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科:疣

疣是一种发生在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因其皮损形态及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生于手指、手背、头皮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发于胸背,皮损中央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发于颈及眼睑,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隋·《诸病源候论·疣目候》云:“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本病西医亦称疣,一般分为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跖疣和丝状疣。

[病因病机]

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不润所致。跖疣;多由局部气血凝滞而成,外伤、摩擦常为其诱因。

[诊断]

一、疣日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疣,多发子儿童及青年。

初起为一个针尖至绿豆大的疣状赘生物,呈半球形或多角形,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污黄,表面蓬松枯稿,状如花蕊,粗糙而坚硬。以后体积渐次增大,发展成乳头状赘生物,此为原发性损害,称母疣。此后由于自身接种,数目增多。一般为二三个,多则十余个至数十个不等,有时可呈群集状。好发于手指、手背,也可见于头面部。生于指甲边缘者,可向甲下蔓延,增本时可将指甲顶起,引起疼痛或染毒成沿爪疔;生于头皮,手指或足趾间的疣如指状突起,称指状疣。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搔抓、碰撞、摩擦破伤而易出血。

二、扁瘊相当于西医的扁平疣。多发于青年妇女,故又称青年扁平疣。

皮损为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芝麻至黄豆大小,淡红色、褐色或正常皮肤颜色,数目较多,散在分布,或簇集成群,亦可互相融合,可因搔抓使皮损呈线状排列。好发于颜面、手背、前臂及肩胛等部,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感,病程慢性,可持续数年,有时可自行消退,愈后仍可复发。

三、鼠乳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软疣。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皮损初起为米粒大的半球状丘疹,渐增至绿豆大,中央呈脐窝状凹陷,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渐变软。呈灰色或珍珠色。顶端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数目不定,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常呈散在分布,也可簇集成群,但不融合。好发于颜面、躯干、四肢、阴囊、肩胛及眼睑等处。自觉微痒,经过徐缓,可自行消失。

四、跖疣皮损初起为小的发亮丘疹,渐增大,表面粗糙角化,灰黄或污灰色,圆形,中央稍凹,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因足底受压,皮损常不高出皮面,除去角质层后可见疏松的白色乳状角质物,边缘可见散在小的、紫黑色出血点,数目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挤压则疼痛加剧。好发于足跖前后受压处及趾部,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五、丝状疣中年妇女较多见。

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可自行脱落,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

一般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颈项、眼睑等处。

[鉴别诊断]

一、扁平苔藓与扁瘊相鉴别。扁平苔藓多发于四肢伸侧、背部、臀部,皮损为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多数丘疹可融合成斑片,色暗红,一般瘙痒剧烈。

二、鸡眼与跖疣相鉴别。鸡眼好发于足底、足缘及趾受压部位,为表面角层过厚所构成的圆锥形的角质栓,尖端伸人皮内,底呈圆锥形露于皮外,如鸡眼状,压痛明显,步履疼痛。

三、胼胝与跖疣相鉴别。胼胝也发于跖部受压处,为表皮角质层成片增厚,中心部最厚,愈向边缘愈薄,无明显压痛,表面光滑,皮纹清晰。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疣目

(一)风热血燥结节如豆,坚硬粗糙,色黄或红;舌红,苔薄,脉弦数。

辨证分析:风热之邪搏于肌肤,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故结节如豆,坚硬粗糙,色黄或红;舌红、苔薄、脉弦数为风热血燥之象。

治法:养血活血,清热解毒。

方药:治瘊方加减。咽喉疼痛者,加牛蒡于以解毒利咽;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泻下。

(二)肝郁痰凝疣起日久,质地较硬,色暗褐;伴性情烦闷易怒,胸闷不适,纳食不香;舌淡红,苔白,脉弦。

辨证分析:肝郁则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行,凝结为痰,痰随气结,留于肌肤,故疣起日久,质地较硬,色啫褐;肝郁则性情烦闷易怒;痰凝则胸闷不适,纳食不香;舌淡红、苔白、脉弦为肝郁痰凝之象。

