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好文】课堂上反反复复讲的,学生依然要错? 原因及对策!

带宽超限

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沟通也是通信,要遵循通讯的基本原理。在通信理论中,香农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第二定理就相当于是牛顿运动定律之于物理学一般,相当有分量。香农指出,一旦信息传递速度超过了信道的宽带,就会出错。而且,出错率不是1%或2%,而是100%。

现象一:教学内容多!

所以,一旦老师【教学容量】过多,超出了学生认知负荷,接纳的“带宽”,这种出错率是一定出现的。所以一个高水平的老师,在快班上惯了课,突然转到慢班,那慢班的学生跟不上那种连珠炮式的上课节奏,那就一定会出问题。

常年教学慢班的老师都知道,为了让学生能听懂,他常常换两三种方式把一个知识点来来回回讲好多遍。虽然没讲多少内容,但学生也至少能听懂他教授的内容,也在进步。

现象二:学生负担重!

即便,你上得好,也上得巧;即便你也是一个名师。你可否考虑过学生的实际【带宽情况】?

人每天坐8个小时的体力活都是一种煎熬,何况每天做八节课高强度的脑力活动,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如果学生处于疲惫的状态,相信老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再怎么有效

都会遭遇学生低效学习的抵抗,即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把本堂课的重难点揭示出来,

虽然一堂课里只有两三个重难点,但是一周里重难点就变成了十几二十个,在十周里变成了100到200多个,在一个学期里就变成了200到300多个了,这就难怪在开学之初学生都愿意学,而学过一段时间以后乐学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之所以如此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堪重负!

对策:成立“知识学科档案袋”

这一招有两个好处。其一,让知识点看得见摸得着,方便学生统计与着墨。其二,学生落在笔头的过程,就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够理解老师要表达的意思和想法,理清逻辑。否则,老师,只顾着自己讲,连珠炮似的,一下子把大量的信息推送过去,学生通常会忽略大部分能容,甚至会在理解上出问题。

毕竟,教授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传递出去多少信息,而是要看对方接收到了多少信息。

注意力稀释

现象一:没抓住学生注意力

如果一堂课都是重点,那就相当于没有重点。

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水平是有特点的,一般有“预热—成长—高潮—消退”这四个基本阶段,当然这是隐形,只可观察不可言说的。如果老师讲的重点,淹没在众多知识的杂草之中,那学生就不容易在此浇灌出他们足够的注意力,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要真正做到“浅草才能没马蹄”,就必须要突出重难点,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我经常给学生的忠告是:

学霸和学渣的分野并不是上课走不走神。但是,学霸一定知道设计自己上课的走神点。

但对于老师而言,课堂管理的重点,一定是注意力的管理。注意力管理出效益!

你认为你反反复复讲的东西都是在什么情境下讲的,以下一些情况,自查一下:

第一:轻描淡写,语气四平八稳,无甚起伏。

第二:学生状态欠佳,你正在满堂灌,而且已经灌了很多。

第三:每次都是在讲(存储),有没有帮助学生主动生成(提取)呢?
……

现象二:教师之间有隐形的“注意力”争夺战。

因为学生不只一位老师上课,上了一堂精彩课之后,

接下来上课的老师压力就很大了,如果他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还停留在上一节课的兴奋当中转移过来那么他的课上来,那么,自己精心备的一堂课,就很有可能成为上一堂课的牺牲品,事实往往也是如此。

对策:干湿有度,二八法则

我理想的课堂一直如此,遵循“二八原则”,即“两分”湿货,八分“干货”,干湿结合。

一定不能全是“干货”,全是干货的课堂,把人裹挟,令人窒息。中学生十几分钟的注意力之后,就需要进行转化,丢出一两个段子,就地取材的调侃一阵,博学生一笑,有助于帮大家注意力集中。“段子与调侃”就是“湿货”。

“湿货”是为了更好的把干货传达出去,就好比咸菜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把馒头咽下去,而太多就会让人“齁”。同理,段子和调侃不能太长。如果太长,思维就容易开“无轨电车”,学生会认为你这老师这节课,我什么都没学到,也就是说“干货”太少。如果没有这些段子和故事,这节课又很难下咽,十分痛苦,就像在吃一颗很苦的药。

拿英语学科为例,我经常对学生说以下一些话,帮助学生理清重难点:

“本单元的F4是如下几个……”

“本单元排名前五的考点分别是……”

“本单元有很多知识点,但随着时间推移,大浪淘沙,很多会被湮灭在岁月的车轮中,唯独以下几个知识点能久经考验,倔强的出现在中考的试卷上。接下来,我们重新来认识一下这些点,他们是……”

“就好比娱乐圈,总有一些常青树一样,就像刘德华、周杰伦……本单元有资格担当刘德华、周杰伦的知识点分别是……”

“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出题人的话,你觉得A和B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

缺少知识复盘

学过的知识,在悄悄遗忘,然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所以,我也经常告知学生,“好马要吃回头草”!

人对于知识的摄取过程,是“喜新厌旧”的过程,学生愿意花时间去刷题,也不太愿意花时间去复习。这是人脑进化过程中的bug!然而,真正会学习的学生都是知道“复盘”的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知识复盘的动作。

对策:《暮省》——引导“知识复盘”

我自己通过《暮省》这个小工具,引导着学生建立“知识放电影”的好习惯。欣慰的是,成长共同体的绝大多数老师,在我的带领下,都在班上建立了这个好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在完成作业之前和之后,都要重新回忆一遍老师们课堂讲解的重难点,然后简单整理在《暮省》上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