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辆车一座城,高峰时路上到底有多少辆?大数据让你大吃一惊!

一个机动车保有量为300万辆的城市,平时不堵车的时候路上约有20万辆车。那么,高峰时段路上有多少辆车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城市交通陷入瘫痪?这些问题的背后,都与大数据息息相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在数字化时代,城市治理的方式将彻底改变。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是中国数字经济的特色』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城市数字化和城市大脑》。

首先我认为,应该把数字化放在与电气化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来看待。

2003年,美国工程院发布了一个20世纪100项工程技术成就的榜单。排在第一位的是电气化,飞机、汽车、互联网、计算机都排在它之后。

其实认真想一下,电气化谈不上是一个固定行业,但它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100年以后,我们再回头来看,数字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会像20世纪电气化的影响一样巨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数字化时代,人类社会正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

讲电气化,一定会提到电。无论是电的发明、发电机的发明还是灯泡的发明,都是在欧洲完成的。但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电气化,是在美国完成的。

数字化可能也会有一段类似的历史经历。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数字产品,都不是在中国率先出现的。但是我相信,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将会在中国完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谈到数字化,大家可能会想到经常被挂在嘴边的“数字经济”这个词。几年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提到数字经济的时候,这个词前面有一个定语。恰恰是这个定语,成了中国数字经济与欧洲数字经济之间的一道分水岭,这也是中国创新的地方。

这个定语是什么?就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是中国数字经济的特色,也是与其他国家数字经济的区别。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城市大脑”这个概念。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每个城市的版图都在迅速扩大,有的甚至扩大了10倍以上。一个城市的发展是需要资源的,这些资源又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水资源、土地资源都是受限的。城市大脑背后的逻辑,就是在其他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如何使新的资源———数据资源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从数字经济这个概念到“最多跑一次”的举措,再到城市大脑,其实是在不同层面上、不同领域里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但是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关联了起来,那就是数据。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和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意味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大数据让我们换了一个视角,重新看待事物』

我们对数据的理解,从技术、法律、城市治理的角度,都要作一次彻底的改变。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数据,可能此“数据”并非彼“数据”。有一次,我接待了一个企业家代表团,他们也都想使用大数据。我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发现他们讲的大数据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他们所说的大数据,是老板有一个想法,然后让员工用数据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

而实际上,大数据是要用数据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之所以提出“城市大脑”这个概念,正是因为它让我们换了一个视角,重新看待这个世界,重新看待事物。这是大数据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意义。

我举一个例子。城市的发展其实非常受限,有一个全世界都面临的共同问题,那就是城市交通问题。为此,有些城市不得不采取限行、限购的措施。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要解决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首先要知道一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与交通拥堵到底有没有直接联系。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

比机动车保有量更关键的一个数据,是机动车在途量。我当初在杭州第一次做调研的时候,问了交警一个问题:每天24小时,这个城市每时每刻路上到底有多少车?我发现,这个问题不但杭州交警说不出来,全世界的交警都回答不出来。

我们运用了很多技术,花了很多时间,终于把杭州的机动车在途量大致搞清楚了。这个结果很是让人吃惊。

杭州的机动车保有量大概是300万辆。大家猜一猜,平时不堵车的时候,路上大概有多少车?高峰时段堵车的时候,又有多少车?我曾经问过两个国有汽车企业的董事长这两个数字,他们根据经验作出了推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他们说,根据“二八原则”,平时道路上大约有20%的车,高峰的时候道路上有80%的车。如果用总量300万辆算一下,也就是说,平时路上是60万辆车,高峰时段路上是240万辆车。

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根据我们的大数据显示,像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平时不堵车的时候,路上只有20万辆车;高峰时段堵得水泄不通的时候,其实路上也只有30万辆车,只多出了10万辆车。

这个数字出来后令人大吃一惊。

去年上半年疫情暴发的时候,我去另外两个省会城市算了一下在途车辆。其中一个省会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和杭州差不多,高峰时段路上的车辆大概也是10%。另一个省会城市相对小一点,机动车保有量只有杭州的一半,但拥堵的时候路上的车也只占10%。

这些出人意料的数据,使我们不得不重新看待城市交通。而城市大脑要做的事情,就是希望通过城市数字化,使城市的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过去完成了电气化,才有了以电力为基础的经济。而今天,我们只有完成了城市数字化,完成了数字转型,才能真正实现数字经济的飞跃。10年或20年以后,我们完成了城市数字化,真正的数字经济的时代就会到来。

『城市大脑提出了我们以前没有问过的问题』

我刚才讲了,我们今天的经济主要还是电力经济,电力经济在20世纪是一个高质量的经济,但放在今天就要打个问号了。

当引入数据这个要素以后,我们可能就会重新思考应该怎样去高质量地发展。我认为,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用更少的资源,来达到更高速度、更大规模的发展。

2019年底,我到英国伦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需要介绍一下中国城市大脑这个项目。于是,我就想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这件事情。那天,我在伦敦街头散步,拍了一张照片,正好可以用来说明问题。

照片的两边,分别放了不同数量的汽油桶,就是那种吉普车上用的小汽油桶。一边是2个汽油桶,上面写着:在埃塞俄比亚,每个家庭每天需要用2桶水;另一边放了17个汽油桶:在英国,每个家庭每天需要17桶水。

在会议上,我指出,城市大脑要问的问题,正是以前我们都没有问过的问题。比如,对一个家庭而言,究竟需要几桶水才够用?是2桶、4桶,还是6桶?如果6桶水就够了,那么显然,每天用17桶水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到底需要多少资源才能支撑一个城市的发展?我们今天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城市数字化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回到城市交通的问题上。刚才说到,杭州多了10万辆车就堵车了。大数据显示,路上有25万辆车的时候,杭州街头并不堵车;而超过25万直至30万辆车的时候,街上逐渐拥堵。杭州有近2000公里的市政道路,在2000公里的道路上多了5万辆车,就把城市交通搞垮了。由此可见,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之低,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而城市的数字化,就是要在所有资源已经用到极致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好数据资源,让城市交通状况重新好转。

当年罗马把马引入城市,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马力时代;后来,纽约把电引入城市,又使我们进入了电力时代;而未来,算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城市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你消耗掉的每一个资源,都会被认真地计算过,这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所有事情的认知。

『未来,我们将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在研发城市大脑的时候,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情:我们讲了那么多年的智慧城市,为什么没有建成我们想要的那种样子?