治法:疏肝活血,化痰软坚。

方药:治疣汤加减。

扁瘊

(一)风热毒蕴突然发病,颜面部起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如芝麻至黄豆大,淡红色或正常皮色,自觉瘙痒,搔抓可有新皮损出现;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分析:风邪致病多发病突然,侵犯上部;风热毒蕴,搏于肌表,经络不畅,则起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淡红或正常皮色;风盛则痒,搔抓可有新的皮损出现;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为风热毒蕴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桑菊消疣汤加减。

(二)热蕴络瘀病程较长,皮损黄褐或暗红;可有烦热;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缓。

辨证分析:热邪蕴结肌肤,经络不畅,气滞血瘀,故病程较长,皮损黄褐或暗红;热邪蕴结内扰,则可有烦热;舌黠红、苔薄白、脉沉缓为热蕴络瘀之象。

治法:清热活血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生黄芪、板蓝根;大青叶、紫草、马齿苋、生薏苡仁等。

鼠乳、跖疣、丝状疣均不需内服药物。

二、外治法

各种疣均可选用板蓝根、马齿苋、木贼草、香附、苦参片、白鲜皮等中药,煎汤趁热洗涤患处,每天2—3次,可使皮损脱落。

[其他疗法]

一、疣目

(一)推疣法用于治疗头大蒂小,明显高出皮面的疣。信在疣的根部用棉花棒与皮肤平行或呈30度角度,向前推进,用力不宜猛。推除后创面压迫止血,或掺桃花散少许,并用纱布盖贴,胶布固定。如疣体表面角化,则在局麻下进行推除。

(二)艾灸法疣体数目少者,可用艾炷在疣体上灸之,每天1次,至疣体脱落为止。

(三)敷贴法先用热水浸洗患部,·再用刀刮去表面的角质层,然后将鸦胆子仁5粒捣烂,敷贴在疣体上,用玻璃纸及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

(四)针刺法用针从疣顶部刺到基底部,四周再用针刺以加强刺激,针后挤出少量血液,3—4天疣体可脱落。

二、扁瘊

(一)洗涤法用内服方的第二煎外洗,每天2—3次。

(二)涂搽法用鸦胆子仁油外涂患处,每天1次,用于治疗疣体散在分布者;或鲜鸡内金在疣体处摩擦,每天1—2次;或干鸡内金用水浸泡变软后擦患处,每天1—2次。

三、鼠乳

(一)挑刺法用消毒针将疣顶端挑破,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再用碘酒或浓石炭酸溶液点涂患处。若数目较多,应分批进行治疗。

(二)敷贴法用斑蝥膏(斑蝥12.5g,雄黄2g,捣研细末,加蜂蜜半食匙,混匀调膏),依疣大小,挑取相当大小斑蝥膏,用拇指压丸成扁圆形,放于疣面上,再用胶布固定,局部略有灼痛起小疱,约经10—15小时,将疣剥离皮肤:

四、跖疣

(一)外敷法用千金散局部外敷,亦可用乌梅肉(将乌梅用盐水浸泡1天,捣为泥状)每次少许敷贴患处。

(二)电灼法在局部消毒麻醉下进行电灼,但不宜过深,以免影响愈合,或形成过大的疤痕。

(三)手术常规消毒局麻下,先以刀尖在疣与正常的皮肤交界处修割,然后用止血钳钳住疣中央,向外拉出,可以见到一个疏松的软芯,但软芯周围不易挖净而易复发,故挖后可敷腐蚀药,如千金散或鸡眼膏。敷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7天即可,否则,腐蚀过深影响愈合。

五、丝状疣

除采用推疣法外,亦可用细丝线或头发结扎疣的根底部,数日后可自行脱落。数目少者,司用激光烧灼。

[预防与调摄]

1.千日疮应避免摩擦和撞击,以防止出血。

2.跖疣应避免挤压。

3.扁瘊应避免搔抓,以防出现新的皮损。

4.鼠乳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结语]

疣,西医亦称之为疣,根据皮损形态及发病部位不同,一般可分为疣目、扁瘊、跖疣、鼠乳、丝状疣等。其特点是皮肤有赘生物,多无自觉症状。本病应与扁平苔藓;、鸡眼、胼胝等相鉴别。各种疣的治疗以外治为主,皮损多的疣目与扁瘊可配合内治。疣目之风热血燥证,治宜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方用治瘊方加减;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活血、化痰软坚,方用治疣方加减。扁瘊之风热毒蕴证,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治宜桑菊消疣汤加减;热蕴络瘀证,治宜清热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医药方,鸦胆子仁50克,穿山甲10克,,白矾10克,白硇砂10克,木鳖子仁10克,天葵子炒10克,

