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说野生

自然,我不缺菌类产品吃,每年专门从产地直接购买一大堆,狐朋狗党们的年货就都备齐了。而这位哥们家的木耳香菇之类,也是俺弄的!吃饭时我问,你觉得这个野生的和我拿的有多大不同?哥们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它这个更小。我说我问口味,不问大小,大小我看得见。哥们只好承认,吃不出什么差别!

现在市场的假,可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用毛木耳冒充黑木耳了,但国人造假水平也随着顾客识别水平而水涨船高,选择一些小的单片的黑木耳就敢打上“野生”字样,堂而皇之的卖高价。在我看来,实在算不得商业智慧,而应该是商业奸诈。

哥们便问,我怎么判断这不是野生的,我只好给他上了堂免费科普课!

所以,顺便也在这里扯扯关于菌类“野生”的含义和实际。

真正的野生,是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这样的产品,现实中有,只是少乎其少,在某些盛产的地方,或许也比较多,但想摆在外地超市货架上卖,也还是不可能的,因为野生区域有限,条件苛刻,季节性强,气候攸关,所以这么大个中国,即使总产量达到1000吨,市面上是连看都看不到的。

人工培植之前,中国竹荪年商品量约4吨,那是纯粹野生的,一般研究者很多都未必见过。人工培植银耳之前,它是贵族食品。分布广的东西,比如香菇木耳,我小时候也就过年才能吃上,还是俺老爸吃国家粮,有点票。现在全国松茸年产量大约1000吨鲜品,也仍旧只是在产季有点空运网购,超市是看不见的。然后想一想,就说真正的野生黑木耳,1000吨有没有?我估计也可能会有,但分散的厉害,因为木耳这个东西,野生虽然分布广,但不会成片出,价格也不如松茸值得专门去采摘(采木耳一天可能不如打工收入高),所以,如果运气好遇到了,大不了自己改善伙食,多的地方也有少量形成商品,但一定是零零星星的,这样上超市精包装的规模,是真的不会有。

我在山西岢岚“蘑菇山庄”陈金泉老板那里吃过点真正的野生黑木耳,东西是真的,但样子就不甚好看。野生东西,是人从自然界抢下来的,被蜗牛什么的挖去一点,没什么奇怪。所以野生东西,多半外貌也是野性化的,想弄得和我哥们拿给我的那样干净整齐,门都没有。其实我自己也采到过野生木耳,不论大小美丑,都进了自家五脏观。

所以说,除非人工不能培植的东西,你说是野生的,我才有信任基础,却也不敢完全相信!比如鸡枞,那些神马批量化品牌化的鸡枞油,含5%鸡枞的话,估计那是良心商人干的活,含1%,就可以算是优质产品了,含100ppm的话,质检应该可以通过。你想想,如果遍地卖真的鸡枞,那得有多少白蚁窝啊,得吃掉多少木头啊?

我父亲是老药师,他们有句行话叫“神仙不识磨烂药”。所以大体上,没有特别特征的“野生”干品,就疑问大大地,至于机械加工过,保险起见宁愿相信它是假的野生。但即使是人工培植,别说干品,就是鲜品,人家也敢公开打擦边球冒充,长根菇一不小心就成了“黑皮鸡枞”,宣传还煞有其事,据说很有可能还要获奖,大国风范,菌业也不例外。

例外总是存在,山区的朋友,或者产地的农家,用个破塑料袋,装着一点点,免费送你,看起来良莠不齐,大小不一,其貌不扬,十之八九,那个野生才是真的!

菌品商品,野生两个字,真的且请慢点说,作为消费者更别要轻信。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该推还是敲呢?推敲推敲吧!活在当下中国,不仅需要一双慧眼,还要一个习惯推敲的大脑,才能多一点安全感和踏实感!

(0)

相关推荐