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闻到了柴烟味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7

                闻到了柴烟味

原创/张兆红

冬至将至时下午的六点,走出办公室,四周高点的民房窗户里,透射出冷清寂寞又微微泛黄的灯光,空中飘来一股味,是那种树枝柴火燃烧后,从泥土砖砾炕洞缝里挤出来的烟味。一二十年没有闻到过这种冬天特有的烟味了!

小时候,非常不喜欢这样烧炕的烟味,代表着每天必修的劳动课,有时不止一节,而是两节三节。讨厌的玉米杆棉花杆,满屋子的烟,熏的眼睛揉的通红泪水直流,有时候愣愣被呛的生眼泪滴滴答答。再说掏炕灰也不是件好玩的事,拿着铁锨或者木锨,把铲出来的灰掉到地上或者脚不小心碰到盛灰的簸箕,便噗哄一下飞溅起来,弄的满裤腿满鞋都是,有时脸离的近成了灰娃不说,合着根部泥土燃烧的柴火和泥基烘烤后,长时日积累的陈烟味,扑鼻而来,搞得你哭笑不得。

每年霜降过后,天朝着冬的寒冷迈进,树上的叶子逐渐脱落,秋收后的田地里也铺了一层或棉花叶,或玉米杆叶,或树叶,或杂草。冬天来了,农村勤劳的人们,先把做饭和过冬烧炕用的玉米杆,棉花杆拉回后院整理堆放好,再拉上架子车,拿上竹编的耙耙去搂些软柴火,拉回来摊开在场里晒干,然后整理拉回,堆在自家后院玉米杆和棉花杆的根角,以备冬天煨炕。稍微硬一点的柴火,像粗点的树枝树根和玉米芯,留作生火盆用。

七十年代的农村经济物质匮乏,家家都是土炕。用大小不同的拖子(模子)打好的“糊基”和“泥基”盘炕,内堂有风道,顺墙有通天的烟囱,炕洞门全在房子里。冬天的天气非常寒冷,人们取暖的方式便是烧炕、生火盆,或者泥糊的炉子放几块掺杂灰渣的自制碳饼。烧炕最重要,以确保一晚钻进热被窝里抵御风寒和睡个“囊火”觉。也有“二干子”掌握不住柴的多少烧过头的,睡觉时烙的睡不成人,甚至闻见了铺炕席子的焦味,就不得不拿个棍子或者门槛板把火炕头铺盖撑起来凉凉。

烧炕,那真是个技术活,正常情况下,抱一簇干燥的棉花杆或者玉米杆,塞进炕洞,底下稍微用点软叶子,划一根火柴便点着了,再用捅火棍子拨一拨,确保柴火透气不压实了,火呼呼的着,房子里也没多少烟,待大火着过,再揽些细碎的柴火,像树叶子、麦糠、玉米芯碎渣子、锯末等给塌实煨上半笼,让慢慢着去,保证一整晚炕都是热乎的。 如果遇到雨雪天,柴火潮湿,那就比较难烧,遇到倒风,那叫特别难烧,一样的干柴火,没有点技术你就是点不着。 倒风天气,炕洞里少放点柴火,折断让蓬起来,下边也少塞点引火麦草,让拱起来,拿一把干麦草在炕洞口外点着,放进去后,用捅火棍轻轻挑起,待整个火燃烧起来,再继续往里面添柴火,如此,即便有烟,也不影响顺利烧炕。小时候掌握不了技术,遇到倒风天气,塞进去一堆柴火,浪费了半笼麦草软柴火,大火也燃烧不起来,黑烟滚滚往出跑,熏的眼睛睁不开,脸拧向一边拿着扇子使劲扇也不顶用,情急之下拿炕洞门挡住,这更糟了,黄色的浓烟滚滚着从炕洞门缝里;从四周糊不严实的泥基缝;从糊基垒起泥巴干裂的墙缝里大量挤出来,满屋子陈陈的死烟令人窒息,不得不乱着头发狼狈的跑出去透气,有时候搞的满脸满手都是炕洞门上焦黑的灰油,沮丧的直拿捅火棍子在地上狠敲几下发泄。

后来不得不佩服,聪明的人家在翻盖新房时把炕洞门放在了室外,这样以来不但抱柴火方便,还有效避免了烟把房子熏的黑黄。烧炕时,烟随着过道吹进炕洞的风顺着烟囱一溜的飘向天空,弥漫在整个村庄的上空,把村子笼罩在暖暖地迷雾中,任寒冷也难以侵袭。

十六七岁,经过多年操作,技术熟练,技艺提高,无论怎样恶劣的风向,怎样难以点燃的柴火,都能顺利完成,那烧炕时缭绕的烟也不再怎么令人害怕和生厌,而是体谅爸爸妈妈,孝敬爷爷奶奶的一项生活日常活动。村里跟我同龄的几个姑娘,傍晚烧完炕后,从红薯窖里挑上几个条形的红薯,严实的埋进火灰里,便相约去村子西边或者南边的路上散步。行走在暮色苍茫的乡村路上,望着云雾缭绕中水墨画似的村庄,东北风一吹,悠悠飘来的烟,带着特有的温度和味道,温暖着姑娘们的身心。她们有说有笑的聊着各自烧炕的趣事,悄悄的讲述着情犊初开的小秘密。还没聊够,天色更暗,姑娘们便愉快的各自飞回家,从炕洞里扒拉出黑皮黄瓤冒着热气,散着香味的红薯,与爷爷奶奶一起坐在热炕上,吃着这乡村特有的美味,温暖着一整个冬天。