使用方法,研面用香油调和成糊状,先用针挑破最大的疣子1-2个出血,敷药用纱布固定七天,不可沾水,

临床疗效,共治疗723例大小不等的疣子,都痊愈,7天治愈463例,15天治愈267例,30天以上治愈32例,

临床病例,扬军,男,47岁,重庆人,全身多处长大小共139个疣子,我选择最大的疣子1-2个,敷药固定7天,10天后开始变干澡苍白,20-30天陆续消失痊愈

治寻常疣方

六神丸5----10粒研碎,敷于刮破疣体角质层的表面上,胶布固定,5----7天可愈。(敷一次就可以,但要5----7天后才可以把药去掉。)

注意:

1.疣体角质层一定要用小刀刮去或用指甲钳剪去,并及时用药棉止血。

2.不管你身上疣体有多少,你只需找其中一个疣体进行敷药,尽量别让敷药的地方碰到水,因为用药一次即可,但需要5----7天后才可以去药。敷药的地方好了后不久,其它的疣体会自然而然地在你不知不觉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3.尽量不要把药敷在完好的皮肤上。

我治疗扁平疣的经历,

我尝试过一些方法,激光打,时间久了还会复发,吃醋泡鸡蛋的偏方无效。为了寻求形成扁平疣的根源,研究学习发现一些经验。中医治本,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彻底治愈。下面就是艾灸的方法,艾灸三天后小的扁平疣已经变小了一点,当然这个和个人体质有关,有的人见效比较快,有的痰湿重的要慢一点。

中医称赘生物为痰结,扁平疣就是其中一种,就是痰湿所结,体内湿气聚结在一起结成的;另一方面是气机郁结,体内痰湿也会凝结成赘生物。

艾灸几个穴位,扁平疣不攻自破。

1.艾灸支正穴,支正穴属手太阳小肠经,有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2.艾灸拳尖穴,拳尖穴,这是个经外奇穴。赘疣(鸡眼)、扁平疣。

3.扁

扁平疣中医治疗方法——辨证选方

1.风热毒蕴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桑菊消疣汤加减:桑叶10g,野菊花6g,蒲公英30g,大青叶30K,赤芍9g,红花9g,马齿苋15g,土茯苓30g,生龙牡各30g(先煎),磁石30g(先煎)。

2.肝郁痰凝

治法:疏肝活血,化痰软坚。

方药:治疣汤加减:柴胡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熟地10g,白芍10g,川芎10g,山甲(先煎)10g,板蓝根30g,夏枯草15g,生龙牡各30g(先煎)。皮色紫暗、质硬难消者加三棱10g、莪术10g。

平疣汤

组成:薏苡仁100克,地肤子50克,地骨皮30克,牡丹皮30克,生地黄30克,紫草15克,赤芍30克,土茯苓50克,板蓝根30克。

用法:上药水煎,待温。疣生手足者,将患肢置药水中浸泡,1日2次,每次10~15分钟。泛发全身者,可加大剂量,进行浸浴。

功用: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疣目(扁平疣、寻常疣、丝状疣)。

方解:方中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薏苡仁善抗疣毒,并直入肺、脾二经以消灭之,内服常用于治疗胃肠道息肉性疾病。如疣目较小,可将其研粉每日涂擦患处并煮粥内服,旬日疣目可脱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有抗病毒作用,为其具有消疣功效提供依据。方中地肤子善去皮肤风热;地骨皮、牡丹皮、生地黄、紫草、赤芍凉血活血;土茯苓、板蓝根清热解毒。

孙浩认为,疣目之毒发于肌肤,肌肤为肺、脾所主。《外科启玄》谓本病因风邪搏于肌肤,或因肝虚血燥所致。风为阳邪,如久伏不解,必伤阴耗血,不荣肌肤,致令皮损部位突出而形成疣目。薏苡仁入肺脾经,以其为主药治疗各种疣有独特疗效,内服加外用收效更佳。

