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的修炼之思维篇
好家长是怎样炼成的?
当然是修炼而成的,而一个好家长的炼成,必须要从思维层面进行修炼,否则,治标不治本,只是学会了三招两式,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恐怕用过之后,面对复杂局面,又会手忙脚乱。
有人说:没有任何东西比可靠的思维更有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思维都存在偏差和扭曲,不管我们自身是否察觉。所以,家长的修炼要从改变思维方式入手,那么,改变的方向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看家长思维应该具备的特征是什么?
一是认知谦逊
苏格拉底就是认知谦逊的代表,他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孔子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认知谦逊是指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对自我蒙蔽保持敏感,注意到自己观点中的偏差、成见以及局限,不会无知却假装渊博。
部分家长总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是真理的拥有者,当然也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经常会说一些认知自负的话:
“我自己的孩子,我知道怎么管教。”
“孩子不打不行,棍棒底下出孝子。”
“必须狠狠地打,让他长长记性,否则还会再犯。”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还来教训我?”
这样的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太过自信,没有认知谦逊,不懂得反省、反思。他们不去主动寻找自己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是凭着感觉和经验,甚至继续沿用老一辈管教自己的那一套,孩子不出问题才怪呢!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问题经常冥思苦想——到底孩子为什么不努力呢?到底孩子为啥不愿学习呢?到底孩子为啥不听话呢?
有了认知谦逊,家长就会知道这一切的根子都在家长,他们承认自己的认知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此时家长正确的思维是——孩子出问题了,到底是我哪里做错了呢?我该如何改正呢?
二是认知勇气
认知勇气的意思是,能够公正地对待那些与我们不同的观点,即使这个观点让我们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我们也要克服偏见,勇于面对。
从孩子呱呱坠地,我们教孩子学说话,教孩子学走路,教他们日常的各种生活技能。渐渐的,我们会形成了思维惯性,总觉得孩子就要听父母的。即使自己错了,也不想承认或者不敢承认自己不对。有些家长害怕一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母的权威就会丧失,孩子就会失去控制。
面对孩子的反驳,我们想到的不是认真分析孩子的话有没有道理,而是为了家长的面子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有时候甚至是武断地不给孩子说话的权利。
其实,家长没必要这么紧张,原因在于,教育孩子,本身就不能让孩子习惯服从,我们的目标是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孩子的听话。习惯了服从,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的能力。
其次,家长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不会让你的家长形象受损,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你知错能改的品质可贵。认知勇气也给孩子做出了榜样,可以引导孩子像家长一样勇于认错,有错就改。
认知勇气要求家长必须克服情绪化的思维,认真倾听与我们不同的观点,不管这个观点是孩子的,还是自己不喜欢的人的,只要是有道理的,都要公正地接纳。
三是认知深化
认知深化就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看到的表面现象,要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甚至是原因背后的原因。
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一看到孩子出现问题就沉不住气,张口就训斥孩子,有些孩子受了委屈也不辩解,当然,有的辩解了家长也不听。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再有了问题也不告诉家长,也不愿意主动和家长交流沟通。
一个好家长不会满足于看到的问题表面,他会设法多和孩子了解情况,让自己有充足的判断依据,而不是匆匆做出判断,盲目得出结论。
认知深化还要求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一个人所处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会有差别。如果我们只是站在大人的立场,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思维也会停留在表面。大人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孩子就可能觉得事情大得扛不动,大人必须蹲下身子、弯下腰来,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问题。
此外,认知深化也需要家长具备长远眼光,不能满足于孩子此时、此事上的听话,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是从孩子长远发展考虑,从孩子成长的大局考虑。
好家长应该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一定还有很多,我只是抛砖引玉地列举了一部分,希望家长们能够通过思维方式的修炼变成一个智慧的人,成为一个智慧型家长。
如果觉得以上分析还有点道理,别忘了点一下“在看”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