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书屋·王凌琴散文】节如惠风熏人醉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节如惠风熏人醉

原创/王凌琴

正月节

几千年来的风俗,时兴男耕女织,男子或耕地,或读书,或做生意,或当兵,女人们得窝在家里,纺线织布做家务。这里人说:再差的男子走三县,再好的女子锅台转。
十个桃花女,顶不了一个跛脚儿。
男尊女卑这种风俗一直到民国都是这样,同州沙苑一带,渭河岸边的缠沙地区此风尤盛。
每当过节或收麦收秋,女人们才能走出家门,来到外面的世界,这个机会对她们尤为珍贵,于是,编了歌儿唱起来,抒发她们的感慨、遗憾,表达她们惋惜和自慰的心情。
民谣是这样唱的:
正月里来闹新春,社火芯子满街人。
婆娘女子手拉手,游了东门游西门。
出了正月没办法,纺车怀里把线拉。
你甭拉来你甭拉,还有清明寒食下。(读哈)
过了清明没想望,尻子踏实把线纺。
你甭纺来你甭纺,还有端午一浪荡。
过了端午没办法,拿起镜展把花扎。
你甭扎来你甭扎,还有中秋十五下。(哈)
说来也有意思,整个正月里抬脚动步都是”节“,初一到初五,不用说。初七是”人七“,老人们就看天,早上天气晴好,那么今年青年人会万事如意;中午是中年人的时辰,如果这时刮起了风,对中年人不好;老人们就会祈祷说,老天爷,你要刮风就到下午吧,我们反正老了,有啥灾驰让我们承担吧。可见那时候人们是多麽的落后可笑,但落后可笑里透着真诚和善良。
十二是老鼠嫁女,十四试灯哩,十五正灯哩,十六烘灯哩。连续三个晚上,孩子们都打上灯笼满村游曳。十五过完,预示着整个春节就过完了。
过了灯节,正月二十三日,“干”就下来了,这一天,母亲们用彩色纸做了老鸦扇,给孩子缀在帽子上,胳膊上,用来扇“干”。听说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烧“干”,拢了柴火烧,也是辟邪祛病之意。
那么,“干”是什么,没有人细细追究过。后来听说“干”就是“疳”,就是疾病灾弛,小孩子戴了老鸦扇辟邪,保佑一年平安不生病。这一天还有内容:“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闲一天“,这一天不干活,尽情放松。而且要“咬干”。
一大早,母亲们把晒的花花馍在灶火里烤的金黄,花花馍上的红枣烤得焦香,散发着甜甜的香味,孩子们都拿了到门前吃,嚼的脆响。这就是“咬干”。门前巷道里的暖阳下,人们悠闲的谝着闲传,或码着麻雀牌。如果谁这天忙忙活活,大家就会嘲笑他:平日串门走四方,过节点灯补裤裆。假泼实。(泼实,即能干)
过了这个节,预示着一年的劳作就要开始了。

二月节
到了二月,”二月二,龙抬头“,母亲们早早就炒香了”其子豆“,烤黄了花花馍,给孩子、给家人吃。说是”咬虫“。并把烤的金黄的花花馍叫”咬虫馍“。听起来都香啊!
这一天最关紧的,是千万不能动土,动土会妨碍龙的行动,而且,要把磨坊的石碨扇,门前院中的青石麻石都要支起来,让龙一飞冲天。沙苑边的阿寿村年年都要闹社火,十里八村的人都套了车子去看社火。
这些日子里,农人们最忌惑冲撞了神灵,就放宽了对女人的限制,所以女人们就沾了光,过时节,看社火,踏青游玩,热闹热闹。
二月初八到了,母亲们开始忙碌起来,要蒸一种花卷馍,沙北洛河边人叫它“古卷”,沙南渭河边人叫它“缘古卷”,光听名字,就古意盎然,吉祥安康之意油然而生了。
这时槐树已绽开了新绿,嫩芽纤纤,绿绒如毫。母亲随手折了一支,插在男孩的帽子上,女孩的头发上,庆贺阳春代替了寒冬。人们说:
二月八,戴槐芽,四月八,戴皂芽,
清明戴的金鸡老鸦扇,端午戴的香包石榴花。
多么新奇巧妙的心思,多么热切又殷勤的祝福与期望,期望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期望国秦民安,月晏岁丰。于是,朝朝代代的女人们把希望化作了物件,来装饰她们的小宝贝们。
清明节到了,田野里绿的醉人,渭河水在不远处哗哗哗的流淌着,东门外的一片杨树林,在阳光下,在微风中翻动着嫩绿的叶片,发出动听的悉索声。村头,老塾师摸着胡须,眯缝着眼睛吟着: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zang),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孩子摇着小手腕,他带着一串银手链,上面缀着各种小玩意,菠萝,荔枝,佛手,桃子,小鼓,小锤……银手链响着。孩子问:老爷爷,妈妈说,银手链,牂
牂响,小娃娃,上学堂。是你念的那个“牂牂”吗?
老塾师笑了,说:东门杨,牂牂响,和银手链牂牂响,是一样的。快来上学吧,上了学就知道了。
各家屋里,女人们端出了活蒲篮,碎花布,找些花花绿绿的碎布片,缝成小公鸡,再找一些绿红纸,折成一把小扇子,叫“老鸦扇”,给孩子们缀在胳膊上,或帽子上,说是祈福,讨吉祥。巷里,孩子们奔跑着,那灵动的身影,随着胳膊上的小公鸡,老鸦扇,摇曳出一番温暖的吉庆安详的气氛与意味。
五爷上坟回来了,小孙孙问:爷爷,妈妈说今天“一百五”,“一百五”是啥?
五爷高兴的说:冬至寒食一百五,寒食吃麦六十天。”一百五“就是寒食,就是清明节啊。清明节麦子长得盖住了老鸹,今年丰收啰。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多年笔耕,鲜有成就,歪歪斜斜,一串脚印。兴来舞文弄墨,时结青涩小果,乐人悦己,不值一提。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