离开烧炕的村庄二十多年了,几乎没有几次闻到那厌恶又怀念的烟味。现在的乡村也不再像以前的家家烧炕,有电热毯、空调了,若有烧炕的家户很多也已经改革成一拖二式煤炭炉子带炕取暖,只是而今又煤改气不让烧煤,我不得知乡亲们是否又回到了柴火烧炕,想着应该有吧,要不然,今天怎么闻到了那久违的烟味呢!

作者简介

张兆红,笔名梦儿,斋号润玉阁,大荔人,教育工作者。好书法,主功魏碑,兼习《圣教序》;好文字,写我本真,简简单单。常言生的平凡,活的恬淡,学无止境,勿做平庸。一生无知,终于自我。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管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写作坊·美文」魏晓玲|火炕

    作 家 新 线 干 HAPPY NEW YEAR 火炕 童年的冬天特别的冷,院里的大铁盆时常结着很厚的冰. 一到饭点,划上一根火柴,用手捂住树叶引燃,家家户户的烟囱也相约冒起了袅袅炊烟.那茅草柴火总也 ...

  • 任军平 | 家乡的热炕

    家乡的热炕 文/任军平 我们陈炉人对热炕有深深的眷恋,以前医疗水平普遍低,新生儿大部分都是接生婆在炕上接生出来,因此坐月子那时就说到炕上了. 从才出生就与热炕结了缘,此后生活就与炕息息相关. 在我小时 ...

  • 《烤火盆、盘火炉子、大疤瘌——故乡纪事096》

    我的大腿上那块疤已经很淡了,不知道丫蛋儿胳膊上的疤痕目今怎样了. 我的这个伤痕拜火炉所赐,丫蛋儿的那块真应了高兴过度灾难来临的老理儿. 话说在记忆里,有这样一个画面:一口能够发热的大铁锅,一侧有着简单 ...

  • 清秋杂俎:亲情琐忆

      1 我在刹那间的颤栗中惊醒,莫名痉挛般的浑身一抖迅速恢复平静,我知道那不是梦,不是魇,是肢体内部无法解释的抽动或强烈收缩.这时候我无比清醒,清晨的大脑无比清晰,我听到同伴的鼾声,他的呓语,莫名其妙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了不起的民族,不平凡的中国年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60 了不起的民族,不平凡的中国年 原创/张兆红 "不走亲,不访友,户与户之间不串门--" 干脆利索,铿锵有力的声音,从中国千年春节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千年中华,清静元宵节——疫情时刻二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68 千年中华 清静元宵节 --疫情时刻二 原创/张兆红 2020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早晨,睡的正香,依稀的鞭炮声从远处传来,翻个身,继续睡,梦见龙腾狮吼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千万不要妄动,危险就在身边 ——疫情时刻三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74 千万不要妄动,危险就在身边 --疫情时刻三 原创/张兆红 疫情时期,真不可掉以轻心,不敢盲目乐观轻举妄动,病毒时刻与我们打着擦边球.不要觉得自己很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灿灿黄金豆

    664 灿灿黄金豆 原创/张兆红 整个秋天于我,最深的记忆永远是灿灿金黄的玉米. 北方人种地多的是两料庄稼,前半年收麦子后半年种玉米或者豆子.对于玉米,心中总是充满着道不完的情仇爱恨与欢喜! 工作组住 ...

  • 【大荔文学·散文·张兆红】灿灿黄金豆(二)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68 灿灿黄金豆(二) 原创/张兆红 暖融融的阳光把整个秋天的萧瑟烘托的温暖而丰富.躺在玉米杆秸上听着爷爷讲故事,耳畔响起"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 ...

  • 【大荔文学·诗歌·张兆红】我们的样子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69 我们的样子 原创/张兆红 是怎样的欣喜啊 让你在属于自己的一角  自在安然的成长  越过寒冬  依旧郁郁葱葱    是怎样的孕育啊  让你的新芽悄 ...

  • 【大荔文学·诗歌·张兆红】回我的小镇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55 回我的小镇 原创/张兆红 入秋了 向着东方 回我的小镇 湛蓝 傲慢的澄澈在乡路之上 天鹅绒的白 雪域之白 簇拥着圣洁 迎接着在外的亲人 绿树跟风嘻 ...

  • 【大荔文学·随笔·张兆红】小黄菊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06 小黄菊 原创/张兆红 村子西头一二里地,有条南北走向的"石斗"大干渠,渠沿子两边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种满着小黄菊,秋风一吹,全村 ...

  • 【大荔文学·诗歌·张兆红】《望》《归》《雪》“同题”诗三首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24 <望><归><雪>"同题"诗三首 原创/张兆红 1.<望> 树顶梢头 挂着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