典型病案:陈某,男,3岁。因手足部位出现疣目数个,并见增多。诊见右手背、手指边有绿豆、芝麻大小疣目数个,质地坚硬,疣面粗糙不平,右胁及下肢又见细小如刺样尖疣20多个,突出皮面约0.5厘米,质地软,用指尖拨动,疣体可以下垂,无痛痒,肤色如常,唯干燥欠润,患者形体偏瘦。予上方7剂,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约5000毫升。水温降至适度时,置于水中浴、浸患处,1日2次,连用7天,浴后疣目全部脱落,皮肤光洁无痕。

平疣主要是体内湿浊过多、脾虚水湿运化不利所致,除了刺激小肠经里的支正穴,有时间再刺激胃经里的丰隆穴、脾经的阴陵泉穴,效果会更好。

治疣方

【组成】马齿苋60g,败酱草15g,紫草10g,大青叶15g。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祛瘀。

【主治】疣目,扁瘊,鼠乳,属热壅血滞者。症见皮肤生赘生物,多无自觉症状。发生于手指、手背、头皮等处者,称疣目;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发于胸背,皮损中央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7剂为1疗程,至多服用3个疗程,不效则宜停服。

【方解】马齿苋、败酱草、紫草、大青叶均有清热解毒之功,败酱草、紫草又可凉血祛瘀,消散瘀结。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之功。

【点评】疣目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疣,多发于儿童及青年;扁瘊相当于西医的扁平疣,多发于青年妇女,故又称青年扁平疣;鼠乳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软疣,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之功,可治寻常疣、扁平疣,亦可治传染性软疣。从1972年6月至1974年,用此方治疗观察扁平疣75例,治愈47例,皮损基本消退1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7.3%。

【验案】

案一:刘某某,女,55岁。1972年3月12日初诊。脸上长疣多个已2年。曾多方治疗,未见效果。检查:脸部见花蕊形小指头大疣状物多个,无痒痛感。诊断:多发性寻常疣。投以治疣方5剂,仅服3剂后疣子即完全脱掉。

案二:杨某某,女,13岁。脸及手背部起扁平疣1年,1周来加重。面部可见50-60个0.1cmx0.3cm大小的扁平丘疹,稍高起皮面,呈正常肤色,手背亦有同样皮疹,无明显自觉症。服用治疣方18剂,疣全部脱落,不留痕迹。

消疣汤治扁平疣

扁平疣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治疗相当棘手。1985年秋,我去河南洛阳串亲,从表哥那里得一药方,我将其命名为“消疣汤”,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1、处方组成

马齿苋30克,板蓝根3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0克,紫草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10克。

2、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3、主治:扁平疣。

4、机理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扁平疣是感染疣病毒后所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皮肤病。笔者认为:该病患者多素体瘀热壅盛,感染风毒后毒瘀结聚,随风外窜皮肤,久聚不去。本方以马齿苋、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甘草清热解毒,红花、当归、紫草、赤芍活血凉血,防风祛除风邪,诸药相和,清热解毒,活血祛风,使疣去肤平。

5、验案

(1)曾治梁某,女,26岁,农民。

患者半年前不知怎么长了一脸扁平疣,大小不一,非常难看,1999年7月25日求我治疗。观其面部有大小不一的扁平疣数十个,舌脉正常。我予消疣汤原方5剂,一煎二煎口服,三煎洗面。每日1剂。5剂用完后,疣去肤平。

(2)又治安某,女,34岁,国家干部。2001年9月25日初诊。

不知从何时起,脸上长了十几个扁平疣,曾多方求治,未见成效,查其舌脉正常。我即开了消疣汤5剂,嘱其一二煎口服,三煎洗面。谁知患者拿到药方后,心里犯了嘀咕,她见方子实在平常,心想我以前蝎子、乌蛇服了不少,都没有成效,这个方子实在太平常、太简单了,服了也不会有多大成效。不服吧,这么远来了有碍情面,服吧,肯定也起不了什么功效。思前想后,抓了3剂。让她没想到的是,回家服了3剂,脸上的疣竟然见好了,她赶紧又买了5剂,药尽病除。

