道德规范,就是善和美,否则就是恶和丑。
文/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