现在讲智慧城市,就会讲到智慧街区、智慧楼宇、智慧门禁,甚至智慧公共厕所。有的人以为在一些事物前面加了“智慧”两个字,就能让城市变得智慧,但他们恰恰没有搞清楚智慧城市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还是以城市交通为例。我去调查了杭州的很多停车场。这些停车场都是所谓的智慧停车场,但其实它们并不“智慧”,它们和普通的停车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多了一个扫码支付而已。而且,正是因为多了扫码支付这个步骤,只要有一辆车在付钱时被“卡”住了,就会导致后面排起长队。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车一定要把钱扣掉之后才能离开停车场呢?如果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实行“先离场,后付费”,不是能大大提高效率吗?可能从来没有人认真地想过停车场的效率问题,也没有人认真算过这会造成多大的浪费。但是,一个小小的举措,就彻底解决了问题。从数字化这个角度来讲,它不是花钱把事情做得更好,而是完全改变了城市治理的方式。

从我的亲身经历中,我得出一个结论:在数字时代,城市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发展观。新的技术将彻底改变原来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做做表面文章。

最后我想讲的是,一个城市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时候,至少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应该像规划土地资源一样,来规划城市的数据资源。

今天我们说的城市发展,大多数是指空间上的发展。但是未来,这个世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数据资源会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我说,要像规划土地资源一样来规划数据资源。

第二,当花在数据处理上的钱和花在垃圾处理上的钱一样多的时候,这个城市一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我们确实花了很多钱买计算机,买各种设备,但实际上,花在数据处理上的钱还是非常少的。所以说,一定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第三,数字经济的本质就是算力经济,所以,一个城市应该像规划电力供应一样来规划算力供应。

如果这三点做不到,我觉得我们离数字经济可能还会有很大的距离。

根据这些年的观察和经验,我认为,如果一座城市的规模不变、需求不变,那么当它的数字化转型完成以后,可能只需要10%的资源就可以支撑城市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数字化时代,只需要10%的土地、水、电等资源,就足以让我们的城市以现在的规模良性地发展下去。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利用剩余的90%的资源来搞创新,来做我们未来想做的事情。这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望。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徐蓓

图片编辑:项建英

(0)

相关推荐

  • 郑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发布会举行

    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郑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发布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王际宾 毛小玺)12月20日,以"城市会思考·郑州更美好"为主题的郑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2020发布会举行.副省长. ...

  • 中国数字化发展三部曲

    导语: 中国要能在"十四五"期间继续保持全球数字化发展优势与树立标杆地位,必须要着眼于全球思维与顶层设计,重视系统.效能与均衡的原则. 数字化发展三部曲之一 "十四五&q ...

  • 文汇报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数据正成为当今最具战略意义的资产,同时推进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各地.各行业的共识.本期圆桌邀请到数位学界.业内嘉宾,围绕城市大脑.数字资产.信息安全等话题开展对话,共同对数据赋能的前 ...

  • 浙数文化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

    浙数文化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纪要 时间:2021年3月31日下午13:30-15:30 现场会议地点: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报传媒大厦裙楼四楼视频会议室 参会人员: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子公 ...

  • 数据湖:夯实数据新基建,释放数据新价值

    8月3日,以"构筑数字底座,建设未来之城"为主题的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基建与生态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刘郁林.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王磊.中国工 ...

  • 城市复杂巨系统如何数字化、孪生化?ThingJS

    城市复杂巨系统如何数字化、孪生化?ThingJS

  •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我们浪费了90%的城市资源,但并没有换来高质量发展

    当我们离开停车场时,无论这个停车场是不是所谓的智慧停车场,都得先交费.如果前面有一个人不知道怎么付钱,那么所有人都要排队等待. 我们讲新能源,讲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是为什么没有人去认真地计算停车场的浪 ...

  • 周鸿祎出席WAIC:耗资200余亿元 360面向数字城市打造安全能力框架

    7月8日,以"智联世界 众智成城"为主题的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拉开帷幕.网络安全成为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关注的焦点.开幕式上,360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作为 ...

  • 城市有大脑,人民更幸福

    以人为本,数字赋能,是城市大脑通往幸福城市的密码. 文│罗卫东 编辑黄琳 8月17日,北京市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向参观者演示"城市大脑"系统在城市 ...

  • 城市经济大脑:为政府智慧治理植入“CPU”

    近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公布,纲要明确要求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 ...

  • 数字发力 智慧城市扑面而来

    --郑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喜人 2021-01-20 07:16:57来源:中原网 市民和观众在参观郑州市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展 自动驾驶智慧公交车亮相郑州 2020年伊始,"扫码"成为 ...

  • 增长引擎还是发展噱头,科学衡量云计算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数字经济不仅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共享出行.移动支付.外卖服务等,享受过其中便利的人想必都会会心一笑,而这些便利与快捷的背后是强大的计算力在支撑, ...

  • 刘杰|警惕智慧城市建设中新概念的认知误区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城市大脑"与"智慧城市"的概念起源 时任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市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的王坚在2016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