本文摘自《三十年基层临证得失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治扁平疣效验方

扁平疣常发生在女孩子脸上,是一种病毒性的皮肤病,影响美观,此病虽不是什么大病,却着实难愈。不过,掌握了治疗方法就不难。

我曾在2006年治过一宋姓女孩,是个很典型的案例。此女当时15岁。脸上生疣已5年整,大医院去过,激光烧过,液氮冻过,抗病毒药吃过,抗病毒软膏搽过,提高免疫力的针剂打过,反正折腾了几年,钱花不少,就是不见效。

初诊见整个脸部,特别是右脸上部,密密麻麻一大片,抚之如摸粗沙碍手,右眉梢近太阳穴处有融合成片的一块,蚕豆大小,出皮面,色呈暗褐,此处激光烧过几次,就是除不掉。

民间有用新鲜紫背苏叶擦扁平疣法,但时处冬日,无药可寻。

处方:紫苏叶50克,荆芥20克,苦参20克,蛇床子10克,煎取300毫升,用洗澡搓身子的小手套(上有小毛刺)蘸药汁洗脸,稍用力擦洗约15分钟,至皮肤微热微红为止,下次烧热再用,每日2次,可用2日。

同时取薏苡仁1~2两熬粥吃,每日1顿。

此法治约半个月时,有疣的地儿都发红,小瘊子都变大了,微痒,似炎症反应,续用药几日,疣渐脱落,最后掉的是那个大疙瘩,至今日皮肤上还留有一小坑儿。

我用上法多次治扁平疣,疗效好,费用低,几乎没失过手。

本文摘自《医门凿眼——心法真传与治验录》,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作者/樊正阳。转载请注明出处。

治疗扁平疣验方

组成:木贼15g,香附15g,狗脊15g,蜂房15g,地肤子15g,马齿苋15g,板蓝根15g。

上药加水2000ml。煮沸煎20分钟,晾凉,洗患处。每日2次,三天见效,2~3周可痊愈。

本文摘自中国民间疗法2018年05期,作者/林丽燕、李小明、刘爱芳。

四仁汤治扁平疣

扁平疣,俗称瘊子,通常长在青年男女的颜面,影响美容而给患者带来苦恼。在临床中,余拟四仁汤治之,奏效甚快。

李某,男,初诊时见其颜面、双手背等处遍布高粱米大小的扁平丘疹,淡褐色,表面光滑,扪之坚硬,无痒痛感已4年有余,虽经多方治疗,收效甚微。姑拟“四仁汤”(薏苡仁30g、冬瓜仁30g、桃仁10g、杏仁10g),水煎服。

外用白附子15g、大青叶15g、败酱草30g、蜂房10g,煎水1000ml,过滤,用药液擦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皮损以发热、发红为度。5剂后,患者扁平疣全部脱落而获痊愈。

本病多因气血失和,凝滞郁于肌肤,或腠理不密,风热束肺,湿热内蕴脾胃,风热与湿热相搏于肌肤而生。方用薏苡仁“上清肺热,下理脾湿”,通利血脉;冬瓜仁祛湿泻热;桃仁消炎解毒,行皮肤凝滞之血;杏仁解肌散风,制气宣肺以通泄。诸药相伍,切中病机。不过,除了内服药外,还当采用外洗药,使之疏通腠理、通利血脉,有利于加速疣的脱落。

本文摘自《长江医话》,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主编/詹文涛,作者/龚景林。

梅花针治疗扁平疣

扁平疣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性赘生物,好发于面部、前臂和手背等处。皮疹为米粒或黄豆大小的淡褐色坚实而扁平的小丘疹,形状大小不一,表面凸起稍带光亮,有的聚积成片,有的稀疏散开。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感觉微痒。病程缓慢,可以延续数年之久。此病多见于青年人,特别常见于少女青春期,故又称为“青年扁平疣”。

“扁平疣”这病名,可能属于“扁瘊”之类。根据其临床症状,大抵为湿滞热结所致,一般常采用袪湿、清热、解毒之药,虽有一定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几年来我院先后用梅花针治疗较典型的青年扁平疣7例,均获痊愈。计男性3人,女性4人。最大年龄26岁,最小年龄17岁;患者此前皆经过本地医院和外地医院确诊治疗过多次的。

治疗方法:取长柄(9寸)梅花针,按常规扣刺,毎天或隔天治疗1次,7—10次为一疗程,中间休息3—5天。

常规扣刺法:

①先刺整体(扣刺脊椎两旁俞穴线):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从内至外共扣刺四行,每行扣刺21—22下,以皮肤发红为度。

②后刺重点(1一5胸脊两侧):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每椎两侧各横扣刺2下;然后同样扣刺颈椎两侧。

③密刺病变局部:用有节律的弹刺手法,重复弹刺皮疹表面,使皮疹渗血为止。

④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及鱼虾、烧酒等。

典型病例

胥xx,男,26岁,工人,未婚。患扁平疣达四年之久,赘疣越来越多,重叠增厚,面、颈、项、前臂及手背指头皆有,皮肤变黑,胸背合并汗斑。曾用中西药物治疗三年余无效,特来我院就诊。经用梅花针按上法治疗6—7次后,皮疹开始成片结痂脱落,新皮肤由红润转为正常,13次后基本痊愈。为了巩固疗效,又专刺整体,不刺局部数次,至今未见复发。

(0)

相关推荐

  • 首都国医大师许铣教授治疗顽固性疣经验

    首都国医大师许铣教授治疗顽固性疣经验

  • 马科党讲皮肤 ▎扁平疣

    扁平疣 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赘生物.以好发于面部.手背,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扁平丘疹为临床特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前后的女性为多. 临床表现 病好发于颜面 ...

  • 朱仁康瘀热双解治疣方

    组成:马齿苋60g,败酱草15g,紫草10g,大青叶15g.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祛瘀. 主治:疣目,扁瘊,鼠乳,属热壅血滞者.症见皮肤生赘生物,多无自觉症状.发生于手指.手背.头皮等处者,称疣目:发 ...

  • 一个治疣方,只需四味药,解决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一个治疣方,只需四味药,解决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组成]马齿苋60g,败酱草15g,紫草10g,大青叶15g.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祛瘀. [主治]疣目,扁瘊,鼠乳,属热壅血滞者.症见皮肤生赘生物 ...

  • 『皮肤病』偏秘方: 根治疣特效民间偏方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种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通常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避免自身播散. 治疗疣特效中药方: 治 ...

  • 中医皮肤科药方

    中医皮肤科药方

  • 中医皮肤科:头皮屑方

    生何首乌,侧柏叶,千里光,薄荷,墨旱莲各30克,黑芝麻,黑大豆各6g,皂角3g. 用法:煎汁,用毛巾蘸药水外敷头部20-30分钟,一日一次.连续使用一段时间.

  • 张志礼中医皮肤科。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 疏风除湿止痒类(10方) 麻黄方 [组成]  麻黄3g,杏仁4.5g,干姜皮3g,浮萍3g,白鲜皮15g,陈皮9g,牡丹皮9g,白僵蚕9g,丹参15g. [功用]  祛风散寒,活血止痒. [ ...

  • 中医皮肤科:狐臭

    腋窝狐臭的艾灸治疗方法 狐臭是指分泌的汗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经分解后产生臭味.臭汗症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窝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窝臭汗 ...

  • 武汉中医皮肤科专家范平教授:慢性湿疹双手手肘及手指皮肤瘙痒难忍怎么调理?

    慢性湿疹相比急性湿疹来说情况相对比较复杂,慢性湿疹一般局部皮损是比较肥厚的,通常会伴有斑块状的表现,上面可以有丘疹.丘疱疹或者是小水疱,在水疱融合以后也可能会有糜烂的情况出现.对于湿疹的患者,尤其是慢 ...

  • 中医皮肤科透露:这个中草药配方专治痘痘!

    中医皮肤科透露:这个中草药配方专治痘痘!

  • 中医皮肤科:梅毒

    中医皮肤科:梅毒

  • 中医皮肤科泰斗朱仁康研究员治疗多形性红斑案

    王某,女,15岁.1973年11月29日初诊. 主诉:每年秋冬脸面或手背出现红斑已5年. 病史:5年前,冬天开始于面额部出现两片红斑,约经过1个月后消退,以后每年秋冬两季即复发,多发于颜面及手背,有时 ...

  • 中医皮肤科:牛皮癣

    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患部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在中医文献中,因其好发于颈项部,故称为摄领疮:因其缠绵顽固,故亦称为顽癣.<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云:"摄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